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健康导向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思考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新冠病毒具有的极强传染性对公共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社会各界人士都积极参与抗疫行动。武汉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城市,从点对点的医疗救治到以居住區为单元实行管控措施,居住区发挥了前所未有的超越本身居住功能的作用。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营造美好人居环境的重要学科,如何顺应趋势,更好地发挥该学科的专业作用,以公共健康为导向构建宜居社区,增强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和治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健康,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公共健康;居住区;景观设计;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0 引言
  居住区是人们日常活动最频繁的场所,人们对居民区的关注度非常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人们除了关注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更关注居民区在设计时是否考虑各类突发情况,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改善生活环境。
  1 对“公共健康”的再认识
  “公共健康”的主要范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健康”的定义,公共健康主要涉及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健康等多方面的健康。按照威胁健康的持续时间对疾病进行划分,疾病可分成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如SARS、新冠肺炎等,传染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对人类健康危害大;慢性传染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往往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而发生并慢慢表现出来。
  2 居住区景观对公共健康的主要效用
  2.1 居住区景观的特性
  居住区景观是城市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障公共健康的作用,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2.1.1 生态性
  居住区景观在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有举足轻重的意义[1]。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破坏,遵循生态学原理。
  2.1.2 参与性
  在居住区规划中应将“人”视作生态体系中的一部分,强调人的活动与生态系统实现和谐共生[2]。
  2.1.3 关联性
  合理规划交通路线,在充分考虑交通系统通达性的同时,给人们留出可以停留的空间和设置休憩娱乐设施的场地,提升居住区的活力[3]。居民区要形成安全、便捷和注重生态的交通系统,形成公平、良好的邻里关系[4]。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关注空间营造,关注现实当下,关注居住者本身,关注居住者的真实生活需求[5]。通过合理规划设计,让人与环境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成为可能,并将这种可能性转化成居住空间的活力,让人们对生活方式产生美好向往[6]。
  2.2 居住区景观对公共健康的促进作用
  营造良好的居住区景观是保障公共健康的重要措施,对公共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2.1 促进公众生理健康
  不同类型的儿童活动场地、健身运动场地和绿道走廊等空间,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居民的运动、健身、休憩等需求。这对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具有积极作用[7]。
  2.2.2 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居住区环境中的绿化设计,既满足了人们娱乐放松的需要,也缓解了人们精神上的疲劳,具有改善人们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功效[8]。
  2.2.3 促进社会健康
  居住区环境是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空间,为邻里交往、公共文化传播、组织公益活动等提供了重要场所,有助于增加社会凝聚力、改善邻里关系、减少犯罪,对保障社会安定具有重要作用[9]。
  3 案例分析
  本文以南京观棠和府这一居住社区景观为例,探讨健康宜居居住社区的景观环境营造。
  3.1 项目背景
  南京观棠和府位于南京市六合区,所处地块规整、公共交通便捷、周边教育资源齐全。项目景观面积约为8万㎡,占地面积大,景观的营造上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3.2 设计策略
  项目结合六合的山水条件,营造了艺术融于自然、自然渗透生活、共享生态智能的社区空间[10]。疫情期间,人们对进行户外活动、加强家庭亲密联系,促进心灵健康有着迫切需求[11]。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现在的许多家庭中,首先需要得到满足的是生理和安全需求,然后是追求生活品质的需求,这样的家庭需求决定社区需要给居民提供身心上的双重关怀和呵护[12],社区不仅要关注人们的归家安全、生活便捷,更要注重在邻里之间营造活跃的氛围和温馨舒适的生活场景,让居民下楼即可健身运动,更加省心省力[13]。
  3.2.1 社区智慧管理——全方位的安全呵护
  南京观棠和府的入口处设计了五重安防归家系统,真正的安全来源于看得见的监管手段,让人们真正感受到、实际享受到安全感[14]。社区采用车牌自动识别系统,快速开闸,无须停车取卡,让家人驾车出行更方便快捷[15];入口设置人员岗亭观察窗与登记处,全方位掌控周边情况[16],此外还设置了指引灯,方便人们问询和登记;主入口处设计便捷快递区,方便人们送取快递,也避免外来人员轻易进入社区[17]。隐秘的内部监控系统为人们的日常活动和休闲活动提供安心的保护[18]。
  3.2.2 从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
  社区要想实现健康宜居、关怀呵护身心居民,在景观规划时,就要从全区活动空间、组团空间、入户空间三个方面入手,合理设置各个空间的功能。南京观棠和府保障社区道路畅通,扩大复合型功能空间的覆盖范围;在组团内部设计满足儿童活动,成年人康体健身、休闲娱乐需求的配置;入户空间利用消防登高面设计不同植物和功能的主题口袋花园,划出独立的活动区域,这样即使是疫情期间需要在家隔离,也不影响其他楼栋居民的正常活动[19]。   3.2.3 健康生活综合体——全龄全时享受乐趣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人们更加关注自身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同时陪伴家人和实现自我成长成为人们新的生活追求[20]。居住区设计要从共享空间场景入手,全面升级活力跑道、健身活动空间、分龄儿童活动场地、羽毛球场、主题休闲空间,倾力打造健康社区[21]。南京观棠和府各栋楼下即是公园、健身房、游乐园,能够减小社区与家庭的距离,提升生活品质[22]。分区域设计两个成人活动区,活动覆盖面广,便于居民就近运动,提高户外活动的积极性[23]。强身健体方能抵抗疾病,人们与家人朋友一起,能促使关系更加亲密,共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4]。将多个活动和休息区串联起来,满足人们热身玩耍休息的全部需求,在长达1 km的跑步道上,每隔150 m用不同颜色标注里程,让跑步充满乐趣[25]。中心组团的大型分龄儿童活动场地,专门设有艺术廊架,让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都可以在此活动,同时方便家长看护和交流,这里也是夜间放映草坪电影和举办活动的最佳场所[26]。
  3.2.4 生态宜人环境——让身心更放松
  南京观棠和府在入口处设计了水景和主题雕塑,两边种植了常绿乔木,打造了让人倍感舒适的入口归家空间,缓缓的流水声更能消减人们的繁杂情绪[27]。在入户前的空间设计具有不同用处的铺装和功能场地,结合软装和区域主题植物,营造专属于本单元的口袋花园,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户外活动的快乐[28]。同时可以考虑种植有花香的植物,如含笑、桂花、海桐等,让住户每次回家都感到心旷神怡[29]。在入户空间的东西两侧设置遮阴乔木,这些树木在夏季形成树荫,让人在庭院内能够感到舒适[30]。
  雨水花园尽量设置在较为安静的区域。有一定人流量活动的聚集场所,植物种植的品种比较多,在植物配置以及管理維护方面需要较高的成本。要有效地发挥雨水花园的净化功能,在雨水花园旁配备指示牌等,起到科普的作用[31]。
  4 结语
  居住区是城市最基础的一个生活模块,不仅需要满足居民基本的居住需求,也需要发挥自身作为一个健康城市精神与情感载体的作用。
  在居住区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居住体系内的生态属性、城市文化属性、智慧与健康属性使得居住区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与生活模式。当前,面对城市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居住区设计师们要以极强的责任感利用设计专业积极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 奚东帆,吴秋晴,张敏清,等.面向2040年的上海社区生活圈规划与建设路径探索[J].上海城市规划,2017(04):65-69.
  [2] 谭苗苗,魏思文.从贝聿铭的香山饭店看中国建筑的昔影新妆[J].艺术科技,2020,33(23):162-163.
  [3] 周录燕.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景观设计的结合[J].艺术科技,2020,33(21):179-180.
  [4] 熊瑶,严妍.基于人体热舒适度的江南历史街区空间格局研究——以南京高淳老街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01):219-226.
  [5] 戴子涵.论现代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艺术科技,2020,33(20):161-162.
  [6] 李飞扬.差异化社会环境下象征主义的发展路径——以古斯塔夫·莫罗、克利姆特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3):65-66.
  [7] 郁添渊,曹磊.探索新中式风格在室内设计的应用——以居住空间室内设计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8(12):92-93.
  [8] 孔露.赤色在中国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J].艺术科技,2020,33(21):165-166.
  [9] 季优铭,朱宇婷.南京地铁站壁画艺术风格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94-95.
  [10] 刘恒,朱宇婷,曹磊.梵高绘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33(22):25-26.
  [11] 孙雨.旧有现状下遗留建筑处理问题引发的深思[J].艺术科技,2020,33(21):163-164.
  [12] 蒋幸珈.紫砂艺术与鉴赏[J].艺术科技,2020,33(21):21-22.
  [13] 于琪,曹磊.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可行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103-104.
  [14] 谭晓艳.徽派建筑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33(20):165-166.
  [15] 任真.以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分析《西斯廷圣母》[J].艺术科技,2020,33(23):21-22.
  [16] 徐金鑫.浅谈展示设计中的新媒介设计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0):171-172.
  [17] 陈晓芙.文创产品设计与城市品牌建立——以广府庙会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3):13-14.
  [18] 刘云,曹磊,朱宇婷.论民间艺术“土、俗、野、艳”的设色风格[J].艺术科技,2020,33(23):57-58.
  [19] 刘思宇,曹磊,窦逗.城市家具规划设计实践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8(21):65-66.
  [20] 李嘉婕,曹磊,朱宇婷.浪漫主义绘画的创作过程及代表作欣赏[J].艺术科技,2020,33(21):13-14.
  [21] 武泽明.浅析扬州剪纸的现代设计[J].艺术科技,2020,33(23):9-10.
  [22] 王千意,黄滢.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设计——以常州梅林村为例[J].设计,2018(23):67-69.
  [23] 阴瑄,曹磊.基于历史文脉与空间现状的街道景观提升模式研究——以开封市理事厅街为对象的设计实验[J].大众文艺,2018(21):89-90.
  [24] 王碧洋,朱宇婷.论南京地铁三号线《红楼梦》主题壁画设计[J].大众文艺,2019(20):99-100.
  [25] 娄阳.浅谈城市雕塑在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艺术科技,2020,33(21):111-112.
  [26] 成明,朱宇婷.植物造景分析——以水花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62-64,67.
  [27] 张曼青,曹磊.生产科研型屋顶绿化景观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12):90-91.
  [28] 崔晔.极简主义与中国元素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0):163-164.
  [29] 张颖,曹磊.浅析南京云锦装饰元素及其在现代室内装饰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20,33(20):173-174.
  [30] 朱瑶,曹磊.历史文化街区的传承与城市形象传播——以“老字号”集聚街区老门东为例[J].大众文艺,2018(23):238-239.
  [31] 孙威,吴言,李雪艳.从生态修复与人文意蕴——浅谈城市水体景观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9(17):86-87.
  作者简介:闵瑶(1993—),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指导老师:曹磊(1978—),男,江苏南京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朱宇婷(199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中华文化逐渐得到重视,各种传统文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新时代如何运用新媒介传播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相声领域,德云社是成功运用新媒介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典范。德云社在成立初期也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但是通过相声内容、招生及传播方式、演员发展方向及粉丝群体培养四方面的现代化改造,成功打造了品牌形象,成了相声界的一块金字招牌。本文以德云社的成功转型为例,根据适用与满足理论、魔弹论以
期刊
摘要:本文致力于构建数字化时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数字开发平台,以解决该博物馆文创产品缺乏亮点、售价高、销量低的问题。通过概述博物馆文创开发的研究现状,总结研究的进展与不足,通过产品开发的价值链理论,从文创产品的资源挖掘、设计、生产、营销和消费环节对博物馆文创开发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构建数字开发平台,第一,应建立充实完整的西汉文化资源数据库供各界免费参观和获取;第二,开发设计类
期刊
摘要:“凡尔赛文学”是2020年下半年诞生的一个网络词汇,是一种被定义为在网络上炫耀的语言模式。“凡尔赛文学”的语言模式是新媒介赋权下网络语言的一种代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阶段社会、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特征。“凡尔赛文学”也成为新媒介赋权下网络语言所呈现出的状态与特征的缩影。  关键词:凡尔赛文学;新媒介赋权;媒介覆盖;虚假需求;自我建构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后疫情时代,人们对“陪伴”的情感诉求愈发强烈,音频媒介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作为音频媒介的播客节目在数量井喷式增长的同时,类型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财新《记录在案》的推出,填补了国内真实犯罪类播客的空白。本研究聚焦真实犯罪类播客的叙事模式,探析其长久以来独具吸引力的原因,阐述其发展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音频媒介;播客;《记录在案》;《连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雕塑是公共空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校园中最常见的公共艺术品。本文从校园雕塑入手,讨论如今中外高校在校园雕塑的现状、基本差异、发展前景等,进一步深入探索和了解校园雕塑的内涵及意义。  关键词:公共雕塑;高校校园;对比分析;发展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在文化多样化、艺术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趋于多层
期刊
摘要:从明清时期至今,红木作为一种家具原材料一直被人们推崇。红木及其衍生品早已超过实用范畴,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审美移情物。在《红楼梦》高度凝练的文字中,红木文化无可辩驳地折射出汉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审美;文化;《红楼梦》;红木家具  中图分类号:T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红楼梦》作为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兼具高度思想
期刊
摘要:2017年微软小冰推出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部历史上首次完全由机器人创作的作品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该诗集的创作方式与内容,从符号的重组、数的和谐以及阐释的循环这3个方面入手探析人工智能文学中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人工智能文学;数据库美学;《阳光失了玻璃窗》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小冰作为人工智能,在
期刊
摘要:唐傳奇是一种文言短篇小说,兼具传奇性与现实性。本文以《李娃传》为例,从故事情节的合理性、人物形象的立体性和社会环境的真实性三个角度,分析唐传奇写作艺术的现实性,并指出其塑造方法与意义、影响。  关键词:唐传奇;《李娃传》;写作艺术;现实性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0 引言  唐传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由
期刊
摘要:本文以起点中文网及红袖阅读2020年度榜单前十和各个书籍的前一百条热门评论为例,对当代网络男女频作家的创作差异进行探析。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主角数量设置差异,其次是世界观构造差异,最后是爱情观差异。  关键词:网络文学;热门榜单;两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1 主角数量设置差异:单人主角及多人主角 
期刊
摘要:1949年4月23日,江苏省泰州市白马庙乡成立了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海军。为了让更多的炎黄子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地传承海军文化,本文以泰州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文创产品为例,探讨海军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为海军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提供更多的资源与创新方向。  关键词:海军文化;文创产品;创新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