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频应用由于其直观性和生动性,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亮点,也是各校电教工作人员面临的难点。无论是公开课、示范课、专家讲座,还是视频教学、活动现场、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等,都无一例外地与视频应用有关。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3G网络技术的成熟应用,基于无线网络的视频对话和视频资源将会更多地应用于课堂内外。
当前中小学视频应用主要涵盖硬件系统、视频软件平台、视频资源内容和运维管理四个层面。基于PC、投影和网络环境播放的视频资源内容是关注的焦点,数字化存储、高清格式是视频应用的发展需求,因此视频处理(格式转换、屏幕捕捉、视频编辑、DVD与VCD制作等)和视频共享方式成为当前教育视频内容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如何便捷地获取视频内容,有效地进行视频资源的规划,构建适合于本校、本区域的视频应用模式?笔者认为可三管齐下。一是,拓宽内容来源途径。除梳理当前学校积累和采购的自有资源外,还可搜集整理适合于本校教育教学的免费网址信息。二是,按使用习惯确定合适的分类管理办法,包括视频资源的分类、筛选、淘汰办法,录像带、数字视频的分类分批处理办法等。分类可按教师习惯使用的简单标识进行,最终达到快速查询、好用易用的目的,并不一定要严格遵循很学术化的专业分类。分类后一般以学年为单位存档备用。三是,将优秀录像带进行数字化处理。大部分学校均有多年以前的各类录像带,可录像带的数字化转换是大家头疼的问题。录像带的转换并没有太高深的技术,但耗费时间多。对于不涉及内部保密资料的录像带,可以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完成批量处理,也可以培训一批学生,让他们在日常的兴趣小组等活动中逐步完成。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基于视频编码与解压缩技术的更新换代,加之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均会促进视频应用从互联网转向多维度、多终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由于无线网络环境的改善与网络带宽的发展,传统的光盘应用模式会逐渐被B/S结构的在线视频服务器点播应用模式所取代。学校会逐步从“买产品”演变为“买服务”。随着学习资源的普及和终端设备的成本降低,家庭学习机、移动信息终端、电子书包等也会成为未来教育视频应用的重要部分,而基于电脑、液晶电视、手机、触摸屏设备、电子白板、移动信息终端等多位一体的应用模式会逐步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形成新型家校互动的学习沟通方式。随着设备与网络环境的变化,视频内容将更为丰富多彩,表现在从零散的视频素材到成体系的视频内容,从教师独讲的课堂实录到教师与外部专家共同参与的视频互动,从资源内容的泛载化到专业化发展,从用户的普适性应用到精准的用户定位。同样,碎片时间的应用研究会催生更多短小精悍的精彩教育视频片段在网上传播。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同样会有效改变视频共建共享模式,学校不用再去单独搭建视频服务器,视频资源库终将会成为一个概念,视频检索、上传分享、网址收藏等会成为应用的常规习惯。
中小学的视频应用涉及面较广,在学校实际建设与应用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量身定制、优化设计。只有从观念视野、建设规划、内容部署、人员管理、应用设计、基础保障等多方面形成一个有效的可管理并可操作的价值链,才能使视频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作者单位:北京第十中学)
当前中小学视频应用主要涵盖硬件系统、视频软件平台、视频资源内容和运维管理四个层面。基于PC、投影和网络环境播放的视频资源内容是关注的焦点,数字化存储、高清格式是视频应用的发展需求,因此视频处理(格式转换、屏幕捕捉、视频编辑、DVD与VCD制作等)和视频共享方式成为当前教育视频内容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如何便捷地获取视频内容,有效地进行视频资源的规划,构建适合于本校、本区域的视频应用模式?笔者认为可三管齐下。一是,拓宽内容来源途径。除梳理当前学校积累和采购的自有资源外,还可搜集整理适合于本校教育教学的免费网址信息。二是,按使用习惯确定合适的分类管理办法,包括视频资源的分类、筛选、淘汰办法,录像带、数字视频的分类分批处理办法等。分类可按教师习惯使用的简单标识进行,最终达到快速查询、好用易用的目的,并不一定要严格遵循很学术化的专业分类。分类后一般以学年为单位存档备用。三是,将优秀录像带进行数字化处理。大部分学校均有多年以前的各类录像带,可录像带的数字化转换是大家头疼的问题。录像带的转换并没有太高深的技术,但耗费时间多。对于不涉及内部保密资料的录像带,可以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完成批量处理,也可以培训一批学生,让他们在日常的兴趣小组等活动中逐步完成。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基于视频编码与解压缩技术的更新换代,加之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均会促进视频应用从互联网转向多维度、多终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由于无线网络环境的改善与网络带宽的发展,传统的光盘应用模式会逐渐被B/S结构的在线视频服务器点播应用模式所取代。学校会逐步从“买产品”演变为“买服务”。随着学习资源的普及和终端设备的成本降低,家庭学习机、移动信息终端、电子书包等也会成为未来教育视频应用的重要部分,而基于电脑、液晶电视、手机、触摸屏设备、电子白板、移动信息终端等多位一体的应用模式会逐步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形成新型家校互动的学习沟通方式。随着设备与网络环境的变化,视频内容将更为丰富多彩,表现在从零散的视频素材到成体系的视频内容,从教师独讲的课堂实录到教师与外部专家共同参与的视频互动,从资源内容的泛载化到专业化发展,从用户的普适性应用到精准的用户定位。同样,碎片时间的应用研究会催生更多短小精悍的精彩教育视频片段在网上传播。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同样会有效改变视频共建共享模式,学校不用再去单独搭建视频服务器,视频资源库终将会成为一个概念,视频检索、上传分享、网址收藏等会成为应用的常规习惯。
中小学的视频应用涉及面较广,在学校实际建设与应用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量身定制、优化设计。只有从观念视野、建设规划、内容部署、人员管理、应用设计、基础保障等多方面形成一个有效的可管理并可操作的价值链,才能使视频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作者单位:北京第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