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专业毕业生有前途吗?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ywherec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道,河南农大今年新开设的“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计划招生60人,上线人数达到931人,计划数与上线人数比例高达1∶22,成为全校最“吃香”的專业。该校副校长崔保安表示,通过四年的理论与实践培养,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将是农村基层工作管理人才的最佳人选。
  众所周知,近年来各地都在招“大学生村官”。中组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应该说,河南农大推出“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是主动适应形势之举。
  然而,“农村发展与管理”的学生,毕业后能否像崔校长所说,成为农村基层工作管理人才的最佳人选呢?笔者以为目前还不能过分乐观。管理工作的实践性很强,很难学了“管理”专业后,就能有机会直接从事管理工作。
  从农村的实际需求来看,尽管管理人才也属急需,但专业性人才更缺,更何况进行新农村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实用人才。比如,适合发展工业、旅游业的农村,对相关的专业人才可能更欢迎。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公开招考“大学生村官”时,对各专业也是一视同仁的,因为多元的农村实际需求决定了“村官”的专业必须多元。
  说句不客气的话,大学开专门的“村官”专业,是有相当大风险的。现在大学生就业是双向选择,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对口面有些狭窄,毕业生选择余地不大。如果需要大学生的村庄,不欢迎其毕业生,毕业生转求其他类型工作就会比较被动。
  当然,笔者不是说开“村官”专业就一定没有美好的前景。只是,沉浸在喜悦中的人们应当知道,“入口”形势一片大好,不代表“出口”形势也一定喜人。把社会的某类人才需求简单地等同于开设同名专业,或许只是一厢情愿。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人才培养是否“对路”。
其他文献
文章分析了独立学院“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现状,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出发,提出了采用示例演练法、开发寓教于游戏的教学软件、建立导师监督机制、设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初期阶段和深化阶段,其主要矛盾在内容和层次上都发生了变化,作为这场改革的行为主体——政府、学校、后勤实体,如何认识这种变化并适时调整角色定位,并在推
本文通过对宁波技工学校10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调查,探讨技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特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提高技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一些理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大发展的时代机遇,青海公路检测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交通厅、质监站相关部门的亲切关怀下,检测单位逐渐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精细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