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大名关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soft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理/李媛
  
  中华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上下五千年,方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不仅到处都有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更有星罗棋布、蕴含丰富的人文景观,它们像一颗颗明珠,将神州大地点缀得璀璨夺目。交通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人们长期的你争我夺的军事活动中,逐渐赋予这些要冲更多的军事意义,久而久之,这些地方成为了闻名于世的关隘。
  
  山海关
  
  山海关是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个城镇区,地处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冲,是古代军事要塞,与嘉峪关、居庸关并称三大名关。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山海关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开国元勋徐达为了扼辽蓟之咽喉,发燕山等卫屯兵一万五千多人,修水平、界岭等三十二关 ,见此地“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于是修筑长城,建造关隘,设立卫所。山海关南距渤海5公里,北距角山3公里,矗立于山海之间,故得名山海关。嘉靖《山海关志》对此记载:“国朝洪武十四年,创建城池关隘,名山海关。”
  
  山海关占地约230公顷,是具有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洪武之后,各朝又陆续进行修筑,耗用大量资金,调动了数以万计的军民,前后用了263年的时间,几乎贯穿整个明代。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就从这里开始向西蜿蜒而去,“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是历史对它的最形象的概括,充分显示了山海关地势的险峻。
  


  
  山海关城的建筑,颇具匠心,是罕见的奇作。整个城池布局为四方形,周长4.6公里,城高12米,厚7米,东墙顶宽15米多,可“十人同行,五马并骑”。城墙内部土筑,外用砖砌。城设四门,“东曰镇东,西曰迎恩,南曰望洋,北曰威远,俱设重键”。水门3个,居东南、西南、西北三隅,以泄城中积水。城外四周浚有护城河,平时蓄水,战时防敌。城四门上各有箭楼。南、西、北门箭楼已毁,东门箭楼(即天下第一关城楼)仍存。此外,在东面城墙上还有临闾楼、威远堂、牧营楼、靖边楼,均为防卫所用,它们与天下第一关城楼五楼鼎立,素有“五虎镇东”之称。
  
  为了防御体系的完备,关城东、西门外,各筑有东罗城、西罗城;城南北筑有南翼城、北翼城;城四门处建有瓮城;东门外,有城堡、烽火台多处。这样,山海关城及其附近军事设施,构成了古之军事建筑群。确实大有“山海关关山海”之势。所以,从明清到军阀混战,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成为军事上控制东北和华北的咽喉地带。
  
  山海关城内原建筑颇多,如东门内侧建有兵部分司、递运所、守备厅;城西北域内建有山海卫、察院、操场等;还建有太傅庙、城隍庙、儒学等;东大街上有“兵部分司坊”、“东北第一关”两座著名牌坊和街中央的钟鼓楼等,因年久失修和战乱已大部无存,现存的只有一些遗址和部分民居。清真寺也为近年复修。
  
  山海关驰名中外的“天下第一关”匾额,其长5米多,高1.5米,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此匾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相传,最后的“一”字,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书者将蘸满墨汁的笔抛向空中点上去的。
  
  山海关以它古老的身世,记录了600多年来的沧桑变化。而今,它仍以其瑰丽的雄姿,屹立在渤海之滨、长城之首,展现着祖国雄伟壮丽山河的景观。
  
  居庸关
  
  居庸关是万里长城上最负盛名的雄关之一,明代碑记中就称其为“天下第一关”。居庸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以北20公里的峡谷中,距北京市区约50公里,距八达岭长城20公里。南俯京师,北拒塞外,地形险要,自古即为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是长城重要的关隘。
  
  居庸关筑于“关沟”之上,两山夹峙,一水旁流,艰折万状,车马难行。所以古人称居庸之地是“控扼南北之古今巨防”。
  
  
  居庸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吕氏春秋》中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记载。居庸设关始于汉代。据长城专家考证,居庸关修筑长城是自北魏始,到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成为长城上的一处重要关口。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山余脉军都山地,以险著称。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就曾扼控此口,当时已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称。
  
  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后又屡经缮治。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始今拒山巅,周长4000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军事设施齐备。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
  
  居庸关两旁高山屹立,中间是一条长达20公里的关观沟,关城即设在关沟当中,是往来于塞内外的咽喉通道,历代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
  
  元代,居庸关是大都(北京)通往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的重要交通大道。因皇帝经常过往,因而在关内设有行宫、寺院、花园等建筑。现存的云台就是元代修建的过街塔台基,其券洞上雕刻的佛教图像是现存元代雕刻艺术的精美杰作;由梵、藏、西夏、维、八思巴、汉6种文字刻成的经文是研究元代佛教、古代文字和各民族间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
  
  明洪武初年,朝廷派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修筑居庸关城。自此后历代都有修建,特别是景泰年间又将关城扩大加固,设水陆两道门。其关城防御体系自北而南由岔道城、居庸外镇(即八达岭)、上关城、中关城(即居庸关城)、南口五道防线组成,而居庸关则是指挥中心。
  
  居庸关风景宜人,从南口进入关沟以后,两侧山峦重叠,溪水长流,春、夏、秋三季植被繁茂,山花野草郁郁葱葱,登高远眺,好似碧波翠浪,早在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清乾隆亲笔题写“居庸叠翠”四字,并建了御笔碑。
  
  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山西省代县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 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娘子关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是长城上的著名关隘,人称万里长城第九关。
  
  娘子关地处山西、河北两省的交界处,山西人把娘子关内外作为省内外的标志。关城坐落在悬崖之上,居高临下,桃河水由西南折向东北,环绕关城奔腾而过。这里山险沟深,形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娘子关有“三晋门户”和“天下第九关”的称号。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存关城为明嘉靖二十年(1542)所建。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南门危楼高耸,气宇轩昂,坚厚固实,青石筑砌。城门上“宿将楼”巍然屹立,相传为平阳公主聚将御敌之所。门洞上额书“京畿藩屏”四字,展示了娘子关的重要性。关城东南侧长城依绵山蜿蜒,巍峨挺拔。城西有桃河水环绕,终年不息。险山、河谷、长城为晋冀间筑起一道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
  
  有联曰:“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
  
  娘子关历史悠久,据记载,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唐高祖的三女儿、唐太宗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另一说为此处有妒女祠,祀介子推之妹,据说有妇女艳妆而过,必然雷电交加,娘子关因此而得名。
  
  娘子关之名,最早见于金人元好问《游承天悬泉》诗,该诗有“娘子关头更奇崛”之句。乾隆二十九年(1764)编修的《大清一统志》是首次收入娘子关这一名称的官修文献。关于娘子关这个名称的来源,有不少传说。明代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凡“妇人服靓妆”经过妒女祠时,“必兴雷电”,大发嫉妒,故为妒女,娘子关因此得名。《元和郡县志》则说,春秋时晋国介子推的妹妹介山氏,焚死绵山,后人为之筑妒女祠。
  
  剑门关
  
  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北30公里处。大剑山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七十二峰绵延起伏,形若万刃倚天,延亘如城。峭壁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 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 剑门”。因其山势巍峨,道路险峻,素以“天下雄关”著称。杜甫《剑门》诗有“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关口岩壁间仍有“第一关”、“天下雄关”的碑。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 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其峭壁如城墙,独路如门,成为了古蜀道的咽喉,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在剑门关,能充分领略唐朝大诗人李白《蜀道难》的诗句中所描写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神韵。
  
  武胜关
  
  武胜关是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有“中州锁钥”、“楚豫咽喉”之称。其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南35公里,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
  
  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一说直辕隘道)。南朝齐称武阳关,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清始称武胜关。其与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
  
  武胜关地势险峻,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古以 “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2000多年来,武胜关发生过许多战事,吴楚之战,楚国失此关而国土沦丧;秦楚之战,楚又凭此关而拒秦军。最有名的是南北朝时的武胜关之战,北魏军队征南朝梁,在武胜关鏖战6日后大获全胜。历史上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黄巢、李自成等都曾攻打过武胜关。1939年3月,八路军曾在武胜关痛击日寇。
  
  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西汉时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又有蒲阴陉、子庄关之称,属太行八陉之第七陉,宋、金时名金坡关,后因山上多紫荆树易名紫荆关。
  
  紫荆关始建于战国时期,汉时为土石夯筑,后历经各代扩建,修葺,到明洪武初年,则改用石条作基础,以砖砌面封顶,并用石灰碎石灌注。自明成祖迁都北平(北京)后,更大兴土木,修城建关。在正统、景泰、弘治、嘉靖、万历、崇祯年间,都曾改筑、扩建关城,增设城堡、隘口,开凿盘山道等,使紫荆关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防御体系。《畿辅通志》称:“控扼西山之险,为燕京上游路,通宣府、大同。山谷崎岖,易于戍守。“
  
  从汉代一直到唐宋元明清,紫荆关都有重兵把守。明朝在这个地方设有重兵,而且兵源达到三千多名。到了清朝以后,全国已经统一了,这个地方兵源仍然未减,而且还是重兵把守。因此,紫荆关在历史上是一个军事重镇,历史上发生的战事比较多。据不完全统计,一共发生过140多次。
  
  紫荆关还一直是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的分界线,或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国界,如在东汉,这里是与匈奴、鲜卑族的边界交战区;在北宋,这里是宋朝和辽国的分界线;到了明朝,这里是与鞑靼、瓦剌的边界。
  
  友谊关
  
  友谊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
  
  友谊关历史上叫镇南关,在汉朝这里就已经设关,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与山海关、居庸关等齐名,是九大名关之中目前惟一的国际关口。最初叫雍鸡关,后改名界首关、大南关,明朝设镇南关。1953年1月,经当时的政务院批准,改称睦南关。1965年1月,为了纪念两国在抗美援越中建立起的战斗友谊,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友谊关。
  
  此关坐落在高耸峭拔的左弼、右辅两座山坳谷间的最高点上,关楼两侧带有高大的堞墙向东西延伸,联结两边山麓,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在关楼上能清楚看到对面越南同登镇内的圆形边检站。关上南面是清朝古炮台,炮台对着下面的山谷,一条公路贯穿关口直达越南境内。从关口到越南首都河内不到200公里车程。
  
  关楼在历次战争中曾两次被毁,后来按原貌重建。整座关楼由底座和回廊式楼阁两部分组成,公路从隧道形单拱城门通过,拱门上方“友谊关”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陈毅元帅的墨迹。
  
  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素有“中外巨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接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城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14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
  
  在嘉峪关还流传着一个歌颂古代工匠的传说。说是明朝修嘉峪关时,主管官员给工程主持人出难题,要求他预算用材必须准确无误。在工匠们的帮助下,工程主管人进行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工程竣工时,所备的砖瓦木石恰恰用完,只剩下一块城砖,称为“最后一砖”。现在这块砖仍放在会极门(西瓮城门)门楼檐台上,旅游者慕名都要来看一看这“最后一砖”,引起对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的敬佩之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重比重布比卡因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20-300g,随机取8只设为对照组(C组),其余大鼠以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提升,创建了良好的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诸多学习技能,成为满足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地理是
始建于1975年的讷河市第四中学,坐落在讷河镇西门外的城乡接合部。地理位置和学苗质量偏差等诸多不利因素的相对劣势,并没有动摇全校教工发奋进取、负重前进的意志和决心。梁继
油桃有“果中皇后”的美誉,它的适应性很强,在多个地区均有种植,因其结果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可观,而深受果农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农民们开始种植油桃来发展经济。本文从建园、土壤管
近年来我国养羊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经济效益也逐步提升,然而在养殖过程中羊病的频繁出现也会对整体的经济效益造成负面影响,再加上部分养殖户缺乏专业的羊病治疗知识与经验,导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有三维动画专业,根据应用类型的不同涉及到如3DMax、Maya、Cinema4D等软件。同时,该专业的基础课程都会涉及到建模。三维模型的建模方式有很多种,从Polygon中的基本体扩展到平面图形的三维转换,从Nurbs中的编辑点挤出放样到二者之间的相互转换等。无论是哪一种方法,从布线结构的角度来看都遵守了一定的规律。笔者在多年任教过程中总结了一套关于三维动画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与采访对象进行良好交流?如何让采访的“场”更具能量?采访前和采访中需要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