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起搏器休息频率的设置及临床观察

来源 :临床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were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双腔起搏器休息频率模式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4例因病窦综合征植入带有休息频率模式的Identity Adx DDD 5286型双腔起搏器,打开休息频率模式,设置休息频率为50ppm,起搏基础频率为60ppm,术后行Holter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起搏器休息频率模式均正常工作;无1例患者有不适感.结论 双腔起搏器休息频率模式工作可靠,更趋生理化,心房的起搏百分比明显降低,并能节省电能;是起搏治疗时一项有实用价值的功能设置.
其他文献
1.长QT综合征的诊断标准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指具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LQT
近年来,遗传性心律失常及引发的猝死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其引发猝死患者的年龄一般较轻,多数低于40岁,而且这种猝死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且不少患者生前根本无症状或任何先兆,猝
Brugada综合征(BS)是一种家族性、约50%病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外显率不同,于1992年由西班牙Brugada两兄弟首先报道,患者临床上有多形室速或室颤发作,心电图表现为正常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ARVD)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复杂,变化多样,反映了疾病发展的不同程度和阶段。本文结合ARVD的致病基因,组织
目的 探讨碎裂QRS波(fQR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判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造影明确的导致本次事件的梗死
目的 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后ST段演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110例于发病12h内接受急
早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系指无结构性心脏病者患有心电图J点和ST段抬高等表现及相关症状的综合征,其中由遗传所致者为遗传性ERS.近十余年来,较多学
目的 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出现情况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5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fQRS出现情况共分4组:fQRS组(A组)、无fQ
目的 探讨多功能心脏电生理刺激记录仪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多功能心脏电生理刺激记录仪(DF-5A型)对1026例被检查者(包括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
患者,男性、19岁、学生,既往无特殊病史.因“发现心律不齐1年,黑朦1次”入院.患者1年前入伍体检发现心律不齐,行下蹲蛙跳等动作时出现一过性头晕黑朦.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