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d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的农村发展指导思想。农村改革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可以看出,应该增加支农资金的有效供给,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并加强政策支持来推进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农业银行;民间金融
  一、我国农村金融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不断的发生着变革,但纵观建国以来五十多年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可以发现在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中始终存在一个二元结构,即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结构同时并存,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共同为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服务。
  (一)合理金融现状
  正规金融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保险公司等。目前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区域结构不合理。在中国农村金融结构中,农村金融机构城乡布局和区域性布局失衡严重。在城市和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所属农村,农村金融机构的区域布局相对较完善,农村商业金融也较发达,农村金融商品的供给较为充分。而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虽然也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位一体”的结构,但由于正规金融在这些地区功能退位,农村商业金融很不发达,农村金融商品的供给相当匮乏,主要依靠农村合作金融供给。
  (二)非正规金融现状
  非正规金融有:农村合作基金会、当铺、私人钱庄、私人借贷和高利贷等。由于中国金融是一种以政府主导为主的结构体系,因而非正规金融长期受到制度抑制。虽然非(准)正规金融组织远较正规金融灵活,但由于无法组织化和正规化,民间金融组织基本上属于零打碎敲,在地下或半公开状态下活动,不能在农村市场经济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另外,非正规金融由于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管理制度,运行极不规范,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存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大大的超过了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基准和浮动幅度,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二是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非正规金融组织良莠不齐,有些一开始就出现非法集资、经营者卷款潜逃的现象,影响了农村金融市场稳定。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缺乏,有效供给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提供的金融服务的能力不断减弱。首先,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对“三农”的基本金融功能严重缺失。自1999年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逐步撤出,基本取消了县一级分支机构和放款权。至今共撤销了约31000多个县级以下营业网点,加深了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不足的程度。其次,对农业发展银行来说,融资渠道不稳定,向商业银行借债致使融资成本骤升,加之粮棉部门缺乏还贷压力而拖欠贷款,其财源日渐捉襟见肘。再次,农村信用社的基本功能发挥同样受阻。由于农民总体增收困难,邮政储蓄与商业银行将三农资金分流以及历史中积淀下来的坏帐率居高不下等原因,使农村信用社融资功能大打折扣。
  (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容乐观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由居民、企业、政府等部门构成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及金融主体在其中生成、运行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治、文化、习俗等体制、制度和传统环境。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欠佳,很多制度缺失或不完善,使得农村地区融资困难重重。首先,农村信用制度的缺失影响到农村金融扶持的力度。其次,法制环境缺陷。一是现行法律体系中缺乏《农村金融法》或《合作金融法》等专门法律规范来保护农村金融这一相对弱势领域。二是为更好维护金融债权和信用秩序,现行法律条文有待补充与完善。三是农村法制建设较为滞后,普遍存在执法行政主导现象,行政干预“过度”。第三,农村贷款担保制度的缺失。为防范贷款风险,金融部门一般要求贷款者提供抵押,农户和农民企业缺少有效的抵押资产,又没有有效的担保机构给予提供服务,贷款担保难以落实,农户和农民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严重。
  (三)金融体系不完善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地区退出,在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曾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农村信用社,难以独自扛起支持“三农”的重任。就目前我国农业大省河南省而言,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的存款数量仅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40%左右,而全省“支农”贷款数量却占到金融机构“支农”贷款总量的90%左右。其中,67.4%的农户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贷款需求满足率达到84.3%。然而,仅靠农村信用社这一家金融机构,很难满足河南农村、农业和农民对金融的需求。一“社”难支“三农”是农村金融现状的真实写照。
  (四)农村金融服务单一
  现行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趋势,单一的农村金融服务已不能满足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金融网点匮乏。由于急需融资的农户往往缺乏必要的担保,以及担保机制的不健全,作为农村金融主要融资渠道的乡镇信用社和银行并不能及时提供农村急需的资金,进而迫使资金融通不得不通过间接融资方式进行,这极大地破坏了农村筹资的效率。三是金融工具及服务品种单一。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上主要提供储蓄、抵押类贷款及农村小额信贷等金融品种,抵押、担保、承兑、贴现、承诺、咨询服务、代收代付等中间业务还很少,已经存在的金融品种往往要求有严格的抵押物,而急需融资的农户往往难以拿出符合条件的抵押物,商业化的运营加上担保机制的缺失,又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品种及工具的单一化。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一些依靠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服务项目,如网上银行等业务几乎空白。
  (五)国家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不够
  农业是弱势行业,世界各国政府对农业都采取支持政策,对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农村金融也有较多的优惠政策。我国不仅是个农业大国,还是一个农业相对落后的国家,国家对农村金融虽有更多的扶植政策,但是,在这方面却没有做到位,优惠政策没有给予,或不能落到实处,使农村金融机构不能健康快速发展。
  (六)农业保险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农业保险固有的赔付率高、回报率低等问题,加之保险公司在实行商业化经营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近十年来农业保险业务日趋萎缩。目前,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多数省市的分公司都已撤销了农业保险机构及业务。农业保险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企业的风险评估,成为“惜贷”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不仅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紧张的状况,而且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进程。
  三、总结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在支持“三农”、服务“三农”、支持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能否建立一个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
  [1]訾红旗:《金融机构大撤退农村患上‘失血症’》,《南方农村报》,2007年1月17日第4期
  [2]朱文彬,王昊旻:《浅谈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08年4月
  [3]马君实:《完善农村金融支持战略的几点思考》,《中国金融》期刊,2008年1月
其他文献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而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如果能够达到有效的融合,不但能减少设计的步骤和程序,更可拓展设计思路。目前全国各大高校的艺术设计
为进一步提高检察队伍的战斗力,各地检察机关将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了提升干警素质作为了首选途径,并收获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培训对象和培训力度方面却出现了一定的不均衡现象
摘 要:本文作者讲述了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的几种方式,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
世界各国对于贫困问题都十分头疼,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开展扶贫工作非常重视。但扶贫并不能仅仅依靠一项政策或者单一工程就可以彻底解决,它是一项集具系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于
室内设计从提出伊始到20世纪90年代引进中国再发展到今天,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室内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传统设计中的装饰活动罗列伴随着严重的资源浪费,产生大量的垃圾,
主要围绕路桥施工成本的路桥施工质量管理策略展开分析论述,首先介绍路桥施工成本以及质量管理存在的特征还有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特征,然后分析当下路桥施工成本的质量管理过程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得到很大进步,公路总长在不断增加,这也促进了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大使得公路桥梁建设必须采用新技术
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是转变高校发展方式,破解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结构性失衡、体制性不顺和财政性效率不高等弊端的关键所在。供需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两面,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
为全面提升富阳市茶叶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对富阳市茶叶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和产业发展优势进行分析,遵照杭州市都市农业发展要求,提出富阳市茶叶产业化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