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在高等教育转型中的样板作用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1593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研究》一书提出高等教育转型的要义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创新。同时专章论述了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发展,认为: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较早开始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的样板;“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达成转型目标和提升转型质量的主要路径;学术性、技术性和师范性“三性统一”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把高等教育转型视为“教育升级”,必须充分认识和肯定“技术技能”是教育的天然基因;面对产业不断升级的要求与挑战,高等教育转型需要有新思维、新格局、新范式。
  关键词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转型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33-0044-03
  由江苏理工学院吴济慧、陈朝阳、董存田所著的《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一书问世后,余有幸读了这部专著。该书高屋建瓴地提出高等教育转型的要义是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创新。作者在该书中循着时代发展和教育升级之必然、走向融合之应然、路径选择之实然的逻辑脉络,深入探讨教育升级之内涵,理性分析教育融合之依据,对我国进入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了“知行合一”的系统探索,可以说是促动高等教育转型升级的一部力作。
  基于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该书专章系统论述了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的过程。由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与职业学校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通过“服务职教,研究职教”获得了“引领职教”的能力,并且自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一种特殊类型,较早开始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高等教育“应用型”改革的一个“特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创新的样板。以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发展作为典型参考,对当今的高等教育转型有诸多启示。
  一、师资队伍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向“应用型”转型的主导力量和关键要素是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达成转型目标和提升转型质量的主要路径。作者以案为鉴,系统阐述了在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研究成果。
  关于“双师”的能力结构,作者认为,教师素质能力与工程师素质能力相互增益而非折损;相互融合而非割裂。他们是善于沟通、专长于技术传播的工程师;是善于项目教学和现场教学、专长于教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教师。这是对应用型高校和应用型教师培养开出的摒弃“唯学历、唯论文”误区的对症之方。
  关于“双师”的类型,作者认为“双师”中的“工程师”是泛称,在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专长的人士中可以分为设计师、工艺师、技术师、技师等类型,而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师资以后两者为主。这就阐明了“双师型”教师的实质内涵,对评价教师和教师的追求目标提供了方向参照。
  关于“双师”团队,作者认识到“双师型”难以在所有教师身上体现出来,要靠团队来体现。书中提出允许一些人选择“单师”成才路径,尤其要大力培养一批偏重于技术师、技师(现场工程师)等师资,改善目前的团队结构。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师德,书中提出的标准除了通用的为师之道外,特别指出了“了解学生的个性,积极开发学生潜能”;“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悉心帮助解决疑难”;“瞄准双能培养目标,努力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养成实践习惯,训练扎实功底”;“深入社会生活,读好无字之书”;等等。这些要求已经被众多教师践行,对学生评价、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起到重要作用。
  二、培养规格的新标定
  学术性、技术性和师范性“三性统一”反映了本科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规律,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师范教育融合的产物,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经验。“走上讲台是教师,走进车间是师傅”亦即“双能型”专业师资,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一次创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来临时,此类院校幸运地避免了“阵痛”,显示了其强劲的生命力。
  基于长期实践,作者认为:正确处理学术性、技术性和师范性的关系是提高技术师范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技术性和师范性是这一类型教育学术标准的核心要素。所谓“技术性”,就是要求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偏向于技術技能方面,着力培养“技术师”类型的工程师,专长于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其实现途径是严格的操作技能训练、详细的职业能力分析方法和考核制度,教学手段与方法上更偏向于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同时,更加注重校企结合的实际训练和科技创新实践等。所谓“师范性”,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职业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应用,尤其是能够从事职业教育管理、技术示范和指导创新实践。其实现途径是接受系统的教师职业道德、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教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的教育,接受严格的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经受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教育技术、教育实习等训练。
  作者分析道,在有些院校的探索中实现了“三性统一”的上乘目标,“三性”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原因有三:一是定位准确,整合发展(心态平衡),效率提升;二是对口单招,优中选优,中高互进;三是隐性课程,师心匠心,人文情怀。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益的、最早的尝试,在全国本科教育还在精英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醒得早、起得早,探索出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的成功之路,最为典型的是“本科 技师”培养模式。
  三、培养模式的新变革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构及其组成的院校联盟,通过持续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大力吸纳国际教育成果,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教育的精华,经过积极艰苦的教育实践,顺应和引领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探索形成了符合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规律的“学术性、技术性、师范性”三性统一的培养模式,创建并有效实施了“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合格证书”三证书制度,确立了“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理念,实现了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能型”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在探索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办学道路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和彰显自己的鲜明特色[1]。   实践证明,处理好“三性”关系,需要有一个逐步深化的发展历程。初始,“三性”是相互兼顾的关系,在教学计划中划好学时比例,有“降低”学术性以突出技术性,“牺牲”专业学习以加入师范性的设计,此消彼长;進而,追求“三性”并行不悖,深入透彻理解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学术性,其内涵是技术性,而从师范性延伸开来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而在有些院校的探索中,实现了上乘的目标,“三性”没有此消彼长,不仅并行不悖,而且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培养出了大批好用、管用、当用的优秀毕业生。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较早注意到隐性课程建设,培养两代“师表”。学生的“师表”行为养成,靠教师的“师表”作风的垂范,这是第一隐性课程。这一课程的内容包括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敬业精神、师德修养、文化素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教学风格、工作作风、负责态度、言谈举止等。隐性课程的建设突出两点:第一,树立“全员教育”思想,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员工都要把“立德树人”放在心上,都要做好本职工作和加强个人修养,用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第二,要形成“全程教育”的体系,把学校生活当作教育、影响学生的整体,认识到其中每一个子系统都同等重要。
  从作者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模式的提炼中,我们看到:须把高等教育转型视为“教育升级”,必须肯定“技术技能”本就是所有教育的天然基因,“技术性”不仅是高等教育升级的重要内容,更是高等教育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培养层次的新布局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面临着职业教育需求侧的变化,必须正视本科毕业生难以到职业学校就业的现实情况。而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其发展中建立了与职业教育的“血亲关系”,获得了引领职教的能力也不可忽视。
  针对现实与需求,作者提出关于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布局的三项任务。第一,培养升位:学制延长,学历提高,切实保证英才从教,在硕士研究生层次进行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支撑“三性统一”。普通高考选拔,经“4 2”年学习,保证“技术性”训练周期,适应产业和职教双升级;“师范性”素质培养,延续到研究生阶段。第二,标准升高:现代职业教育,期许教师教育专门化,需建立职业教育师资专门标准,即体现职业教育师资特征,兼顾“三性”,体现“双师”。准入坚持较高标准,坚持“三证书”,严格考核过程;增加学校用人自主权,全面考察专业、岗位、经历、潜力。第三,培训升级: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教育师资的在职培训将成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重点是面对多元化来源的新教师进行职业教育“入门”培训;面对在岗教师业务提升和转岗培训[2]。
  据此,我们得到启示:首先,知识时代高等教育普及化、知识劳动者数量的增加,人力资源结构将高位扁平化,即多数劳动者居于高知识层,他们会在研究、开发、推广、管理、执行中协作、互动、交换、融合。其次,面对产业不断升级的要求与挑战,需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教育程度,纵向贯通,建立起从中职到高职、到应用本科、到专业硕士、博士的培养通道,打破制约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天花板”[3]。最后,基于劳动强度逐步降低,劳动时间逐步缩短,应用型人才会不断丰润自己奋斗者的情怀、奉献者的风格、学习者的态度、劳动者的习惯和创新者的胆识。
  坚持高等教育“转型”方向,不仅是一批院校,更有一些专业,还有同一学校、同一专业学生的分型培养,让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合成为一种风尚,让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常态和主责[4]。高等教育研究要面向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要成为高等教育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注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课程样态、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操作层面问题研究,而借鉴职业教育成果是其捷径。
  参 考 文 献
  [1]曹晔.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三性”办学特色辨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9-13.
  [2]朱林生.“新职师”带领职教师资建设走入新阶段[N].中国教育报,2019-10-22(9).
  [3]平和光.为何强调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9(4):3.
  [4]董存田.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学业管理制度创新[J].职教论坛,2013(33):13-17.
  作者简介
  曹晔(1963- ),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教师研究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政策,教师教育(天津,300222)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科高校与高职院校共同实施高职本科教育是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一些省市自治区已在高职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今后,政府应加强统筹协调,深化高职本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高职本科教育的各项配套政策;试点高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深化校企在本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过程与管理等方面的合
摘 要 技术技能的积累及复杂技能的形成是当前企业开展技能教育的时代内涵。基于组织经济学视角剖析企业开展技能教育的深层逻辑:外部环境是企业开展技能教育的现实背景,交易成本制约着企业开展技能教育的形式,雇佣制度是企业开展技能教育的微观基础。基于此,我国企业开展技能教育的实现路径是:高度重视复杂技能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构建企业与技能教育组织一体化模式,探索建立配套的高技能人才雇佣制度。  关键词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总书记的讲话被称之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书”。  2018年,中国职业
摘 要 大数据正成为国家竞争的前沿、产业竞争力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源泉,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人才巨大缺口。调研显示,市场中有相当比例的面向高职院校毕业生设置的大数据技能型岗位,主要集中在大数据服务层各类领域数据标识、大数据平台运行维护、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数据清洗、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等岗位。培养大数据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高职院校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战型实训课程体系
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主任张金英,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现兼任浙江省督学,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副主任、质量保障与评估研究会常务理事、文秘专业教学研究会主任,主持的项目获得4次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打造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杭州品牌的过程中,她深深体会到,职教教研员身兼数职、数门学科或数个专业,肩负着教学研究与管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教学实习与技能竞赛、教学指导与服务
关键主题  根据大家对缩短《修订建议》长度的诉求,可以发现2001年版本中过长的篇幅主要集中在第三至第十部分,这些部分主要讨论了技术和职业教育(TVE)的八个重要方面:  >> 三、政策、规划和行政管理——应怎样组织TVE;  >> 四、普通教育中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如何在学校中实施TVE;  >> 五、技术和职业教育作为进入职场的准备——TVE作为工作准备的重要建议;  >> 六、技术和职业教育
摘 要 对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疫情期间开展在线教学实际情况的调研显示,其在线教学工具选择多样化,以优慕课教学平台和职教云平台为主;学生学习时间投入较稳定,常用“网上搜索”的学习策略;在线学习资源丰富,以教学平台的学习资源为主,形式以PPT课件为主;阻碍在线学习持续性的因素主要有外界干扰、微课视频太长、学习资源枯燥等。基于此,后疫情时期的线上和线下教学应着力于教学设计的优化、在线课程综合考核评价
摘 要 在时间管理与学习行为理论的双重耦合与理念指导下,以上海Y大学2016年下半年选修《大学生时间管理》课程的学生为调研样本进行实证探索,结果显示,通过课程学习及时间管理指导与行为设计,学生在时间管理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分量表上均有显著提升。高校应从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与学习行为规范意识、加强时间管理技能指导与训练、加强学习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力、加强学习行为设计的教育与引导四个方
摘 要 积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价值彰显的必然,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组成。德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历经多年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学历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融会贯通,以工作本位学习为引领是其基本特征。借鉴德国经验,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以产教融合为逻辑主线构建制度体系,以“双轨并行”为基本原则重构我国学位制度体系,以工作本位学习为引领构建人才
摘 要 在教育部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背景下,高职W校学前教育专业于2017年3月启动现代学徒制项目并于9月终止,制约项目实施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及资金保障不到位、项目内容设计不够专业、幼儿园参与动力不足、双主体合作不佳、学徒质量及热情不高等。W校的个案表明,推进和实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项目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要出台政策及制度保障,提供配套资金支持;职校与幼儿园要明确双主体的角色和定位;校园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