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固发展失衡 联通难逃分拆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一则名为《中国电信市场结构与有效监管研究》的报告,再次将人们的眼光聚焦到电信重组。
  “分拆联通”,这可能是众多电信重组方案中被热炒得最凶的一个,有关电信重组的话题也是经年不衰。时至今日,我国电信业市场格局失衡的局面仍未有大的突破,问题的积重难返,再加上2008奥运的临近,人们对电信重组的期待似乎更加热切。
  然而电信重组真的是当下中国电信发展迈不过的坎儿吗?除了重组,中国电信市场最需要哪些改变?专家表示,政策不明朗的危害已经显现,3G牌照发放、TD的商用、电信重组等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只有寄望2008年能够有新气象。
  
  重组提速
  
  “2007年,我国电信业的特点仍然是中移动一家独大,固网运营商发展空间有限。重组现在方案众多,没有确定的说法,但个人认为,重组并不能根本解决电信业失衡的问题。”著名电信观察家项立刚表示,电信重组应该会有比发改委、国资委更高级别的国家机关下定论,如果不当机立断,给一个明确的说法,将会使目前电信业懈怠的情绪有增无减。
  2004年以来,电信重组的各种方案和传言就一直不断,先后出现过“4合2”、“6合3”等若干版本,这其中最热炒的就是拆分联通,并与网通、电信合并的方案。中国电信总工韦乐平曾提出“3+1”的重组构想,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要优化电信业的资源配置;二是要顺应电信广电融合的必然趋势,实现两大系统的利益均衡。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杨培芳曾提出类似的“3+n+m”模式,他认为,合理的竞争格局应该是由3家全国性、并拥有全业务性许可权的公司为核心,加上诸如铁通、广电、电力等在接入网上有优势的特色业务运营商,以及放宽准入机制,发展诺干经营地域性业务的公司。以期这些公司之间形成有效而非充分的竞争,实现电信资源的最大化。
  中国联通面对传言一方面极力否认,另一方面则不断加强对网络和业务的投入来证实自己。中国联通一再对媒体表示,GSM网络与CDMA网络协同发展是联通既定策略,两网不会拆分。在未来向3G的升级过程中,联通现有的CDMA网络升级迅速、投入少,将与GSM网络形成高低互补的搭配。
  其实最希望重组的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等固网运营商,尤其是网通的高层曾不止一次的表现出对重组方案的积极态度。这并不难理解,在“移动替代固网”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固网的发展前景堪忧,他们都希望通过重组获得全业务发展的机会。
  对此,项立刚认为,要形成全业务的有效竞争局面,不一定非要通过重组。跳过重组,尽管发放3G牌照,让几家运营商都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并在管制政策上打破“不对称管制”,解放准入门槛,才是目前应该尽快做的。
  
  利益均衡
  
  2000年4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通信业在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的基础上实现了第一次战略重组。这次重组的初衷就是要打破垄断,实现几家运营商的有效竞争。
  但当时并未能想到后来移动事业的蓬勃发展,从那时起施行的就是不对称的管制政策,抑制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经营移动业务。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得中移动出人意料的强大起来,而网通只有部分小灵通业务。
  为了打破垄断,却形成了垄断。中移动一家独大比之七八年前的中电信有过之而无不及,联通的优势同时也是传言拆分的原因在于它是唯一的全业务运营商,拥有两张网络。移动替代趋势的加强让固网运营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项立刚认为,实现全业务运营已经刻不容缓。3G牌照迟迟不发,非常影响联通、网通的士气,导致运营商不敢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投资,从而设备商也跟着谨小慎微。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电信业健康发展的壁垒。
  “一个健康有效的竞争格局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多个有效的市场竞争主体,二是平等准入的管制政策。”项立刚表示,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有利于国家、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展望一下全业务时代的固网运营商还是存在大有可为的空间。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固网进入移动领域所要考虑的网络成本比较低,在用户源上,原有的小灵通和固话用户也将会成为一部分资源,此外多业务捆绑也将为进入全业务时代的固网运营商带来更多的竞争筹码。
  2008年快步临近,我国电信业多年积聚下来的问题也应该有个明确的说法了。多年的闪烁其辞不是因为问题不急,矛盾不深,而是积重难返。职能部门没能把握市场的要求,没能摆平对市场的态度,致使议而不决的重组、牌照发放等问题成为各方利益集团的角力的根源。
  专家也表示,希望2008年奥运会来临之际,有关职能部门拿出魄力与实干的精神,给中国电信业的走向以更多的指向。对此,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并不赞同。在他看来拆分联通并不一定能解决移固发展失衡的难题。
其他文献
国资委整合旗下房地产公司    12月,首开集团通过资产注入方式,成功借壳天鸿宝业整体上市,这是北京市国资地产整合的一大举动。   10月,上实控股增持上海城开股权至59%,这起收购是上海市国资委整合旗下房地产企业的第一步。   点评:今年,政府层面加快了推进国资地产企业的整合速度。国资地产之间通过产权纽带强强联合,组合成有机整体,发挥规模效益,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股市与地价相继疯狂
期刊
央企再瘦身  12月13日,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香港上市公司第一拖拉机(0038.HK)发布公告,中国一拖的控股股东洛阳国资经营有限公司向国机集团无偿转让中国一拖67%股权。  点评:今年年初,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2007年要加大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为实现到2010年央企减少至80家到100家的目标打下基础。国机集团控股国内最大的拖拉机制造企业,使央企重组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上汽
期刊
2007年意大利家具对华出口增长55%  意大利媒体报道,根据意大利木制家具装饰行业协会的数据,2007年意大利家具木器装饰行业效益显著,今年全行业销售额达到400亿欧元,销售额增长5%。出口额超过137亿欧元,占全行业销售额的34.3%(2006年占33.2%),比2006年增长8.4%,出口是拉动效益增长的因素。与此同时,家具等产品进口增长10.8%,达到75.5亿欧元。从出口目的国来看,对俄
期刊
抱负,使我不惧艰辛;责任,使我充满力量,勇往直前    刘志雄的人生感悟  对成功:成功之道来自于正确的方向、定项和定位,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对失败:忘记过去的失败,总结经验教训,抓住今天的分分秒秒,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为创造更美好的将来而努力。  对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消沉,人生充满了得与失,路是人走出来的。  对生命:生命是一张白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随意绘制自己的蓝图。  
期刊
1983年,一个名叫黄朝扬的农家孩子,高中毕业后,怀揣着年轻人激情与梦想,从台湾省嘉义县的深山里来到了台北市繁华的街头。黄朝扬既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工作经验,可以选择的工作并不多。他当上了一名推销杂志的业务员。当时,公司里老业务员很多,他们都采取陌生拜访的方式,一家家的去推销杂志,可是业绩都很一般,收入也不多。可不到一个月,黄朝扬居然成为了公司业绩第一的推销高手。  黄朝扬说,打破原有的规则,不断找到
期刊
“达娃之争”    时间:2007年4月公开化  缘起:达能认为,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设立了众多同达能与娃哈哈组建的合资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平行公司(即非合资公司),损害了达能集团的利益,并出价40亿元人民币欲取得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而娃哈哈方面则宣称了非合资公司存在的合法性,并表示坚决抵制达能的并购行为。  影响:12月23日有消息称,达娃双方在政府斡旋下表示再入和谈,但专家对和谈前景持谨慎的
期刊
《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公布  国家能源办12月3日正式公布《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众征集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预计到2008年2月1日结束。该意见稿经过国家能源办、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法制办等15个成员单位组成的能源法起草组近两年的紧张工作,历经前后几十次修改而成。  点评:能源法的主要价值在于为中国能源战略提供原则和方向。能源法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不可能帮我们降低油价,不可能帮我们
期刊
编者按:商场如战场,不是逐利,便是争名,不在竞争中做大,就在竞争中消失,品牌也和人一样是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既然如此,借用那句网络流行语:“常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2007年可以说是品牌警示年,一次次的品牌危机告诉我们:在如今全球化市场经济下    2007年的中国市场是非常热闹的:“达娃之争”引起行业内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上升到了政府斡旋的高度;丝宝与拜尔斯多夫联姻,携手迈入“品牌营销”时代,
期刊
以中国为主的煤炭能源型发展中国家正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要振兴经济势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保证建设,而温室效应的愈演愈烈和一次性资源的逐渐减少却又限制了国家对有效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走过了财富积累快、能源资源消耗大的工业化时期,现在的它们尽可以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进行节能减排,而不必担心费用的问题。  因此,人类几百年工业时代的发展所积累下来
期刊
食品饮料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的波动远小于大多数周期性行业,价格上涨是明年主流。预计大部分农产品价格继续上升,成本压力加大。高档消费品提价相对容易,大众产品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前期强忍成本上升之痛,后期行业性提价可能出现。  2008年白酒、葡萄酒、屠宰、肉制品加工的毛利率将会略有上升,啤酒则取决于产品提价的程度,预计可能稳中略降,乳品毛利率预期持续下滑。  其一,高档白酒是最具有提价能力的产品,明年行业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