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常见事故类别;预防原理;监督管理,安全管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市政公用建设工程日益增多,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加大。针对市政安全公用管理的现状和薄弱环节,下面就运用预防原理来解决市政工程中的安全问题,谈一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市政公用施工中伤亡事故的主要类别
据统计分类,市政公用施工中的事故类别可达十种以上,但其中最主要的易发的和常见的伤亡人数最多的事故有五大类,即高处坠落占事故总数的44.8%,触电占16.6%,物体打击占12%,机械伤害占7.2%,坍塌事故占6%,这五大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6.65%。
二、预防原理及运用预防原理原则
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根据预防原理,我们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应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从事故的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化险为夷。虽然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还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但只要思想重视,预防措施得当,事故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早或晚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状态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可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的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目前很难作到本质安全,只能作为追求的目标。
三、市政公用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根据安全预防原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施工单位就完善管理制度,自学履行相应的安全责任。
(一)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遵循属地管理和层级监督相结合,监督安全保证体系运行与监督工程实体防护相结合、全面要求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监督执法与服务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从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的过程来说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和监督。为了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预防工作,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把工作重点前移,放在事前监管和事中监管上,重在预防性、主动性的监督,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和减少重大特大事故。
1.事前的监督管理
有关安全生产许可证事项的审批,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格证、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实施就是要为高危生产企业设定最基本的最低的安全生产条件,也就是安全生产准入的最低“门槛”,依法规定严格的安全生产条件,为企业安全生产设定具体标准和行为规则,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2.事中的监督管理
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主要有2种。
(1)行为监察。即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各级安生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等工作。
(2)技术监察。即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对用人单位现在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的监察;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程种业的监察等。技术监察多从设备的本质安全入手。
(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根据3E原则,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工作。
1.法制对策
①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使各级各类人员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为企业内部法规制度,具有强制力。对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建立和谐社会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②组织保障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
市政公用施工企业及所属分公司等分支机构,应当各自独立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本企业(分支机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市政公用施工企业必须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派驻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项目部应当成立由项目经理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施工作为班组应当设置兼职安全巡查员。
③安全生产投入
市政公用施工单位要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必须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投入,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實,安全教育的投入,文明施工的投入,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等,应于开工前提取专项安全资金到专户储存,做到专款专用,不得他用。
2.教育对策
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首先要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管理都及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觉性,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第三是重点加强结一线施工人员的教育力度,一线施工作业人员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农民工,他们对于新的工作和工作环境所潜在的事故隐患、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预防能力差,这就使他们往往是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者。
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3.工程技术对策
市政施工企业应当在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 验算结果,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应编制专施工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这些工程项目包括深度大于5米的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地下暗挖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拆除爆破工程。上述工程达到一定规模后,施工单位还应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审查。
安全施工方案是针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项目事先编制的安全专项方案,有一定的预见性,充分考虑人、机、物、环境等因素,由技术人员负责编制,经施工企业相关部门审核,由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审批签字后方可实施。
四、危险源辩识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市政施工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在建工程特点,在基础、结构、工程收尾等阶段施工前,对分部分项工程及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如高处及洞口和临边作业,高处悬空作业,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模板支撑系统,脚手架安装拆除体检测仪全线检测,
(1)检测煤气管线附属设施运营状况;
(2)对照技术资料,沿煤气管线用井盖探测仪检查煤气阀门井、凝水井情况,
(3)对在煤气管线附近施工的市政工程等进行24小时监护,并给施工单位下发告知书,防止造成煤气管线被挖坏、铲断;
(4)对于突发的燃气事故,如:重车压断煤气凝水井、阀门井等、市政其他工程野蛮施工造成煤气管线受损等引起的煤气泄漏事故,紧急启用应急预案进行抢险。
5.完善档案资料
(1)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更新升级。
(2)对调度系统进行升级;
(3)调查全市的燃气管线竣工資料是否与实际相符,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燃气企业的安全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本企业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关系到当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安全是每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对于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殊燃气行业,安全更为重要,它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总之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以上是本人在燃气行业多年的工作实践,表述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指正,以便使燃气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杜绝各类燃气事故的发生,保证公司安全运营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第3版)[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吴创明.城市天然气输配方案的选择[J].煤气与热力,2004(5):279—282.
[3]周伟国,张军,严铭卿.住宅燃气系统的安全性评估[J].煤气与热力,2006,25(7):1—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市政公用建设工程日益增多,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加大。针对市政安全公用管理的现状和薄弱环节,下面就运用预防原理来解决市政工程中的安全问题,谈一谈我的个人看法。
一、市政公用施工中伤亡事故的主要类别
据统计分类,市政公用施工中的事故类别可达十种以上,但其中最主要的易发的和常见的伤亡人数最多的事故有五大类,即高处坠落占事故总数的44.8%,触电占16.6%,物体打击占12%,机械伤害占7.2%,坍塌事故占6%,这五大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6.65%。
二、预防原理及运用预防原理原则
预防原理的含义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根据预防原理,我们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应按照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思想,从事故的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性,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化险为夷。虽然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还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但只要思想重视,预防措施得当,事故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损失原则。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事故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事故的发生是许多因素互为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只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或早或晚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状态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可采取3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对策、教育(Education)对策和法制(Enforcement)对策,即所谓的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本质安全是生产中“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目前很难作到本质安全,只能作为追求的目标。
三、市政公用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根据安全预防原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施工单位就完善管理制度,自学履行相应的安全责任。
(一)市政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遵循属地管理和层级监督相结合,监督安全保证体系运行与监督工程实体防护相结合、全面要求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监督执法与服务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从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的过程来说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和监督。为了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预防工作,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应把工作重点前移,放在事前监管和事中监管上,重在预防性、主动性的监督,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和减少重大特大事故。
1.事前的监督管理
有关安全生产许可证事项的审批,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资格证、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实施就是要为高危生产企业设定最基本的最低的安全生产条件,也就是安全生产准入的最低“门槛”,依法规定严格的安全生产条件,为企业安全生产设定具体标准和行为规则,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2.事中的监督管理
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主要有2种。
(1)行为监察。即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各级安生生产责任制的实施等工作。
(2)技术监察。即对物质条件的监督检查,对用人单位现在防护措施与设施完好率的监察;对个人防护用品的质量、配备与作业场所和特殊工程种业的监察等。技术监察多从设备的本质安全入手。
(二)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根据3E原则,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工作。
1.法制对策
①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责任,使各级各类人员真正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为企业内部法规制度,具有强制力。对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建立和谐社会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②组织保障
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保障,二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保障。
市政公用施工企业及所属分公司等分支机构,应当各自独立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本企业(分支机构)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市政公用施工企业必须在建设工程项目中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派驻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项目部应当成立由项目经理负责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施工作为班组应当设置兼职安全巡查员。
③安全生产投入
市政公用施工单位要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必须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投入,对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實,安全教育的投入,文明施工的投入,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等,应于开工前提取专项安全资金到专户储存,做到专款专用,不得他用。
2.教育对策
施工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首先要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管理都及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和自觉性,认真学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第三是重点加强结一线施工人员的教育力度,一线施工作业人员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农民工,他们对于新的工作和工作环境所潜在的事故隐患、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预防能力差,这就使他们往往是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者。
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3.工程技术对策
市政施工企业应当在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 验算结果,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应编制专施工施工方案或技术措施。这些工程项目包括深度大于5米的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地下暗挖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拆除爆破工程。上述工程达到一定规模后,施工单位还应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论证、审查。
安全施工方案是针对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项目事先编制的安全专项方案,有一定的预见性,充分考虑人、机、物、环境等因素,由技术人员负责编制,经施工企业相关部门审核,由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审批签字后方可实施。
四、危险源辩识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市政施工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在建工程特点,在基础、结构、工程收尾等阶段施工前,对分部分项工程及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如高处及洞口和临边作业,高处悬空作业,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模板支撑系统,脚手架安装拆除体检测仪全线检测,
(1)检测煤气管线附属设施运营状况;
(2)对照技术资料,沿煤气管线用井盖探测仪检查煤气阀门井、凝水井情况,
(3)对在煤气管线附近施工的市政工程等进行24小时监护,并给施工单位下发告知书,防止造成煤气管线被挖坏、铲断;
(4)对于突发的燃气事故,如:重车压断煤气凝水井、阀门井等、市政其他工程野蛮施工造成煤气管线受损等引起的煤气泄漏事故,紧急启用应急预案进行抢险。
5.完善档案资料
(1)对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更新升级。
(2)对调度系统进行升级;
(3)调查全市的燃气管线竣工資料是否与实际相符,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燃气企业的安全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本企业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关系到当地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安全是每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对于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殊燃气行业,安全更为重要,它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总之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以上是本人在燃气行业多年的工作实践,表述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指正,以便使燃气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杜绝各类燃气事故的发生,保证公司安全运营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第3版)[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吴创明.城市天然气输配方案的选择[J].煤气与热力,2004(5):279—282.
[3]周伟国,张军,严铭卿.住宅燃气系统的安全性评估[J].煤气与热力,2006,2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