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肝移植供肝模型的建立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xy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供肝原位肝移植模型。

方法

在Kammada二袖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通过在供肝获取前夹闭供体腹主动脉5 min后再开放的方法来模拟供体移植前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成功肝脏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关腹3 h后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建立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供肝肝移植模型。同时建立不夹闭供体腹主动脉的对照组,并检测供肝获取时两组供体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

结果

共实施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供肝原位肝移植手术50例,成功46例,手术成功率为92%。供、受体手术时间分别为(49±4) min和(54±5) min,无肝期为(17±2) min。供肝获取时夹闭组血清ALT水平为(73.2±8.7) U/L,AST水平为(204.9±28.8) U/L;而对照组ALT与AST水平分别为(46.1±5.4) U/L和(127.6±15.1)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23)。

结论

在二袖套法基础上建立的大鼠心跳骤停复苏后供肝肝移植模型稳定、可靠、重复性强。本模型模拟了临床上供体捐献前曾出现过心跳骤停且成功复苏后供肝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其他文献
2016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宜昌市西陵区4~9年级3 483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应用Scoliometer脊椎侧凸测量仪测定脊背倾斜角度(ATR),ATR >5°为脊背异常。学生年龄9~15岁,其中男生1 797名,女生1 686名。ATR异常率为7.60%(265/3 483),其中男生为4.73%(85/1797),低于女生的10.68%(180/1 686
目的探讨SRC基因以及WWOX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以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学确认的骨肉瘤石蜡标本106例,并以骨软骨瘤20例为对照组,经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并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结果基因SRC在观察组中表达的阳性率(74.5%)明显高于对照组(25.0%);基因WWOX在观察组中表达的阳性率(47.2%)低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2
目的探讨靶向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与UL16结合蛋白2(ULBP2)的融合蛋白(T-ULBP2)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乳腺癌细胞SK-BR-3的治疗策略及治疗效果。方法使用重叠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通过G4S柔性肽将曲妥珠单抗重链C末端及人ULBP2胞外区基因连接,构建入工程载体pCDNA3.1中,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转入人胚肾细胞H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诊断、治疗决策、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的重要手段。研究结果显示,外周血BRAF V600E与组织学水平的BRAF V600E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外周血BRAF V600E突变检测具有创伤更小、操作便捷、可以实时动态监测等优点,预计这将是未来PTC研究的发展趋势。
目的检测微小RNA-499-5p(miR-499-5p)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调节机制。方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用来检测骨肉瘤组织、瘤旁组织及骨肉瘤细胞株中miR-499-5p的表达量。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及Western blot分别用来研究miR-499-5p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探讨miR-499-5p调节骨肉瘤细胞增殖的相关
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其发病凶险,进展迅速,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持续性区域动脉灌注能够明显增加局部药物浓度,从而提高疗效,已被逐渐应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动脉的选择和药物的选择是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两个关键所在,动脉的高选择性和药物的复合灌注是区域动脉灌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理想方式。
目的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与腹腔镜迷你胃旁路术(LMGB)治疗肥胖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5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LRYGB组(n=23)和LMGB组(n=22)。记录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血压、术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并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结果LRYGB组与LMG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162
目的观察丹参酮应用于SD大鼠烫伤后预构扩张皮瓣修复瘢痕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40只SD大鼠制作烫伤并预构颈部扩张轴向皮瓣模型。从中随机选取1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为干预组,实施转移皮瓣瘢痕整复术并灌服丹参酮胶囊;另随机取10只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皮瓣瘢痕整复和安慰剂。术后第7天,分别取两组各10只大鼠的1 cm2移植皮瓣,石蜡包埋。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皮瓣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管
目的观察p53基因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对p53的抑制增殖作用进行评估。分别使用划痕法和侵袭小室法(Transwell)分析其转移和侵袭潜能。最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对S2448p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进行探测。结果MG63细胞株和hFOB细胞株在p53浓度为100 nmol/L时,划痕愈合率(%)分别为22.37±1.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