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超声双显影线定位法在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701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改良超声双显影线定位法和常规超声定位法在小儿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接受住院治疗并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且术中需要持续监测血压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超声引导双显影定位法进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对照组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进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所有动脉穿刺均采用超声引导短轴-平面外进针技术。比较两组患儿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超声定位时间、穿刺置管时间,记录两组患儿血管痉挛、出血、血肿等并发症。

结果

观察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超声定位时间、穿刺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穿刺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10%)、对照组有11例(27.5%)出现穿刺点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超声双显影定位法应用于小儿桡动脉穿刺中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且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于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远期随访时颏部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辽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25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结束时及3~5年远期随访复诊的头颅侧位片,测量牙、骨硬组织、软组织及颏部形态指标。结果随访3~5年后,骨硬组织头影N-Me、牙硬组织头影11-SN、11-NA、软组织H角、UL-EP
针对Arduino传感器套件,设计了3种传感器多用印制电路板,可分别用作12种传感器的印制电路板。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了在温度循环条件下没有焊层裂纹缺陷的IGBT模块和有焊层裂纹缺陷的IGBT模块的应力和应变分布。仿真结果表明:热应力主要集中在芯片和焊层接触的四个边角处以及芯片和塑封体接触的四个边角处。当纳米银焊层有裂纹缺陷时,在裂纹尖端处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增大焊层所受的应力值;温度从低温增加到室温时,裂纹尖端的应力值和形变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应力值从41.074 MPa减小到1.594 MPa,形变量从0.0197 mm减小到0.0074 mm;温度从室温增加到高温时,裂纹尖端的
目的观察溃疡坏死型气管支气管结核(Ⅱ型TBTB)经规范化疗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后的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气道瘢痕狭窄形成时间,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胸科医院通过支气管镜诊治的222例初治Ⅱ型TBTB的连续病例为研究对象,追踪观察其治疗前气道坏死物的质地、是否堵塞管腔、肉芽增殖、气道狭窄情况,治疗后气道坏死物消失时间、瘢痕修复时间及狭窄程度,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患者临床特点及磁共振成像(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78例F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同一患者分别采用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MRI髋关节常规正冠状面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式获得的髋关节图像诊断符合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髋关节单侧斜冠状扫描在FA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研究78例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