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教学设计在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udboy_linux_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本文着重探讨优化教学设计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G633.91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有很多,其中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如何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评价方式等,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
  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设计评价形式;构建教学结构等。上述几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其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它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起着宏观调控作用。要达到优化和达成教学目标则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其“内在条件”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掌握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外部条件”。外部条件有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用以及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等。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措施
  1.创新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要求,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加工,尤其是实验教学中经常需要创新设计实验,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教材中的实验材料是菠菜,但有学生提出用韭菜叶和水萝卜叶代替行不行?带着问题让学生不仅“质疑”,而且要主动“释疑”,那就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发现韭菜叶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水萝卜叶中含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验证实验。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一个被人称为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上必定会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影响着教学设计效果的体现,教师选择怎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成功的关键。
  (1)以问题促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的提出既是学习的起点,又是学习的动力,以问题作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探究,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当前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如:《蛋白质工程》教学这一节,可采用“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教学模式。新课一开始,思考有生殖隔离的种间生物实现基因交流,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很难实现,那该用什么方法实现呢?基因工程的诞生,为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带来了希望。但一个新问题又出现了,生物产生的天然蛋白质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结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于是要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制造出目前从天然蛋白质中找不到的蛋白质,这样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蛋白质工程则应运而生了。这样,学生也就明了了蛋白质工程的来龙去脉。
  (2)以比赛激兴趣
  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下教育时髦的代名词,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丰富,无需赘述。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笔者曾外出参观学习,印象较深的是课堂上各小组会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赛。如曾学习的《种群特征》一课,教师简单讲述了模拟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在15分钟内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过程,并计算出种群密度。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完成各个步骤,最后每组推出一名代表进行陈述。老师和各小组推选的一名学生代表作为评委,对各组的陈述进行打分。同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答辩,最后将得分公布于黑板上。得分高的小组学生欢呼雀跃,得分低的小组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们通过比赛知道了自己方案的缺陷,同样巩固了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复仇”的决心,力争在下次比赛中获胜。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3)以实践验理论
  生物学科是与日常生产生活实践最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而制作过程又需要一定的微生物知识背景,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实验中了解发酵的原理。在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的问题探讨中,提示学生我们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目的,是了解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这些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析相关的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一些保养身体的注意事项。
  3.尝试转换评价形式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感慨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变化不够明显,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和标准上,很难打破“教师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应试中心”的评价体系,不能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选择题、判断题的讲解,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是如何获得答案却无任何要求。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反而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不断变化评价方法,创设各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应用各个感官参与其中,并融合自评、互评的评价方式,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个准确、快速、全面而有效的评价。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育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并保持他的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集中精力,而且要保持活跃的思维有效学习,需要教师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逐步提出目标明确、难易适度、新颖有趣和发人深思的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问题,真正激活学生内在思维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获得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教师以此强化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的兴趣。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学生有所进步,获取的发展是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等待我们不断实践、努力探索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王伟强、浅谈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2.
  [2]、刘群、优化教学设计,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界;2012.
  [3]、李明、浅谈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4]、胡祥芳、浅谈提问在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其他文献
沙地榆(Ulmus pumila var.sabulosa)是浑善达克沙地适生树种之一,其分布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最为集中。通过对正蓝旗不同干扰、不同地形条件下沙地榆种群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种群生态
摘要:根据生物课程的学科特点,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生物学科中的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种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将教学活动还原到科学认知探索的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有利条件,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以获取知识和发展
摘 要:理想实验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物理课程的发展中有独特的优势,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实验并应用它能够有效启迪学生智慧,开拓思维,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探讨了理想实验在高校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理想实验;物理教学;作用  G633.7  物理学的授课中除了理想模型之外,为了顺利开展物理教学,通常也会用到理想实验。理想实验其实就是思维中塑造实验的过程,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秘
摘要: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彩的化学世界;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等。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依据,下面就谈一谈我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简单的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化学;教学  G633.8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
松突圆蚧是危险性森林检疫害虫,危害马尾松、黑松和湿地松等多种松树,严重时导致松林大片死亡,给林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损失。福建省在2002年5月首次从日本引进花角蚜小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舞蹈艺术在社会的地位逐渐提升。人们对舞蹈的关注程度在上升,也使得舞蹈教学变得更加重要。如何通过舞蹈状态提升舞蹈教学的效果是本文要分析的重点。  【关键词】舞蹈状态;舞蹈教学;问题;应用  J70-4  一、前言  所谓舞蹈状态就是指舞者进入舞蹈境界之后所展现出来的状态。好的舞蹈状态能够使学生充分融入到舞蹈艺术当中,更好的展现优美的舞姿。  二、舞蹈教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是新课改的需要。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寻找动点,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活动;积极性  G633.91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既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本方法。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物理实
摘要:伴随着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学习的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初中地理的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文章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地理核心素养进行简介的基础上,就如何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G633.55  一、引言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育教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