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一元论视阈下体认语言学的哲学理据再探析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an8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学者王寅把认知语言学修订为“体认语言学”并对其哲学理据进行了阐述.本文对体认语言学的哲学理据做了进一步的探析.本文认为,在后现代主义一元论视阈下,认知主体与认知客体本是同根同源的,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连续统关系.认知主体用身体感官来体验认知客体,形成感觉经验.感觉经验再由语言进行加工,最终形成概念认知(心灵或知识).
其他文献
1.引言rnBarreiro et al.(2011)指出“歧义”和“认知复杂性”(cognitive complexity)是自然语言加工过程中影响机器翻译产出的两大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除了技术的提升,更应改善机器翻译模型的运行机制.《翻译、人脑与电脑——神经语言学对机器翻译中歧义和复杂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一书是Springer出版社《机器翻译:技术与应用》系列丛书的第二部,于2018年6月出版.作者Bernard Scott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从事机器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带领团队研发了逻各斯机器翻
期刊
著名国际语用学学者Istvan Kecskes继2013年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交互文化语用学》(Intercultural Pragmatics)一书后,又一本新著《语用学视角下的英语通用语》(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由剑桥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全书共10章,是涉及语用学及多语多文化研究等的交叉成果,重点关注英语通用语的交际思想、交际创造性、交互能力等方面,运用格赖斯语用学理论范式,系统阐述了英语通用语使用的语言观、
期刊
我国农村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显著.运用2018年农地流转、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人口流动统计数据,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全国省域层面农地流转、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人口流动三系统的两两耦合协调性和三者耦合协调性.研究表明,我国农地流转、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人口流动三系统发展水平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大部分省级行政区系统两两耦合协调性和三者耦合协调性均处于过渡阶段,少数省级行政区耦合协调性较好,极少数省级行政区耦合协调性处于失调阶段,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
通过引入恰当参数,构建一个与对数函数相关联并同时包含齐次和非齐次两种情形的核函数.借助实分析的相关技巧,建立一个含最佳常数因子的Hilbert型积分不等式.特别地,作为结论的应用,通过对参数赋予特殊值,文末还建立了若干推论.
将时间序列链图模型应用于全球汇率联动网络,通过Lasso方法识别参数化的精度矩阵和自回归系数矩阵.选取了200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21日的全球15种货币的每日汇率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美元处于主导地位,除自身外分别与人民币、日元、新加坡元、港币、韩元、阿根廷比索、荷兰盾连接;人民币和韩元在国际汇率市场也有一定话语权,人民币除自身外分别与美元、日元、新加坡元、港币、韩元、荷兰盾连接;根据有向连接可以发现,人民币与澳元、新加坡元、韩元存在双向联动效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采用基于松弛变量的网络DEA模型对2017年中国的3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能源和环境效率评价,并对中国东部区域、西部区域、中部区域的产业能源效率特点以及各产业效率与整体能源效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整体能源效率较低,东部区域各产业能源效率高于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特别是第三产业能源效率远高于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第三产业的能源效率和整体能源效率相关性最高.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403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探究硕士生社会支持对其心理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硕士生的社会支持处于正常水平,其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整体上硕士生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韧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具有不同社会支持的硕士生其心理韧性的部分维度具有显著差异.因此,硕士生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韧性具有复杂的作用机制,这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风格与应对方式.
基于知识论相关理论,运用会话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汉语自然会话中的建议行为进行考察发现,在拒绝建议时被建议者明显倾向于通过陈述个人能力、客观条件或责任义务等表明“不能”接受建议.该拒绝没有对建议者的知识优先和能力提出质疑,且这些解释不属于建议者的知识域,因此该拒绝可以归为“无过错”拒绝,可以看作拒绝建议的标准方式或非标记方式.而“不想”接受建议很少出现,因为这会“威胁”到建议者的知识优先和能力.本文从“不能”到“不想”两方面论证了“不能”接受建议作为建议拒绝方式的非标记性,并用知识论框架对其进行解释.
本文基于历史语用学的语义演变应邀推理理论探讨“老师”称谓泛化机制.“老师”称谓泛化涉及语用推理和推导义的固化.说话人称呼受话人为“老师”策略性地使用了语用意义,并邀请受话人来推导出其意义.受话人听到说话人称呼自己为“老师”后,放弃了对直陈意义的期待,结合语境和说话人的意向性,通过再析解确定其语用意义,推导出的意义被固化以后就变成了语义化或规约化意义,“老师”称谓发生了泛化,泛化是语义演变的主要途径.说话人恰当地使用泛化的“老师”称谓促进了他们与受话人之间的交流.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实施与《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的发表,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马来西亚和缅甸是东盟成员国和中国的重要邻居.本文以这两国的多语现象和语言政策为研究对象,从历时与共时角度梳理、对比分析两国自殖民时期以来在其国语、英语和华语政策上的异同,挖掘两国语言政策背后的语言态度与语言意识形态,一是为了加深理解语言使用、语言政策和语言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语言意识形态如何影响英语和华语在两国的跌宕起伏,二是为中国今后制定、实施及研究面向东盟国家的语言政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