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0月2日至4日,年过五旬的我完成了自己都无法想象的转扎日神山活动,而且是赶在大雪即将封山的季节。在3天转山行程里,穿越海拔4867的卓玛拉、4997米的夏嘎拉等两座大雪山,以及9个海拔超4200米的雪山垭口与湖泊,沿途没有手机信号,雪山草甸,悬崖陡壁,沼泽泥泞。
扎日山上有胜乐大尊的宫殿,据传所有地神类的神灵都居住在里面。当初胜乐大尊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一一降服了盘居在此山的妖魔鬼怪,并命它们就地虔心苦修,以证善果。但有的妖孽劣性深沉,虽经佛点化修炼多年,仍时不时冒出孽障本性。山上有一魔鬼,其名叫“碓”,惯施妖法,有能耐将人间拉回到混沌时代。平时有胜乐大尊管束,还基本安稳,但每到其本命年猴年,如得不到供奉,便躁动不安。所以,每到猴年,人们便成群结队前往朝拜,消灾禳难。图为扎日的转山朝圣者。(摄影/赵春江)
月1日,当我们一行快到转山入口处所在亚绕村时,陈总问:“你带睡袋没有?”出发前,陈总曾提醒我带睡袋。在西藏工作生活30年,从没用过睡袋,当时也没有介意。我当即回答说:“这次野外宿营,你们带有帐篷,没有睡袋也没事。”陈总非常吃惊地说:“我们没带帐篷,只带有防潮垫,每晚钻进睡袋里,若遇上刮风下雨,也只能忍着。”我听后回复说:“若是这样,我只好住在机甲寺附近,沿着公路一线进行采访拍摄。”不过,陈总安慰说:“我们到转山入口处的村庄时,也许小商店里卖睡袋,我们车里还多出一个防潮垫,能不能跟着我们一块去转山,就看你的运气了。”
我们到达机甲寺所在的亚绕村后,这里是转山的出发地,里面竟然有睡袋卖,当我谈起下雨,睡袋也有可能不防雨时,商店老板竟说:“我这里賣双层塑料布,下雨时钻进去,可以防雨防潮,还能保暖。”我没有任何犹豫就购买了5米,足够我们4人晚上防雨了。
在当地一户家庭旅馆里,大家吃上一碗牛肉面,算得上当地的美味了。当晚,陈总就背夫价格同群众商谈,有的说:“现在山上下雪了,沿途的路不好走,弄不好出人命,很多人都不想上山了。”最终有两名背夫主动承担下来,看到我们买的塑料布时说:“若走得快的话,3天时间就可到达目的地,中途有两处可供住人的简易石头房,还可提供热茶和开水,塑料布用不上。”
当天夜里,我们住在亚绕村一栋简易的家庭客栈里,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搭有5张床,仅留小小的空间供人通行。我们当天早上8点出发,下午5点多到达亚绕村,9个小时的车程,我没睡上一小时,就被邻床的两兄弟给弄醒了。我一问方知,他们来自林芝县农村,哥哥叫顿珠,同弟弟一块来转山,刚花3天时间转完一圈。他们在亚绕村休整了一天,今天一早又继续上路了。我看手机时间,显示为凌晨3时10分。
从顿珠的介绍中得知,转扎日神山的路线有三条,分别称为小转山顶的“孜廓”、中转山腰的“八廓”和大转山谷的“绒廓”。所谓的“扎日绒廓”,就是在深山峡谷中转,需要20来天,全程最为辛苦。一路上高山陡峭、峡谷幽深、急流飞瀑、林木森森,野兽和毒虫不时出没,惊险万分。扎日神山还分为内围、中围和外围。内围根本无路可行,听说以前曾有得道高僧进去过,里面地势十分凶险,围绕这山头耸立着21座山峰,象征天然的21尊度母圣像,而山顶就是莲花生大师修法的地方。
目前扎日神山大都在印控区,仅能满足信众的小转。一般是从扎日乡所在地马及敦出发,先朝拜附近山上的莲花生修行洞,然后向东去朝拜措嘎湖,回程朝拜朱巴噶举派的机甲寺,再向前到曲桑村、朵参村等。若将这些地点连缀起来,足有70多公里,相当于围绕扎日神山主峰达瓜西热转了一个圆圈,即可构成所谓的“小转”。
我还从顿珠兄弟的介绍中得知,沿途有3处可供人住宿的简易石头房,房屋里还有被子,每人每晚收30元,还有专人烧茶水,每瓶20元。当得知我们有两名背夫全程保障时,他当即说:“我们自己背食品和日用品,每到一个点都得靠自己烧茶水。你们太幸福了,有人帮背运物资,还能喝上背夫们烧的热茶。” 我当晚有点小感冒,还在犹豫是否跟随陈总转山,顿珠的介绍,打消了先前的顾虑,至少不会在露天里宿营。
从亚绕到米帕塘宿营
卓玛拉山口上挂满了经幡,山口的风很大,吹得经幡哗哗作响。也许是山口两侧的经幡挂得太多,变成了一块厚厚的五彩布遮住去路,我只好托举哈达钻过去,才看到山口另一面的景色,这种美景让人暂时忘却了刚才的艰险。
早上7点半,我们一行4人从亚绕出发。我当时肩挂一个照相机,背上4桶方便面、1袋水果,还有自己的换洗衣服、洗漱用品等,不下15斤。大家知道,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爬山,相当于平原背上负重40斤物品行走。若穿越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负重会更为痛苦。在同行4人中,年龄最大的当数陈总的哥哥,今年56岁;我的年龄排第二,今年刚过50岁,曾在16年前翻越过条件异常艰苦的多雄拉山到墨脱;陈总排第三位,今年也有48岁;藏族师傅扎顿排第四位,也已48岁,曾在部队服役4年。
曲桑村是扎日乡的一个行政村,亚绕也只是曲桑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曲桑是一个颇值得的藏语词汇,意为“取经之桥”。曲桑村通往玉麦的河谷里,在近年来修建的水泥桥旁边,两岸还能看到一座木桥的残迹,这就是有名的“取经之桥”。相传,从这里转扎日神山,要翻越13座山,山里住着21个度母,这座木桥便成为转山路上的引桥了。不过,现在从曲桑村的亚绕自然村过新桥到机甲寺,已经修了一段长3.4公里的土公路,转山的人若有车送,可节省很多上山的体力。
当我们一行抵达机甲寺时,当地政府正在维修机甲寺,从外观来看,已是当地非常壮观的寺庙了。机甲寺已有850年的历史,毁于“文化大革命”,历经千难万险,就留下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其间被境外的人窃走,几经民间和外交努力,才得以追回。 要进入米帕塘草场上石头房,先要经过一条两三米宽的河流,河上有一个三根木头搭起来的“木桥”。我后来听朋友讲,雨季河水猛涨,当地9名僧众强行蹚过河时,有3人被激流冲走,最终连尸骨也未找到。当地政府得知后,派人重新架设木桥。我们走在这座木桥上面,感到非常安全。米帕塘石头房地处溪流不远处,当我问起同行建于何时,他们也摇摇头,过往行人大都选择在这里住一晚。
当我赶到石头房后,陈总决定当晚不再翻山了。3个多小时后,天气突然大变,电闪雷鸣,雨也下得急。
翻3座山口到达颇章雍措
3日凌晨6时50分,当穿越夏嘎拉山口时,竟摸不到向下的道路,整个身体像一块铁石横在山梁,又恍若一片树叶挂在空中,骤然一声震耳发聩的哭喊擦响山谷:这是在哪,路怎么走啊?……近百米的悬崖,几乎用完了一生的胆,所幸有扎顿、达吉在,有神山在……
当天夜里,雨下个不停,很多人的脸色凝重。有几位熟悉路况的藏族信众说,我们选在大雪封山前转山,前面的山上有可能在下雪,明天下山的路会很难走。他还说,明天要翻好几座山,得走十三四个小时,是3天行程中最艰难的一天。
10月3日凌晨3时50分,我们准时起来。4时整,大家摸黑向前赶。我跟在背夫达吉的身后,另一位背夫在我后面,尽管这样,我走在中间,电筒的光亮还是跟不上,深一脚浅一脚往前行,一次次踩在泥水里。
黑暗中看到散落着点点火光,前面传来说话声。我们继续往上爬,将翻越海拔4997米的夏嘎拉山,“夏嘎”在藏语里意为干肉山。
6时40分,我们到达了夏嘎拉山口。下山时,天还没亮,一面巨大的山体,从望不到顶处一直倾泻下来,直达谷底,感觉路面光滑湿漉,连老鹰落在上面也会打滑。一边是悬崖,路在斜坡中间,其实多数地方没有路,就是看着山口切过去。头上的冰川顶层着巨大的冰盖,冰盖边缘是冰舌,不时有冰雪往下掉。
下山时,我踩在一个个脚窝往前行,也许是连日下雪,结有硬冰。同行的陈总事后微信中这样写道:“3日凌晨6时50分,当穿越夏嘎拉山口时,竟摸不到向下的道路,整个身体像一块铁石横在山梁,又恍若一片树叶挂在空中,骤然一声震耳发聩的哭喊擦响山谷:这是在哪,路怎么走啊?……近百米的悬崖,几乎用完了一生的胆,所幸有扎顿、达吉在,有神山在……”
我走下百米陡壁竟然耗去了半个多小时,天也渐渐亮了。我使劲往前走,前面有个长达40多米的冰坡,快要下完时,突然脚下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也许是神灵保佑,我后脑没有碰到坚硬的石块。
当继续往下走,遇到一块冰雪路,有行人踩出的脚窝,上面结了冰,下面是30多米高的小河。望着下面的河水,若稍有不慎,将会滑下去,虽然不能危及生命,全身湿透的滋味也够让人难受?这段10多米的冰雪路,我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挪,生怕出现闪失。再往前面走,碎石路、乱石滩,硌得脚下生疼,但少了许多惊险。当到达一处平地时,有一块用木棒搭建的简易塑料帐篷,但很久没有住人,早已废弃了。两名背夫等在这里,告诉说:“我们往前面赶,前面有一个石头房,可以烧壶热茶,让大家喝上开水。”
从这里出发,很快便是翻山,这个山没有夏嘎拉山高,但沿途特别陡,路面也很窄。我们特别幸运,爬山时天气好,路也不湿滑。我们费了很大劲爬上一个山头后,接着又是一段爬坡,我问转过此山的次仁平措,他指着前方山谷说:“前面还有3个山头,翻过去后再爬一个缓坡就到了。”我听后无言,坚持走吧,前面就是午餐的地方,那是走下去的希望。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跌跌撞撞,终于到达这座向往的石头房。我也找到一处断墙,将身上背的东西扔在一边,倒上一杯热茶。也许是太累了,竟然将茶杯弄掉了,水全部倒出来。随行的扎顿师傅说:“你小心点,这里烧壶水多不容易!”
在这里休整半个小时后,继续向前走,连续遇到几个缓坡。回望前面走的路,我竟然生出一丝怀念,让人看不到尽头的路,让人崩溃的路,居然也让人想念起來。50分钟后,爬上第一个缓坡,便看到两个连在一起的小湖,也许是观湖角度的问题,水面往外鼓,一条纤细的水流连接,而进出水口又如两条丝带,就像一对大而圆的眼睛。
10多分钟后,我们便来到退夏拉山口,后来听人介绍,退夏拉是藏地有名的忏悔山口,佛教徒走到这里,此生有多少罪孽,只要面向达瓜西热神山忏悔,都会求得原谅和解脱。
我们一路向前行,爬过一道道陡坡缓坡,经历大大小小九个湖泊,有条红水泉在路边的山岩里汩汩流出,流经之处,砾石尽染,水色暗红。可在其西侧不远处,还有清泉一眼,冰凉甘洌,饮者甚多,令人称赞不已。当来到一处湖泊时,湖水清澈,岸上花草繁茂,不少牦牛在湖边悠闲啃草。同行的次仁平措说:“这是印控区珞巴人的牦牛,因为扎日乡村民到此放牧路不好走,对面山下珞巴人到此比较方便,他们春天把牦牛赶过来,秋天才收回去,就是自由的放牧,偶尔也过来看一下。”
这天,我们经历了十五六个坡中的一道大坡。这个坡看似不高,也许是大家走的时间太长,这道山坡走起来却是没有尽头一样。我每向上爬10多米,就停下来休息一下。走在后面的次仁平措说:“翻过这座山,就全是下坡,再不会翻山了。”当我费很大劲翻过山口时,突然下起了冰雹,越下越大,也越下越急,当快要到转山路中的第一神湖——颇章雍措时,冰雹才停下来。颇章雍措湖海拔4504米,我国地图上标为“颇章措”,颇章在藏语里意为宫殿,在某一个角度观看,整个湖像一座宫殿,因此获得了颇章雍措的美誉。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当转山的人们到这里的时候,会把身上的一些值钱的物品抛撒到颇章雍措湖里,祈求平安。据《西藏文史资料选辑(十一)》(民族出版社,1989年)记载,1900年4月25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回到他的出生地朗县,5月13日启程去扎日山,21日返回朗顿庄园。此年并非猴年,十三世达赖喇嘛一生只朝拜过扎日神山一次,而且是小转山。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1900年5月13日也记载:“启程去扎日塔巴西热圣山(即达瓜西热)朝拜。……去颇章玉(雍)措湖抛供谒后,步行转登。” 我们来到颇章雍措湖边,同行的两位藏族朋友按照习俗转完湖。我直奔湖畔的一间蓝色铁皮顶的石头房。刚进入房内,腿完全不听使唤,躺下去再也不想起来。
當天晚上,我们住在这石头房里,背夫们早早地烧上一壶热茶。也许是吃方便面原因,胃很不舒服,我便再向扎顿师傅要碗糌粑粉,用热茶调成糊糊状,吃后既可养胃,也足以满足身体所需的热量。
过沼泽下至玉麦检查站
也许是神山开恩,我们刚开始看见它时,还是云雾缭绕,可十多分钟过后,达瓜西热竟然露出它的真容来。次仁平措虔诚地向神山跪拜3次,口中念念有词。让我惊喜不已的是,达瓜西热半山腰的云雾犹如一条飘飞的哈达。
10月4日早晨6时30分,我们准时出发。当时天未亮,我只好借助手机电筒的光亮前行。从颇章雍措湖上行,不远处是颇章觉姆湖,两湖可称为姊妹湖,湖边的土为红色,据说还能吃。信徒们相信,这种红土有灵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但不能多贪,否则带来恶报。听同行朋友介绍,再往前走,便可清楚地看到达瓜西热神山。此地一定要虔诚,做好顶礼膜拜和烧香拜佛等仪式。
从颇章觉姆湖往北走,经过达仓荣、东仓荣,途中翻越夏悟拉山口、当箭拉山口、卡久拉山口,最终到达玉麦乡,沿途还需要两天时间。若从这里往南走,有条前些年尚未完工的土公路,可走到玉麦乡的一个检查站,那里已是玉麦乡村公路最偏远的一个点,离乡政府有20多公里,可以租车去乡里,节约一天的转山时间。
40多分钟后,天也亮了。我们来到一片水草地,弄不好容易陷进去,便沿着一条小溪往下行,尽管水打湿了球鞋。有过转山经验的人都知道,鞋要大一号,以免双足长时间在水里泡胀后,脚趾会疼痛加剧。我平时锻炼身体,穿的就是这双球鞋,也很合脚,可真正经水泡后,前行时脚趾疼痛加剧,但我走完最后一段路时,双腿开始一瘸一瘸的,往前挪步都钻心疼痛。
我们沿着一片霜打的草地下行,发现前面的路很宽,同行的次仁平措告诉说:“这曾是一条通往玉麦乡政府的土公路,我们今天沿着这条公路往下走,便可走到山下真正通公路的地方,是玉麦乡的一个公安派出所,可从这里坐车到玉麦乡。我的车就停在玉麦乡里,可直接坐我的车到亚绕村了。可不知是啥原因,这条盘山公路修到这里后废弃了。”
上公路不远处,就见几位信徒在一处简易塑料棚前烧茶水。他们围火而坐,中间有位干瘦的老者,今年七十岁。同行的次仁平措说:“你可别小看这位老人,一生转扎日神山数十趟,走起路来不比年轻人差。”这里也是观察达瓜西热最佳处,也许是神山开恩,我们刚开始看见它时,还是云雾缭绕,可十多分钟过后,竟然露出它的真容来。次仁平措当即对我说:“我和朋友转山多次了,第一次看到达瓜西热的真面目,这次真的是特别有幸!”随即,他虔诚地向神山跪拜3次,口中念念有词。让我惊喜不已的是,达瓜西热半山腰的云雾犹如一条飘飞的哈达。
我们沿着公路往下走,10分钟后,从灌木丛走向原始森林,也许是这条公路多年不用,也没有填上沙石,从林中落下的树叶,形成一层厚厚的腐质土,伴随着不少行人的踩踏,形成半米深的泥浆。昨夜下了一场雨,很多路段的水排不出去,走在积水和着泥浆的路上,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浆路前行,穿的球鞋全在泥水里泡,双脚很快肿胀变形。走到一处溪流时,我任凭水流冲洗球鞋和裤子上的泥土,脱掉袜子一看,十个脚趾全发黑了。
伴随着一个个回头弯向下行,意味着距离特别长,原本5个小时就能走完的路,7个小时也走不完,走在前面的次仁平措抄下山小道往前行。我们先后下了两处陡坡,当12时下第三道坡时,只听“唉哟”一声,陈总的哥哥像皮球一样,从峭壁向下翻滚10多米,最终在一块缓坡上停下来,竟然毫发无损。
陈总事后在微信中留言说:“我一路上得悉今年转山中,竟有8人因各种事故死于道上,在祈愿之时,更深感藏族同胞的信仰,不着功利,置生死于度外,那质朴、善良、达观和勇敢,那种发之于心、行之于大地的身影,深深地感动着我,在神山和圣湖的朝拜中,把生命紧搂进心灵的故乡……”
我们做短暂休整,继续前行。走过一个个回头弯后,路在一处断了,只得沿着险道往下走,再走进一段绝壁开凿出来的小道,上面有股泉水往下流,在我们走的石壁上溅起朵朵水花。就在这段路的下面,是数百米的悬崖陡壁。我本来有恐高症,看一眼下面望不到谷底,顿觉心惊肉跳。我只好贴紧石壁不再往下看,以免刺激自己的心脏。
当我们前行到一处地方时,因山体塌方形成了一处数百米陡坡,走在前面的次仁平措向坡下走去,很快将我们甩得远远的。这段陡坡特别长,是我们抄近道走得最长的一道坡,也是我们下山花时间最长的一道坡。
我们下完这道陡坡后,再下几个小坡,拐个一个弯,便走在了真正能通车的公路上面,真有种跨进高速公路的豪迈。前面有边防检查站,手机依旧没有信号。我看了一下时间,是下午15时20分。幸遇这里有台生活保障车,拉着我们向20多公里外的玉麦乡驶去。到达中国最小的玉麦乡政府时,手机有了信号,我立即给爱人去了电话。连续3天没有我的信息,当时她想着各种可能,内心的担忧可想而知。陈总结束此行时,写了一段肺腑之言,更能代表我此行的心情:“白天黑夜路,与世隔绝路,更有这天路心路,越走越长,……”
我们到达玉麦乡后换乘次仁平措的车,当天下午17时分到达了亚绕村。也许是大家回拉萨心切,走了3天路的扎顿师傅开着车返回。第二天凌晨1时多,我们赶到山南市。
3天行程里,我拄着一根笨重的木棒,背上15斤左右的物品,每天行走最长13小时,最短也有8小时。3桶方便面、2根火腿肠、3个苹果、3碗糌粑糊糊、1个油炸饼、3两青枣、1块压缩饼干,这些就是3天的全部食品和营养。

扎日山上有胜乐大尊的宫殿,据传所有地神类的神灵都居住在里面。当初胜乐大尊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一一降服了盘居在此山的妖魔鬼怪,并命它们就地虔心苦修,以证善果。但有的妖孽劣性深沉,虽经佛点化修炼多年,仍时不时冒出孽障本性。山上有一魔鬼,其名叫“碓”,惯施妖法,有能耐将人间拉回到混沌时代。平时有胜乐大尊管束,还基本安稳,但每到其本命年猴年,如得不到供奉,便躁动不安。所以,每到猴年,人们便成群结队前往朝拜,消灾禳难。图为扎日的转山朝圣者。(摄影/赵春江)
月1日,当我们一行快到转山入口处所在亚绕村时,陈总问:“你带睡袋没有?”出发前,陈总曾提醒我带睡袋。在西藏工作生活30年,从没用过睡袋,当时也没有介意。我当即回答说:“这次野外宿营,你们带有帐篷,没有睡袋也没事。”陈总非常吃惊地说:“我们没带帐篷,只带有防潮垫,每晚钻进睡袋里,若遇上刮风下雨,也只能忍着。”我听后回复说:“若是这样,我只好住在机甲寺附近,沿着公路一线进行采访拍摄。”不过,陈总安慰说:“我们到转山入口处的村庄时,也许小商店里卖睡袋,我们车里还多出一个防潮垫,能不能跟着我们一块去转山,就看你的运气了。”
我们到达机甲寺所在的亚绕村后,这里是转山的出发地,里面竟然有睡袋卖,当我谈起下雨,睡袋也有可能不防雨时,商店老板竟说:“我这里賣双层塑料布,下雨时钻进去,可以防雨防潮,还能保暖。”我没有任何犹豫就购买了5米,足够我们4人晚上防雨了。
在当地一户家庭旅馆里,大家吃上一碗牛肉面,算得上当地的美味了。当晚,陈总就背夫价格同群众商谈,有的说:“现在山上下雪了,沿途的路不好走,弄不好出人命,很多人都不想上山了。”最终有两名背夫主动承担下来,看到我们买的塑料布时说:“若走得快的话,3天时间就可到达目的地,中途有两处可供住人的简易石头房,还可提供热茶和开水,塑料布用不上。”
当天夜里,我们住在亚绕村一栋简易的家庭客栈里,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搭有5张床,仅留小小的空间供人通行。我们当天早上8点出发,下午5点多到达亚绕村,9个小时的车程,我没睡上一小时,就被邻床的两兄弟给弄醒了。我一问方知,他们来自林芝县农村,哥哥叫顿珠,同弟弟一块来转山,刚花3天时间转完一圈。他们在亚绕村休整了一天,今天一早又继续上路了。我看手机时间,显示为凌晨3时10分。
从顿珠的介绍中得知,转扎日神山的路线有三条,分别称为小转山顶的“孜廓”、中转山腰的“八廓”和大转山谷的“绒廓”。所谓的“扎日绒廓”,就是在深山峡谷中转,需要20来天,全程最为辛苦。一路上高山陡峭、峡谷幽深、急流飞瀑、林木森森,野兽和毒虫不时出没,惊险万分。扎日神山还分为内围、中围和外围。内围根本无路可行,听说以前曾有得道高僧进去过,里面地势十分凶险,围绕这山头耸立着21座山峰,象征天然的21尊度母圣像,而山顶就是莲花生大师修法的地方。
目前扎日神山大都在印控区,仅能满足信众的小转。一般是从扎日乡所在地马及敦出发,先朝拜附近山上的莲花生修行洞,然后向东去朝拜措嘎湖,回程朝拜朱巴噶举派的机甲寺,再向前到曲桑村、朵参村等。若将这些地点连缀起来,足有70多公里,相当于围绕扎日神山主峰达瓜西热转了一个圆圈,即可构成所谓的“小转”。
我还从顿珠兄弟的介绍中得知,沿途有3处可供人住宿的简易石头房,房屋里还有被子,每人每晚收30元,还有专人烧茶水,每瓶20元。当得知我们有两名背夫全程保障时,他当即说:“我们自己背食品和日用品,每到一个点都得靠自己烧茶水。你们太幸福了,有人帮背运物资,还能喝上背夫们烧的热茶。” 我当晚有点小感冒,还在犹豫是否跟随陈总转山,顿珠的介绍,打消了先前的顾虑,至少不会在露天里宿营。
从亚绕到米帕塘宿营
卓玛拉山口上挂满了经幡,山口的风很大,吹得经幡哗哗作响。也许是山口两侧的经幡挂得太多,变成了一块厚厚的五彩布遮住去路,我只好托举哈达钻过去,才看到山口另一面的景色,这种美景让人暂时忘却了刚才的艰险。
早上7点半,我们一行4人从亚绕出发。我当时肩挂一个照相机,背上4桶方便面、1袋水果,还有自己的换洗衣服、洗漱用品等,不下15斤。大家知道,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爬山,相当于平原背上负重40斤物品行走。若穿越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负重会更为痛苦。在同行4人中,年龄最大的当数陈总的哥哥,今年56岁;我的年龄排第二,今年刚过50岁,曾在16年前翻越过条件异常艰苦的多雄拉山到墨脱;陈总排第三位,今年也有48岁;藏族师傅扎顿排第四位,也已48岁,曾在部队服役4年。
曲桑村是扎日乡的一个行政村,亚绕也只是曲桑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曲桑是一个颇值得的藏语词汇,意为“取经之桥”。曲桑村通往玉麦的河谷里,在近年来修建的水泥桥旁边,两岸还能看到一座木桥的残迹,这就是有名的“取经之桥”。相传,从这里转扎日神山,要翻越13座山,山里住着21个度母,这座木桥便成为转山路上的引桥了。不过,现在从曲桑村的亚绕自然村过新桥到机甲寺,已经修了一段长3.4公里的土公路,转山的人若有车送,可节省很多上山的体力。
当我们一行抵达机甲寺时,当地政府正在维修机甲寺,从外观来看,已是当地非常壮观的寺庙了。机甲寺已有850年的历史,毁于“文化大革命”,历经千难万险,就留下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其间被境外的人窃走,几经民间和外交努力,才得以追回。 要进入米帕塘草场上石头房,先要经过一条两三米宽的河流,河上有一个三根木头搭起来的“木桥”。我后来听朋友讲,雨季河水猛涨,当地9名僧众强行蹚过河时,有3人被激流冲走,最终连尸骨也未找到。当地政府得知后,派人重新架设木桥。我们走在这座木桥上面,感到非常安全。米帕塘石头房地处溪流不远处,当我问起同行建于何时,他们也摇摇头,过往行人大都选择在这里住一晚。
当我赶到石头房后,陈总决定当晚不再翻山了。3个多小时后,天气突然大变,电闪雷鸣,雨也下得急。
翻3座山口到达颇章雍措

3日凌晨6时50分,当穿越夏嘎拉山口时,竟摸不到向下的道路,整个身体像一块铁石横在山梁,又恍若一片树叶挂在空中,骤然一声震耳发聩的哭喊擦响山谷:这是在哪,路怎么走啊?……近百米的悬崖,几乎用完了一生的胆,所幸有扎顿、达吉在,有神山在……
当天夜里,雨下个不停,很多人的脸色凝重。有几位熟悉路况的藏族信众说,我们选在大雪封山前转山,前面的山上有可能在下雪,明天下山的路会很难走。他还说,明天要翻好几座山,得走十三四个小时,是3天行程中最艰难的一天。
10月3日凌晨3时50分,我们准时起来。4时整,大家摸黑向前赶。我跟在背夫达吉的身后,另一位背夫在我后面,尽管这样,我走在中间,电筒的光亮还是跟不上,深一脚浅一脚往前行,一次次踩在泥水里。
黑暗中看到散落着点点火光,前面传来说话声。我们继续往上爬,将翻越海拔4997米的夏嘎拉山,“夏嘎”在藏语里意为干肉山。
6时40分,我们到达了夏嘎拉山口。下山时,天还没亮,一面巨大的山体,从望不到顶处一直倾泻下来,直达谷底,感觉路面光滑湿漉,连老鹰落在上面也会打滑。一边是悬崖,路在斜坡中间,其实多数地方没有路,就是看着山口切过去。头上的冰川顶层着巨大的冰盖,冰盖边缘是冰舌,不时有冰雪往下掉。
下山时,我踩在一个个脚窝往前行,也许是连日下雪,结有硬冰。同行的陈总事后微信中这样写道:“3日凌晨6时50分,当穿越夏嘎拉山口时,竟摸不到向下的道路,整个身体像一块铁石横在山梁,又恍若一片树叶挂在空中,骤然一声震耳发聩的哭喊擦响山谷:这是在哪,路怎么走啊?……近百米的悬崖,几乎用完了一生的胆,所幸有扎顿、达吉在,有神山在……”

我走下百米陡壁竟然耗去了半个多小时,天也渐渐亮了。我使劲往前走,前面有个长达40多米的冰坡,快要下完时,突然脚下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也许是神灵保佑,我后脑没有碰到坚硬的石块。
当继续往下走,遇到一块冰雪路,有行人踩出的脚窝,上面结了冰,下面是30多米高的小河。望着下面的河水,若稍有不慎,将会滑下去,虽然不能危及生命,全身湿透的滋味也够让人难受?这段10多米的冰雪路,我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挪,生怕出现闪失。再往前面走,碎石路、乱石滩,硌得脚下生疼,但少了许多惊险。当到达一处平地时,有一块用木棒搭建的简易塑料帐篷,但很久没有住人,早已废弃了。两名背夫等在这里,告诉说:“我们往前面赶,前面有一个石头房,可以烧壶热茶,让大家喝上开水。”
从这里出发,很快便是翻山,这个山没有夏嘎拉山高,但沿途特别陡,路面也很窄。我们特别幸运,爬山时天气好,路也不湿滑。我们费了很大劲爬上一个山头后,接着又是一段爬坡,我问转过此山的次仁平措,他指着前方山谷说:“前面还有3个山头,翻过去后再爬一个缓坡就到了。”我听后无言,坚持走吧,前面就是午餐的地方,那是走下去的希望。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跌跌撞撞,终于到达这座向往的石头房。我也找到一处断墙,将身上背的东西扔在一边,倒上一杯热茶。也许是太累了,竟然将茶杯弄掉了,水全部倒出来。随行的扎顿师傅说:“你小心点,这里烧壶水多不容易!”
在这里休整半个小时后,继续向前走,连续遇到几个缓坡。回望前面走的路,我竟然生出一丝怀念,让人看不到尽头的路,让人崩溃的路,居然也让人想念起來。50分钟后,爬上第一个缓坡,便看到两个连在一起的小湖,也许是观湖角度的问题,水面往外鼓,一条纤细的水流连接,而进出水口又如两条丝带,就像一对大而圆的眼睛。
10多分钟后,我们便来到退夏拉山口,后来听人介绍,退夏拉是藏地有名的忏悔山口,佛教徒走到这里,此生有多少罪孽,只要面向达瓜西热神山忏悔,都会求得原谅和解脱。
我们一路向前行,爬过一道道陡坡缓坡,经历大大小小九个湖泊,有条红水泉在路边的山岩里汩汩流出,流经之处,砾石尽染,水色暗红。可在其西侧不远处,还有清泉一眼,冰凉甘洌,饮者甚多,令人称赞不已。当来到一处湖泊时,湖水清澈,岸上花草繁茂,不少牦牛在湖边悠闲啃草。同行的次仁平措说:“这是印控区珞巴人的牦牛,因为扎日乡村民到此放牧路不好走,对面山下珞巴人到此比较方便,他们春天把牦牛赶过来,秋天才收回去,就是自由的放牧,偶尔也过来看一下。”
这天,我们经历了十五六个坡中的一道大坡。这个坡看似不高,也许是大家走的时间太长,这道山坡走起来却是没有尽头一样。我每向上爬10多米,就停下来休息一下。走在后面的次仁平措说:“翻过这座山,就全是下坡,再不会翻山了。”当我费很大劲翻过山口时,突然下起了冰雹,越下越大,也越下越急,当快要到转山路中的第一神湖——颇章雍措时,冰雹才停下来。颇章雍措湖海拔4504米,我国地图上标为“颇章措”,颇章在藏语里意为宫殿,在某一个角度观看,整个湖像一座宫殿,因此获得了颇章雍措的美誉。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当转山的人们到这里的时候,会把身上的一些值钱的物品抛撒到颇章雍措湖里,祈求平安。据《西藏文史资料选辑(十一)》(民族出版社,1989年)记载,1900年4月25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回到他的出生地朗县,5月13日启程去扎日山,21日返回朗顿庄园。此年并非猴年,十三世达赖喇嘛一生只朝拜过扎日神山一次,而且是小转山。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谱1900年5月13日也记载:“启程去扎日塔巴西热圣山(即达瓜西热)朝拜。……去颇章玉(雍)措湖抛供谒后,步行转登。” 我们来到颇章雍措湖边,同行的两位藏族朋友按照习俗转完湖。我直奔湖畔的一间蓝色铁皮顶的石头房。刚进入房内,腿完全不听使唤,躺下去再也不想起来。
當天晚上,我们住在这石头房里,背夫们早早地烧上一壶热茶。也许是吃方便面原因,胃很不舒服,我便再向扎顿师傅要碗糌粑粉,用热茶调成糊糊状,吃后既可养胃,也足以满足身体所需的热量。
过沼泽下至玉麦检查站
也许是神山开恩,我们刚开始看见它时,还是云雾缭绕,可十多分钟过后,达瓜西热竟然露出它的真容来。次仁平措虔诚地向神山跪拜3次,口中念念有词。让我惊喜不已的是,达瓜西热半山腰的云雾犹如一条飘飞的哈达。
10月4日早晨6时30分,我们准时出发。当时天未亮,我只好借助手机电筒的光亮前行。从颇章雍措湖上行,不远处是颇章觉姆湖,两湖可称为姊妹湖,湖边的土为红色,据说还能吃。信徒们相信,这种红土有灵性,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但不能多贪,否则带来恶报。听同行朋友介绍,再往前走,便可清楚地看到达瓜西热神山。此地一定要虔诚,做好顶礼膜拜和烧香拜佛等仪式。
从颇章觉姆湖往北走,经过达仓荣、东仓荣,途中翻越夏悟拉山口、当箭拉山口、卡久拉山口,最终到达玉麦乡,沿途还需要两天时间。若从这里往南走,有条前些年尚未完工的土公路,可走到玉麦乡的一个检查站,那里已是玉麦乡村公路最偏远的一个点,离乡政府有20多公里,可以租车去乡里,节约一天的转山时间。
40多分钟后,天也亮了。我们来到一片水草地,弄不好容易陷进去,便沿着一条小溪往下行,尽管水打湿了球鞋。有过转山经验的人都知道,鞋要大一号,以免双足长时间在水里泡胀后,脚趾会疼痛加剧。我平时锻炼身体,穿的就是这双球鞋,也很合脚,可真正经水泡后,前行时脚趾疼痛加剧,但我走完最后一段路时,双腿开始一瘸一瘸的,往前挪步都钻心疼痛。
我们沿着一片霜打的草地下行,发现前面的路很宽,同行的次仁平措告诉说:“这曾是一条通往玉麦乡政府的土公路,我们今天沿着这条公路往下走,便可走到山下真正通公路的地方,是玉麦乡的一个公安派出所,可从这里坐车到玉麦乡。我的车就停在玉麦乡里,可直接坐我的车到亚绕村了。可不知是啥原因,这条盘山公路修到这里后废弃了。”
上公路不远处,就见几位信徒在一处简易塑料棚前烧茶水。他们围火而坐,中间有位干瘦的老者,今年七十岁。同行的次仁平措说:“你可别小看这位老人,一生转扎日神山数十趟,走起路来不比年轻人差。”这里也是观察达瓜西热最佳处,也许是神山开恩,我们刚开始看见它时,还是云雾缭绕,可十多分钟过后,竟然露出它的真容来。次仁平措当即对我说:“我和朋友转山多次了,第一次看到达瓜西热的真面目,这次真的是特别有幸!”随即,他虔诚地向神山跪拜3次,口中念念有词。让我惊喜不已的是,达瓜西热半山腰的云雾犹如一条飘飞的哈达。
我们沿着公路往下走,10分钟后,从灌木丛走向原始森林,也许是这条公路多年不用,也没有填上沙石,从林中落下的树叶,形成一层厚厚的腐质土,伴随着不少行人的踩踏,形成半米深的泥浆。昨夜下了一场雨,很多路段的水排不出去,走在积水和着泥浆的路上,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在泥浆路前行,穿的球鞋全在泥水里泡,双脚很快肿胀变形。走到一处溪流时,我任凭水流冲洗球鞋和裤子上的泥土,脱掉袜子一看,十个脚趾全发黑了。
伴随着一个个回头弯向下行,意味着距离特别长,原本5个小时就能走完的路,7个小时也走不完,走在前面的次仁平措抄下山小道往前行。我们先后下了两处陡坡,当12时下第三道坡时,只听“唉哟”一声,陈总的哥哥像皮球一样,从峭壁向下翻滚10多米,最终在一块缓坡上停下来,竟然毫发无损。
陈总事后在微信中留言说:“我一路上得悉今年转山中,竟有8人因各种事故死于道上,在祈愿之时,更深感藏族同胞的信仰,不着功利,置生死于度外,那质朴、善良、达观和勇敢,那种发之于心、行之于大地的身影,深深地感动着我,在神山和圣湖的朝拜中,把生命紧搂进心灵的故乡……”
我们做短暂休整,继续前行。走过一个个回头弯后,路在一处断了,只得沿着险道往下走,再走进一段绝壁开凿出来的小道,上面有股泉水往下流,在我们走的石壁上溅起朵朵水花。就在这段路的下面,是数百米的悬崖陡壁。我本来有恐高症,看一眼下面望不到谷底,顿觉心惊肉跳。我只好贴紧石壁不再往下看,以免刺激自己的心脏。
当我们前行到一处地方时,因山体塌方形成了一处数百米陡坡,走在前面的次仁平措向坡下走去,很快将我们甩得远远的。这段陡坡特别长,是我们抄近道走得最长的一道坡,也是我们下山花时间最长的一道坡。
我们下完这道陡坡后,再下几个小坡,拐个一个弯,便走在了真正能通车的公路上面,真有种跨进高速公路的豪迈。前面有边防检查站,手机依旧没有信号。我看了一下时间,是下午15时20分。幸遇这里有台生活保障车,拉着我们向20多公里外的玉麦乡驶去。到达中国最小的玉麦乡政府时,手机有了信号,我立即给爱人去了电话。连续3天没有我的信息,当时她想着各种可能,内心的担忧可想而知。陈总结束此行时,写了一段肺腑之言,更能代表我此行的心情:“白天黑夜路,与世隔绝路,更有这天路心路,越走越长,……”
我们到达玉麦乡后换乘次仁平措的车,当天下午17时分到达了亚绕村。也许是大家回拉萨心切,走了3天路的扎顿师傅开着车返回。第二天凌晨1时多,我们赶到山南市。
3天行程里,我拄着一根笨重的木棒,背上15斤左右的物品,每天行走最长13小时,最短也有8小时。3桶方便面、2根火腿肠、3个苹果、3碗糌粑糊糊、1个油炸饼、3两青枣、1块压缩饼干,这些就是3天的全部食品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