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合作开发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资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品德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为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除应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讲清政治理论观点,分析透教材中各知识点外,还应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渠道。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走一条跨学科合作开发的道路。为了印证这一构想,本文就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两个比较易于操作和使用的区域,做出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跨学科 合作开发 思想品德课程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既包括学校内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学校外的各类教育机构和各种教育渠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应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 这里陈述了我们开发课程资源所用遵循的基本理念。
  思想品德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为充分发挥其主渠道作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除应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讲清政治理论观点,分析透教材中各知识点外,还应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渠道。这里所说的拓宽,就涉及到道德、伦理、法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从时间上看,包括历史、当代和未来,从性质上看,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从呈现方式看,包括传统媒体与信息技术媒体。因此,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而且应该走一条跨学科合作开发的道路。
  为了印证这一构想,笔者就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两个比较易于操作和使用的区域,做出简要的阐述。
  1 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学科合作开发乡土教育资源
  思想品德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应充分发挥乡土地理、历史、经济、文化材料的作用。利用乡土材料,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培育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思想品质。而乡土资源的采集,因其涉及的多学科、多门类的知识,就需要进行多学科的连接合作。其中最主要的是思想品德学科、历史学科、地理学科。
  1.1 乡土材料的内容
  可包括历史遗址、遗物和历史文献、口碑、风景名胜景点、名优特产、小吃等。
  (1)历史遗址包括家乡的古建筑房屋、桥梁、战斗遗址、会议会址、古墓群等。如:北京的故宫、长城、圆明园,西藏的布达拉宫,赵州桥,贵州海龙囤、娄山关战斗遗址、遵义会议会址,中共一大会议会址、西柏坡会议会址,山东孔庙,四川娥眉山,北京明十三陵等。历史遗物指各地各民族的历史遗物和革命文物。如:各地出土的文物、器皿、民间保存的名人字画、用过的工具、书物、穿过的服饰、革命烈士遗物、标语等。
  (2)历史文献方面。我国从古至今有不少文献是专门记载一个地方史实的。如:《春秋》,《中国地方志综录》,各地编撰的省志、地区志、县志,各地文物志等。
  (3)口碑又称口头材料。指各地至今流传的由亲自参加过或耳闻目睹过一些史事仍健在的人物口述的材料。如:长征故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故事、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大跃进、上山下乡事例、八九风波等。
  (4)风景名胜景点、名优特产、风味小吃。包括各地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景区景点,民族舞蹈,服饰,特色产品,小吃等。如:四川九寨沟,贵州黄果树、赤水桫椤王国,云南的烟,贵州的酒,北京的烤鸭,新疆的葡萄干,内蒙古的奶茶,西藏的哈达等等。
  1.2 乡土教材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
  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乡土教材可运用于课堂上,也可运用于课堂外。
  课堂上,适当运用乡土教学将有利于促进当堂课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如:讲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时,可从香港、澳门两地实行“一国两制”的成功尝试,得出结论:“一国两制”是统一台湾的最佳方式。并补充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台湾问题的讲话内容进一步分析“一国两制”的重要性。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时,以当地现仍健在的老红军的口碑加以讲述,从而增强学生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含义的理解。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时,可补充搜集的四大发明、唐诗宋词、贵州沙滩文化、遵义杂技、黎族泼水节等乡土材料,从而总结出: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分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课堂外,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风景名胜景区、革命战斗遗址、博物馆等。如: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战斗遗址。同时可让学生将所搜集到的乡土材料编写成手抄报,出专刊,开展讨论、谈感想等,让学生从中受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运用乡土教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注意:第一、乡土教材的内容应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分清主次,因乡土教学只是对所学知识的补充,不能补充太多,冲淡主题,喧宾夺主,这将影响教学内容的传授,降低应有的教学质量。第二、乡土教材应因地制宜,注意取舍。不同地方,乡土材料内容不同,不能东拉西扯;另外,对乡土材料的内容应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分为二地对乡土材料加以运用。从而增强学生分辨是非,灵活运用政治理论观点的能力,使之能辨证地看待当今社会问题,展望未来的世界。
  2 思想品德、语文学科合作开发“利用古典诗歌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思想品德课程资源
  中国古典诗歌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包括以下两点:
  2.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崇高而深厚的感情,是为了祖国独立自主、繁荣富强而贡献力量的强烈责任感和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的献身精神。
  (1)从山川揽胜的诗歌中受到教育。我们的祖国国土辽阔广大,山河壮丽多姿,名胜举不胜举。历朝历代的文人以满腔激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在课本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江南风光的描绘,也可以见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北国风光的写照;既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对奇山异峰的赞颂,也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对山居宁静的歌咏。学生在优美的山水风光中,会意识到生活在这样美的国度是一种幸福,从而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2)从直接表现忧国忧民。杀身成仁、坚持民族气节、抵御外辱的诗歌中受到教育。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上,曾涌现出了无数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我们看到:一位瘦骨嶙峋、病患缠身的诗人在秋风怒号、大雨滂沱的风雨之夜,携妻儿,伴旧衾,宿漏屋、忍饥寒,可他这时想到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身处逆境心忧天下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怎能不使我们深受感动呢?于是,我们牢牢记住了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随着时间的推进,我们见到一位以恢复失地、收复中原为己任的老人,在他垂暮之年写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诗句,我们能够想象得到他年迈力衰,独处孤村并不悲哀绝望,还想着为国家出征,防守边关的情景,无不为他强烈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他临死之前在《示儿》中表达的意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更是感人至深,使学生激动不已,牢记诗人的高大形象和动人诗句,自然就增进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敢屈”的浩然正气。这两句诗影响了人们的思想,使无数仁人志士在生死攸关都遵循这一真理而保持了高尚的气节。
  2.2 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我国的古典诗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还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
  诗人们用他们优美的语句向我们展示了高洁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境界。他们感时忧国的爱国热忱,高尚的情操,无不让我们的心灵时刻为之震撼。而中学生此时正处于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他们未来品质的优劣与这一时期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中国古典主义诗歌在这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见屈原对理想怕执着追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见王勃的乐观向上,豪爽超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会使我们珍惜自己的青春,发奋学习。计句所展示的文人们的赤胆忠心的报国热情,高尚旷远的精神追求、健全超脱的人格品位,汇聚成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形象,使人为之向往。在诗歌教学中,注重对诗人的整体精神和人格和揭示,使学生浸润于诗歌的教化。这对其精神陶冶和人格塑造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 合作开发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组织操作问题
  (1)明确指导思想。课程资源的合作开发,涉及较多学科,其间的默契和配合运作非常重要。在合作工作的立项之初,有关学科就应该共同明确开发的指导思想。要明确三点:
  首先,资源的开发是为了在使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拓宽学科教育资源的获取路径,填充现有资源的不足,增添学科课程教学资源的教育内涵。
  第二,明确合作的目的。在突出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所有学科课程都必须承担的责任)这一资源建设目的的同时,兼顾其他合作学科的教学需要。例如,“利用古典诗歌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合作开发,就完却可以做到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学合作双方的完美兼顾。
  第三、开发的课程资源应与学科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分清主次。例如乡土教材资源的使用,应明白乡土教学只是对所学知识的补充,不能占据太多的教学时空,更不能把课上成乡土文化学习研究课,冲淡了思品课的教学主题,喧宾夺主,影响主要教学内容的传授,降低应有的教学质量。
  (2)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分工合作。多学科合作中,合作者分别拥有不同的优势,因此在运作中需要协调配合,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方能产生最佳的合作效力。例如乡土资源的开发。历史学科的教师应该从史的角度,充分搜集相关的资源情况,提供翔实的资料,提炼重要的教育点,并且做好历史材料的整理提炼工作,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结合教材教学的需要进行精要的选择萃取。地理学科可以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去构想和选择各种形式的地方地理材料,从中抽取出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教育,有利于通过家乡历史变迁,家乡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巨大进步,通过这些可闻可见可知的事实,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会到共产党的领导确实是中国人民解放进步的保证,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康庄大道。
  (3)必要时可以申请市以上级别的教育科研部门的立项批准,把合作开发思想品德课程资源作为科研课题来抓。争取上级行政及科研单位的支持和指导。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申请一定的科研经费,给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注入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课程改革,重点是教学内容、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的改革,核心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四段八环”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创新教育课程观的具体体现,对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学政治 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人的发展目标设计和确定的,课堂
目的:本研究以两所医学高职院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探讨医学高职毕业生在毕业期间的焦虑水平以及社会支持、应付方式、求职态度等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对毕业生焦虑情绪的影
摘要高考中实验部分是必考内容,很多同学在这部分得分率较低,特别是实验设计等问题。文章根据考试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出发,结合近些年高考所出的实验部分试题,探讨了一些对此类学生有效的解题策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高考应试的信心。  关键词生物实验 原则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研究近几年高考生物学科试题,各校教师和同学们都认识到实验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以突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
目的:生长发育是儿童青少年时期重要体征之一。生长发育评价是研究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及评估国家、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和保健工作效应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评价结果
摘要为了提高高考政治复习课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21世纪全球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试图通过这种可视化认知工具,帮助学生学会编构知识结构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弥补现有政治教材知识体系零散的缺陷,以切实提高高考复习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考政治复习课 应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从模具的设计、环氧树脂配方的选用、绕制玻璃纤维工艺及固化成型工艺等方面对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压绝缘套管的质量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提高制品质量方法。  关键词绝缘套管 玻璃纤维增强 固化成型工艺  中图分类号:TQ171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该玻璃纤维增强绝缘套管是应用于420kV电压等级及以上的以SF6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的高压电器产品中作高、低压绝缘支撑用的绝缘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