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足尺模型试验的边坡裂隙发展演化规律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安徽沿江地区裂土为研究对象,开展降雨-蒸发作用下裂土边坡足尺模型试验,测量土体表层含水率、基质吸力及裂隙深度,采用图像矢量化技术提取边坡不同部位裂隙几何参数,研究平面及深度方向裂隙发展演化特征,划分裂隙类型,揭示边坡裂隙发展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裂隙的发展演化受其所处位置和降雨-蒸发次数控制.坡顶中后缘部位受边坡临空面影响较小,裂隙均为干缩裂隙,属I型张开断裂;坡肩及坡顶前缘受临空面影响较大,裂隙为干缩-剪切复合裂隙,属I-Ⅱ复合型断裂;平面上,干缩裂隙的裂隙率与含水率呈高度线性负相关,干缩-剪切复合裂隙率与含水率线性关系较差;随降雨-蒸发次数增加,裂隙的平均宽度逐次增加,裂隙总长度表现为前期波动变化,后期趋于稳定,其中坡肩附近复合裂隙的裂隙率和平均宽度最大,其裂隙总长度小于坡顶干缩裂隙总长度;干缩裂隙在平面上呈网状结构,干缩-剪切复合裂隙平面上出现显著定向特征;深度方向上,裂隙导致相应深度基质吸力在降雨时剧烈下降、在干燥时剧烈上升;干缩裂隙竖直发展,干缩-剪切复合裂隙出现转向现象;总体上,坡肩处裂隙最发育,坡顶次之,坡脚最弱,坡体的破坏始于坡肩处的干缩-剪切复合裂隙.
其他文献
目前应用的超高频射频模块普遍具有体积偏大、采用协议标准单一、通信接口偏少、在PC和嵌入产品间移植效率低下、标签识别距离较近、安全性欠缺考虑、上层软件开发难度较大的
期刊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he Antarctic Ozone Hole has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Antarctic sea ice. While most of these works have focused on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dynami
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新的测试方法、理论和仪器的出现。这些新的仪器技术在许多方面冲破了传统仪器的概念,测量仪器的功能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这种背景
海陆过渡相页岩和陆相页岩所处的沉积环境较为复杂,非均质性强,目前未形成统一性认识,对2类页岩的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显薄弱.为此,选取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临兴
学位
该论文主要完成超前补偿和H优化控制方法在振动系统中的应用和性能比较.以磁悬浮球装置作为被控对象,研究和对比了传统控制和H优化控制在抗干扰能力、鲁棒性,以及抑制"溢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