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二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领着学生来到还有积雪的果园里。他说:“孩子们,你们仔细地看看周围的事物,你们能看到春天已经快要来临的最初的标志吗?即使你们中间最不留心的人,也能看出两三种标志,而不仅会看并且会想的人,就能看出几十种标志来。大家看吧,想吧!”苏霍姆林斯基是在用诗意的方式启迪孩子们去寻觅、去发现春天的标志,同时也启迪我们要用“敏感的心灵”去观察。
同学们,如果是你,能找到多少种春天的标志呢?如果只是走马观花,你在积雪的果园里可能会找不到春天。此时的果园,没有嫩绿的小草,没有烂漫的春花,没有蜂舞蝶飞,更没有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可当你驻足观赏,用心品味,你会看到积雪已在消融,你会闻到泥土透露出来的芬芳,闭上眼睛,你甚至会想到朱自清笔下《春》的意境:树上已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此时,你的眼睛连同心灵都具有了“穿透力”,你会觉得皑皑的白雪下有春的生机在勃发,那一声声春天的轻吟,那一段段春天的故事,那一首首春天的诗章此刻都会萦绕着你的周身……
再给大家说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初冬,一位老师带学生到群艺馆观察银杏树。有的同学说:银杏的树皮很粗糙,像老人的脸。有的同学说:冬日银杏有着一树耀眼的金黄,很美。还有一位同学说:银杏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一位百岁老人哼着一首动人的歌谣。听古树的歌谣,仿佛品读着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这位同学在观察银杏时,思绪穿越了时空,感悟到岁月的沧桑,风雨的洗礼。这种观察化“眼中的银杏”为“心中的银杏”,观察就不再是“表层的扫描”,还有“心灵的感悟”,这样的观察是深邃的、有意义的。
用“敏感的心灵”去观察,你的观察就充满了诗意。看到落叶,你会想到舞蹈的蝴蝶,翩翩的舞姿展示的是生命的绚丽。再去想一想,你会觉得每一片落叶都怀揣着一个美丽的梦:有的想给小蚂蚁当船;有的想飞跃高山;有的想化作春泥,滋养来年的新绿……
用“敏感的心灵”去观察,你的观察就充满了智慧。秋游时登山,到达山之巅,你会说:在攀登者的足下,山永远是矮的;课间休息时,看到一个同学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鼻子,你会劝他:漾着泪水的眼睛看不见太阳。经常在观察中思考,你的习作就会成为智慧的结晶。
用“敏感的心灵”去观察,你的观察就充满了感动。一颗在荷叶上滚动的晶莹的露珠在太阳升高时还在闪耀迷人的光彩,一株腊梅在寒风中以高洁的幽香笑傲冰雪,一只小鸟在窗前给你送来清晨的问候,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情有意的。让情感始终伴随着你的观察活动,你就能发掘出感人至深的习作素材。
同学们,如果是你,能找到多少种春天的标志呢?如果只是走马观花,你在积雪的果园里可能会找不到春天。此时的果园,没有嫩绿的小草,没有烂漫的春花,没有蜂舞蝶飞,更没有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可当你驻足观赏,用心品味,你会看到积雪已在消融,你会闻到泥土透露出来的芬芳,闭上眼睛,你甚至会想到朱自清笔下《春》的意境:树上已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此时,你的眼睛连同心灵都具有了“穿透力”,你会觉得皑皑的白雪下有春的生机在勃发,那一声声春天的轻吟,那一段段春天的故事,那一首首春天的诗章此刻都会萦绕着你的周身……
再给大家说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初冬,一位老师带学生到群艺馆观察银杏树。有的同学说:银杏的树皮很粗糙,像老人的脸。有的同学说:冬日银杏有着一树耀眼的金黄,很美。还有一位同学说:银杏叶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一位百岁老人哼着一首动人的歌谣。听古树的歌谣,仿佛品读着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这位同学在观察银杏时,思绪穿越了时空,感悟到岁月的沧桑,风雨的洗礼。这种观察化“眼中的银杏”为“心中的银杏”,观察就不再是“表层的扫描”,还有“心灵的感悟”,这样的观察是深邃的、有意义的。
用“敏感的心灵”去观察,你的观察就充满了诗意。看到落叶,你会想到舞蹈的蝴蝶,翩翩的舞姿展示的是生命的绚丽。再去想一想,你会觉得每一片落叶都怀揣着一个美丽的梦:有的想给小蚂蚁当船;有的想飞跃高山;有的想化作春泥,滋养来年的新绿……
用“敏感的心灵”去观察,你的观察就充满了智慧。秋游时登山,到达山之巅,你会说:在攀登者的足下,山永远是矮的;课间休息时,看到一个同学因为一件小事而哭鼻子,你会劝他:漾着泪水的眼睛看不见太阳。经常在观察中思考,你的习作就会成为智慧的结晶。
用“敏感的心灵”去观察,你的观察就充满了感动。一颗在荷叶上滚动的晶莹的露珠在太阳升高时还在闪耀迷人的光彩,一株腊梅在寒风中以高洁的幽香笑傲冰雪,一只小鸟在窗前给你送来清晨的问候,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情有意的。让情感始终伴随着你的观察活动,你就能发掘出感人至深的习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