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苏铁的孤独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xlll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让普通人列举10种濒临灭绝或者已经灭绝的生物,那这10种生物里很可能都是离人类亲缘最近的动物,几乎没有植物什么事儿。不过,有一棵树却以“全世界最孤独”为名片,收获了人类特殊的关心,让人们迫切地想要为它找个伴侣,繁衍后代。
  1895年的一天,英国植物学家约翰·梅德利·伍德在非洲南部祖鲁兰诺耶森林散步时偶遇了这棵树。它坐落在森林边缘的一个陡峭斜坡上,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它的树干无比粗壮,从顶部上看就像一棵棕榈树,但它既不是棕榈,又不是其他常见的树木。
  当时,伍德拔下了这棵树周围的几株吸芽,并将其中一株寄往了伦敦邱园。之后,这种树就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称为伍德苏铁,是苏铁家族的一员。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一个多世纪过去了,人类还没有发现另一棵伍德苏铁。
  即便在最初被发现时,这棵树看上去是数量可观的四株,但这四棵树其实是同一棵,均属于主树的克隆体,基因与母株几乎一模一样,属于无性繁殖。而伍德苏铁是雌雄异株的植物,这意味着它们需要另一半来传宗接代,可这株仅存于世上的伍德苏铁是雄株。
  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苏铁雄株每年在固定季节都会开出鲜艳的橙黄色圆柱形“雄球花”,长达20至40厘米,也叫小孢子叶球,雌株长出的“雌球花”叫大孢子叶球,形状更像一个球。可惜,它无论开多少次花、产多少花粉,送出去的“情书”永远不会收到回信,也无法形成种子。
  据记载,最早的苏铁类化石可追溯到2.8亿年前的二叠纪。那时,苏铁的足迹遍布全球,与恐龙一起称霸地球。不过,几乎所有现代苏铁的叶子都具有毒性很高的苏铁苷毒素。科学家认为,苏铁在早期的演化中就已经演化出了这种有毒的叶子,目的是保护自己免受巨大食草动物的侵害。在一些恐龙化石的消化道内,科学家曾发现过被吞下的苏铁种子,而这些种子也都保留着较为完整的种皮,证明苏铁种子是被囫囵吞下的,并没有经过咀嚼咬碎。可以想象,苏铁等植物正是利用这种方式,让恐龙不仅不会中毒,还能帮助苏铁完成传宗接代、开枝散叶的任务。
  可即便熬过了数次物种大灭绝,苏铁终究还是没落了。它们其实有不少致命的缺点,比如生长周期太长,对环境的要求很高,种子硕大且传播困难,而且种子的发芽率极低。都说“铁树开花,千年一遇”,虽然不是真的千年才开花一次,但也是极其不易。
  目前,世界上仅存的苏铁类植物只剩三百多种,其中绝大部分的情况都不太乐观,随时可能消失。和其他苏铁家族的成员一样,伍德苏铁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现今在全球范围内,虽然已有超过500棵伍德苏铁,但这些植株实质上也都为同一棵雄树。生物学家理查德·福迪形容道:“它就是这个星球上最孤独的生物。”因为苏铁本身是一种特别长寿的植物,从这点来看,伍德苏铁完全应了那句史上最恶毒的诅咒——长命百歲且孤独终老。
  现在,植物学家仍在寻找一株雌性的伍德苏铁,但是一直找不到,怎么办呢?对此,科学家也有破局的办法,那就是帮它跨种找伴侣。
  在非洲,伍德苏铁有一种亲缘较近的苏铁,名为内尔塔苏铁。植物学家通过“回交育种”的方式,使得伍德苏铁与内尔塔苏铁杂交获得了大量的雌性后代,继续与唯一的伍德苏铁雄株杂交。理论上,我们获得的雌株将会无限接近于人类想要得到的原来物种,但事实上,这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毕竟,要想完成一代苏铁的传宗接代,就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更让人觉得无奈的是,这样培育出来的“伍德苏铁”,也只是个无限接近伍德苏铁的个体,我们依然无法获得纯正的伍德苏铁。除非,在南非某处的那棵雌性伍德苏铁愿意露脸。
其他文献
这是一场绮丽而又冒险的梦,是一场奋不顾身的个人旅程,也是一个能再次松动你人生枷锁的契机,这就是考研。  如果说,高考是一群人的狂欢,那么,考研就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战斗。你需要自己搜集资料,安排复习规划,自己督促自己学习,自己照顾自己,你可能会变得逐渐与身边的人不太一样,可能还要面对周围人的质疑与嘲笑……  为什么要考研?  既然这条路这么难,为什么还要选择它?“意味着我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弥补高考时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这首熟悉的儿歌常常把我带回童年。  曾几何时,我和闺蜜——乐怡,每天一起相约白杨树下,面向朝阳,开始晨读经典,乐在其中,复古的文青气质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养成的吧。  文艺晨读  吃过早餐,我匆匆赶到相约的地点,却没见到乐怡的踪影。这让我心里不由嘀咕:“也好,赶紧温习一下昨天老师布置的背诵,身为文艺青年,肚子里要是没有
曾在中央电视台上看过记者采访回国讲学的丁肇中教授的节目,给我颇多感触。  记者问丁肇中:“您的每一个人生选择都很正确,您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丁肇中答曰:“不知道,可能侥幸吧!”记者又问:“难道其中没有必然的联系吗?”丁肇中摇摇头,答道:“No,不知道。”记者并不死心,继续追问:“那么您是如何让每一次选择在日后不后悔的呢?”丁肇中两手一摊,说道:“对不起,我实在不知道。”  记者有点儿困惑了,说:
1980年,五个男孩在大街上狂奔,他们要趁午休时间去游戏厅打破彼此的纪录。第二年,他们所在的学校关闭,男孩们被迫转学到英国各地。如今,他们中一人参军,一人做起了邮递员,其他三人分别成为电工、切石工、房屋中介。回想起年少时光,大家不禁感慨:那时的我们真的很亲密,那是真正的幸福时光。  还是1980年,托尼在彼得伯勒火车站与女友莎莉吻别。托尼22岁,是一名老师,莎莉21岁,是当地一名政府官员。一年后,
这些天,网络社交平台被一篇叫作《来自读库的求助》的文章刷屏了。简单点说,就是《读库》的库房面临一次意料之外的搬家,为了保证顺畅周转,节约资金,对库存书进行打折销售。  爱书之人,一定知道《读库》。人称六哥的张立宪在36岁时重新思考人生,决心抛下一切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做书”。15年间只专注于这件“小事”的他,以一己之力,最终创造出中国出版界的品牌奇迹,《读库》被读者认为是“有趣、有料、有种”的“
四年前,日本包袋潮流品牌Sazaby的社长森正督提出了一个非凡的创想:要在寸土寸金、奢侈品林立的东京银座开一家米店。可想而知,这个想法好比一块丢进湖里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层层大浪,社员们纷纷议论:“在东京最繁华的商圈开米店?谁来逛?谁会买?”  森正督说:“大米是最日常、最普通不过的食物,可也是最贴近消费者的生活理念。我们若能走一条别人不敢走的极致线路,就能让一粒大米在东京银座赢得一席之地。”  数
“不要妄想,家里不可以养宠物!”“自己都养不起?还要养狗养猫?”“寵物又臭又脏,到时候你收拾?”估计许多人和家中长辈提出要养宠物时,都被这样浇过冷水。作为21世纪的勇敢青年,在被爸妈拒绝养猫的第101天,我们还是会忍不住抱猫回家,在做好挨骂准备后,某天却发现自己变成了“空巢铲屎官”。  @呆头晨:我家的狗狗受邀成为妈妈练琴时的忠实听众,妈妈说:“狗狗都比你懂得欣赏!”说好的不喜欢、不支持、断绝亲子
自2020年3月起,几头亚洲象离开云南西双版纳的栖息地,一路“象”北走来,到2021年6月9日,已经走了448天、500多千米。除了给沿途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搅扰之外,象群也成为网红,成功吸引了国内外主流媒体的眼球。  其中,有一头象由于鼻突缺失格外受到网友关注,为了方便识别这个象群,人们便将它们称为“断鼻”象群。针对这次“断鼻”象群的离家出走,森林消防安全部门采用无人机跟踪监控,并和沿途地方政府
今天,我是崭新的,我从不认为自己已陈旧、过时,每一天,我都是新的。我取最早的露水,洗自己的脸,而后去镜子中,与自己相认。通过一面镜子,我会看到一模一样的自己,只是,镜子里的那个,是冰冷的。  通过别人的眼睛,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甚至一张脸上的两只眼睛里,都会是不同的。我的内心,有柔软的闪电,也有愤怒的惊雷,这些别人都感受不来,只有我能看到。  我长了皱纹,我生了白发,但我依然宠爱自己。我是今天的主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入海里。有的被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头。我仍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想要它到的地方去。  从呱呱坠地起,我便孜孜不倦地追求。我张开柔软的小嘴,嗅着乳汁的芬芳,寻找我的生命之源;我伸出稚嫩的手臂,在空中用力挥舞,呼唤温暖的怀抱;我迈着蹒跚的步伐,睁开天真的双眼,只为在人群中寻到你的背影。有那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