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qq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其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美的因素。数学教学虽然重在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但也不可忽视美的渗透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和意志品质,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学会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和创造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感知数学美
  美到处都有,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数学中,同样处处蕴含着美的因素,如数的美、形体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等。但是,这些美没有像美术作品那样外显,小学生很难感受和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涵的美的因素,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把蕴涵在教材中的美,采取直观的手段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中国的民间艺术——剪纸(轴对称的作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案美吗?你能设计出如此漂亮的图案吗?紧接着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提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都具有对称美。最后让学生利用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自己动手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当展示学生的作品时,学生再次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
  上述例子中,教师的教学从欣赏轴对称图形到概括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再到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将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既增强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又受到了审美教育,感知了生活中的“数学美”。
  二、理解数学美
  如何欣赏数学之美?斯坦尼斯劳·贞尼兹克说:这很难说得清楚,需要非常深的理解,然后,数学之美的感觉就会出来。这可以说明,审美单凭感觉是不行的,还需要有深刻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数学的美,才能真正欣赏数学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来提高欣赏数学美的能力。
  1.加强对数学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
  数学的内在美,不是以色彩、线条、旋律等形式表现出来,而是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法则或公式,并通过演绎而构成一幅现实世界与理想空间的完美图像。学生要感受到这种美,就需要对数学的概念和公式有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借用电脑课件把圆平均剪成16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再通过电脑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后拼成的图形,学生观察发现拼成的图形更接近长方形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图形会怎样?……如果一直这样不断地等分下去,拼成的图形将是什么情形呢?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动态过程,化抽象为具体,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使学生较形象地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
  美隐藏在数学中的各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审美意识,要能发现美、鉴赏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自觉地将数学作为审美对象,不断积累审美的经验。同时教师要自觉地揭示数学美,做好审美示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出示这样一道题目:□□×11=?请学生任意出两位数,学生每说出一个两位数,教师就马上说出得数。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
  精读过的书,要做到:一懂,就是对数的基本内容要达到理解的程度;二记,就是要记住所理解的内容;三会,就是会运用这些理解了的知识;四熟,就是能熟练得将从书本中学到知识表达出来或运用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配合新课标,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
  四、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同时,对于课外阅读也要及时进行检查督促。检查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如召开课外阅读调查会、检查读书笔记或书面总结阅读情况等等,并及时公布结果,总结经验,予以表扬,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进一步开展。
  总之,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素质的提高,必须大力加强初中生阅读的组织与指导并实现最优化,而绝不可忽视和放任自流。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晏县民族寄宿制中学812200)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训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学生通过积极主动阅读,逐渐形成能力,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以往,我只注重教,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能力培养,总认为,该讲的我都讲了,我问你答,我读你听,我写你抄,久而久之,造成了知识积累学生的零思考。有一次,我讲完课,问一个学习好的学生,记住多少,他却摇摇头。由此,我深有感触,看似滔滔不绝的讲
青年教师作为未来教育事业的基本力量及主力军,他们的事业发展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地总结经验和不停地自我反思的过程,本文从几方面分析提高青年教师课堂
秋季植树因成活率高、长势旺盛而被广泛应用,但人们往往重视秋天的种植,而忽视了春天的养护,使苗木成活率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笔者经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秋植苗木的春季养护措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  一、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对化学问题的深入思维,要求学生用扎实的双基、透彻的概念以及化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去认真分析和深刻理解题意,灵活、准确地解决具体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其化学思维的深刻性往往受到思维具有离散性所影响,从而在化学概念与原理、化学性质与变化、
“冰凉花“一名为我国东北地区之俗称,因开花于冰雪未尽溶时的早春三、四月间而得名;其学名为Adonis amurensis Regel et Radd,1954年出版的《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和即将出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
学以致用、学习与实践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经常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不仅能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正面临着一些深刻的“自我革命”。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俗话说:打铁要靠本事硬。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语文教师应该自己先练就一身过硬的语文基本功,而听、说、读、写正是有效途径。  一、听。耳“听”六路,是非曲直皆分明  1.乐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做学生快乐成长的“导师”  做为教师,一定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做他们忠实的听众,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
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阅读,依据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注重阅读效果的检查和反馈,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来启发,引导。根据这一
1.本文报告国内首例HbCS及共相应的CS型HbH病。 2.文中通过电泳)PH9.0、7.0、6.5)、包涵体试验、抗硷Hb定量等,证明快泳异常成分为HbH及少量Hb Bart’s。 3.通过电泳、分子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