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薯新品种宁紫薯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fe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宁紫薯4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徐02S20-1为母本、宁紫薯1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多代鉴定试验选育而成的优质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在2014—2015年长江流域薯区特用组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宁紫薯4号的平均鲜薯产量34 065.7 kg/hm2,平均薯干产量9 812.0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增产14.32%、22.63%,平均干物率28.87%,鲜薯花青素含量207.2 μg/g。宁紫薯4号品种鲜薯产量高,商品性好,熟食品质优,耐贮藏,抗病性强,2016年3月通过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培育壮苗、适时早栽、合理施肥等栽培技术,宁紫薯4号可获得高产。
  关键词:紫甘薯;宁紫薯4号;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1.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1-0125-02
  紫甘薯除含有普通甘薯所含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花青素,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物营养保健作用的重视,紫甘薯日益受到青睐[1-2]。选育优质高产紫甘薯新品种已经成为甘薯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先后育成了宁紫薯1号、宁紫薯2号、宁紫薯3号等紫甘薯品种[4-6]。宁紫薯4号是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育成的优质高产食用型紫甘薯品种,该品种于2016年3月通过国家甘薯品种鉴定。本研究介绍了宁紫薯4号的选育经过及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1 选育经过
  宁紫薯4号是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育成的高花青素材料徐02S20-1为母本,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优质紫甘薯品种宁紫薯1号为父本,利用二倍体野生种I.crassi caulis为砧木进行嫁接,并通过短日照处理诱导开花,经人工定向授粉获得杂交种子,然后经复选、产量鉴定、品质测试、抗病鉴定等综合鉴定试验选育而成。[LL]
  2008年以徐02S20-1为母本,宁紫薯1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交种子69粒;2009年从徐02S20-1×宁紫薯1号的杂交组合实生系中选出,品系名为宁R2-2;2010—2011年进行复选鉴定;2012—2013年进行鉴定品比试验;2014—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流域薯区特用组甘薯品种区域试验,由于该品种在2014年区试中表现突出,2015年在进行长江流域特用组区试的同时,提前进行长江流域特用组甘薯品种生产试验。
  2 产量表现
  2.1 国家长江流域薯区特用组甘薯品种区域试验
  2014—2015年宁紫薯4号参加国家长江流域特用组甘薯品种区域试验,2年18点次平均鲜薯产量 33 637.5 kg/hm2,较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增产13.44%,增产显著,居第1位;薯干产量9 712.5 kg/hm2,比对照增产 21.73%,增产极显著,居第1位;平均烘干率28.87%,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高1.96百分点(表1)。
  2.2 国家长江流域薯区特用组甘薯品种生产试验
  2015年在长江流域薯区的湖南省长沙市、江西省南昌市、浙江省杭州市的生产试验表明,宁紫薯4号平均鲜薯产量35 022.0 kg/hm2,比对照品种宁紫薯1号增产16.41%;薯干产量10 009.5 kg/hm2,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24.38%;烘干率为24.38%,比对照宁紫薯1号高1.83百分点(表2)。
  综合计算2014—2015年国家长江流域薯区特用组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宁紫薯4号平均鲜薯产量34 065.7 kg/hm2,平均薯干产量9 812.0 kg/hm2,分别比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4.32%、22.63%;薯块平均干物率 28.87%,比对照宁紫薯1号高1.96百分点。多年试验表明,宁紫薯4号丰产稳产性好,外观整齐,熟食品质优异,抗病性较好,且耐储藏,为优良的食用型紫甘薯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四川省、重庆市等地区种植。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形态特征
  宁紫薯4号顶叶紫褐色,成年叶和叶脉均为绿色,茎蔓绿色;叶片心形带齿,薯块短纺锤形,紫红皮紫肉,结薯集中,薯块整齐,单株结薯4~5个,大中薯率76.2%;耐贮藏。该品种萌芽性好,中短蔓型,分枝数6.6个。
  3.2 抗病性鉴定
  2014—2015年国家长江流域薯区甘薯品种区域试验中经区试指定单位鉴定,结果表明,宁紫薯4号高抗茎线虫病,抗黑斑病,中抗蔓割病,不抗根腐病、薯瘟病。
  3.3 品质鉴定
  經国家长江流域特用组甘薯品种区域试验指定单位分析表明,新鲜宁紫薯4号平均花青素含量为207.2 μg/g,该品种熟食黏甜面香,品质优良(表3)。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培育壮苗,适时早栽
  采用大棚加小弓棚双膜育苗法,苗床床底宜用土杂肥,并配施含量45%的复合肥1 050 kg/hm2,排种量20 kg/m2左右,一般在3月上旬开始排种。宜采用采苗圃繁殖以培育壮苗,剪苗后应及时培土、施肥。为了获得高产,应适时早栽,宁紫薯4号的春薯栽插期一般在4月底或5月初。夏薯应抢时早栽,争取在6月20日前栽完。
  4.2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宁紫薯4号为鲜食型紫薯,春薯栽插密度为4.8万~5.4万株/hm2,夏薯栽插密度为5.4万~6.0万株/hm2,适宜在中等肥力以上田块种植,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基肥应在做垄前施入,一般施含量45%的复合肥600 kg/ hm2,另配施硫酸钾150 kg/hm2。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田间生长情况而定,一般不追肥。对于土壤贫瘠和施肥不足的田块,追肥时应尽量早施,以防后期茎叶生长过旺,影响产量。
  4.3 地下害虫及杂草防治
  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危害,宜在栽插时穴施15%毒死蜱颗粒剂30 kg/hm2。防治禾本科杂草,宜在起垄后至栽插前选用乙草胺等化学除草剂进行地表喷雾封闭。
  4.4 科学管理,适时收获
  田间做到三沟配套,排水畅通,封垄前进行中耕除草,使土壤保持良好的通气状态,以利于块根的形成和膨大。如生育期雨水过多,中后期出现茎叶旺长时,可用控旺剂喷2~3次,以防茎叶生长过旺而影响薯块产量。收获时应做到“四轻”,即轻刨、轻装、轻放、轻运,收获时间以下霜期前收获完毕为原则,收获时宜选择在上午挖,晾晒2~3 h后再装袋(筐)。
  参考文献:
  [1]赵秀玲. 甘薯的营养成分与保健作用[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10):58-60.
  [2]Yoshimoto M,Yamakawa O,Suda I.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purple colored flesh sweetpotato[J]. Food Processing,1998,33(8):15-17.
  [3]李 强,马代夫,李秀英,等. 鲜食及紫薯淀粉加工甘薯新品种徐紫薯4号的选育与栽培要点[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86-87.
  [4]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等. 宁紫薯1号的选育及高产施肥技术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2008,24(4):115-117.
  [5]谢一芝,郭小丁,马佩勇,等. 宁紫薯2号的选育及栽培生理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6,28(1):1-5.
  [6]谢一芝,郭小丁,贾赵东,等. 紫心甘薯新品种宁紫薯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2):110-111.
其他文献
那天突然说起高考结束后的那件事,我和她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学校不让学生们从楼上扔试卷、课本,所以那些纸张出现在了宿舍楼下“论斤卖”的秤上。我和她收拾着那些在过去连折个书角都舍不得,只敢夹张书签的教科书,还有别着回形针的试卷,拿了楼下阿姨发的蛇皮袋,一股脑儿地往里装。  “你不会舍不得吗?”她问我。  我记得当时的我是这么回答的:“不就是一堆在以后都用不着的破书嘛,有什么舍不得?”  然后,现在的
摘要: 县(市、区)是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直接承担者,近年来得到长足发展,规模和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但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发展瓶颈有待突破。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建设和改进县(市、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加快农民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逐步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双向驱动,即要精准服务,打造与地方经济、社会、产业结构相契合的新农村农民职业教育管理体系;要共享发展,逐步开放农民职业教育市场,
摘要:为改善果蔬冷链物流运输中监测信息不透明的现状,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物流温湿度及地理信息实时监测系统。通过二维码扫描枪扫描温湿度、GPS数据编码得到的二维码信息,获取果蔬在冷链运输中的温湿度信息和运输车的地理位置,提高冷链运输的信息化与透明化,从而提升食品品质,保证食品安全。  关键词:物联网;果蔬冷链物流;温湿度;二维码;GPS  中图分类号: S126;TS207.7文献标志码: A文
摘要: 为了研究扎龙湿地土壤中重金属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电导率的影响,采集扎龙湿地的10个土壤样本,测定了其中的重金属含量、化学性质及电导率(EC)。利用相关分析计算了重金属含量与化学性质、电导率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8种重金属的主成分,并计算了重金属主成分与土壤化学性质、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相关性分析可知,重金属对土壤化学性质及电导率具有复杂的影响,其中Fe、Co、Cr与K 之间存在极
摘要:应用SPSS软件对我国北方地区15个花生品种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环境下产量性状以单株饱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品质性状以油酸亚油酸比值的变异系数最大。将11个性状综合成为4个主成分因子,可代表花生产量、品质性状87.6654%的原始数据信息量,通过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并把15个品种聚为5个类群,各类群间产量性状和
摘要:通过花粉管通道转导芦苇总DNA到水稻辽星1号中,以获得的2个耐盐变异水稻品系H1、H2为材料,对6张叶的水稻幼苗进行0.3%浓度的NaCl溶液诱导处理24 h。提取经NaCl溶液诱导后的叶片mRNA,经反转录成 cDNA,经过酶解后加接头和2次杂交,构建差异表达的抑制消减(SSH)cDNA文库。以NaCl溶液诱导后的耐盐变异水稻H1、H2的cDNA为检测子(tester),以水稻辽星1号cD
围子:关于旻夕啊, 真的说不出有多让人爱!无论是电台还是微信,交给她的事情,每一次都能拿出最让人满意的结果。考研的时候密密麻麻的日程表里,还特意留出“给围姐写稿子”和“帮围姐做微信公众号”的时间。这样的女孩子,什么都尝试,什么都努力做好,耐心、温柔、谨慎、有礼有节,总觉得她身边的生活也要美好起来,才配得起这份性格里的美好。  [01]  晚上七点,接到顾彦从荷兰打来的电话,他那边是中午一点钟。算算
摘要:将不同来源的60株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及血清补体抗性检测,探讨补体抗性与鸡大肠埃希菌致病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在血清中的存活能力与其致病力间相关系数为0.259,P值=0.046<0.05,即大肠杆菌的补体抗性与其致病力显著相关。  关键词:鸡;大肠杆菌;致病性;血清补体;抗性  中图分类号: S858.3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301-02
摘要:以9个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品种为材料,对藜麦茎段、子叶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以及愈伤组织增殖体系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外植体为茎段,9个品种在培养基MS 0.5mg/L 2,4-D中用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平均诱导率达90%;在愈伤组织诱导优化试验中,处理Ⅵ(MS 0.5 mg/L 2,4-D 0.5
摘要:采用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研究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县域农村聚落布局状况以及自然社会因素对农村聚落布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金堂县农村聚落数量多,规模变异系数普遍偏高且差异明显,存在集聚和分散布局并存的特点;冲积平原区内聚落布局集聚,浅丘地形区和深丘地形区聚落分布相对均匀。(2)金堂县农村聚落斑块形状较不规则,且差异不大。冲积平原区聚落布局破碎度最低、斑块形状最为规则;低山地形区农村聚落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