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防止老年人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22例(124只眼),年龄55~80岁,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显微镜下保留翼状胬肉球结膜,彻底分离并切除结膜下增生的筋膜组织,翼状胬肉头部向上或向下转位,切除内侧多余部分球结膜,平复并对齐球结膜,然后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5~6针,术后消炎、对症治疗.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11只眼复发,复发率为8.87%,其
【机 构】
:
314201,平湖,浙江省平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防止老年人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22例(124只眼),年龄55~80岁,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显微镜下保留翼状胬肉球结膜,彻底分离并切除结膜下增生的筋膜组织,翼状胬肉头部向上或向下转位,切除内侧多余部分球结膜,平复并对齐球结膜,然后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5~6针,术后消炎、对症治疗.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11只眼复发,复发率为8.87%,其中9只眼患者年龄小于64岁.结论 显微镜下翼状胬肉保留球结膜头部转位术是治疗老年人原发性翼状胬肉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损伤小,方法简单,术后复发率低且不影响白内障、青光眼手术切口选择的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LASIK术后随访≥5年资料完整者68例(125眼),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度分为低中度近视组76眼,等效球镜度-0.75~-6.00(-3.79±1.41)D;高度近视组49眼,等效球镜度-6.12~-13.25(-8.13±1.35)D.术后1个月、6个月、1年、5年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
患者男,34岁.左眼视力剧降伴视物变形2月余于2010年5月26日到我院眼科就诊.患者1年半前因双眼视力下降,反复出现口腔及生殖器溃疡到外院就诊并诊断为Behcet病.口服环孢霉素A、泼尼松、中药等药物及局部激素和散瞳等治疗一年余,病情一直不稳定,现仍在治疗中。
目的 探讨用改良的放液、玻璃体腔注气、冷凝、加压(drain-air-cryotherapy-explants,DACE)的手术方式治疗球形孔源性视网膜脱离(bullous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BRR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BRRD首次行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患者共38例38只眼.实验组22例22只眼采用改良DACE方式:采用先放液,玻璃体腔注气
目的 探讨TSV25G(25G经结膜无缝线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治疗黄斑前膜的手术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黄斑前膜,其中特发性黄斑前膜10例,继发性黄斑前膜5例,手术使用美国博士伦公司的Millennium玻璃体切割机与TSV25G系统,经结膜穿刺行玻璃体切割术,剥除黄斑前膜,平均手术时间27min,无玻璃体于小并发症.结果 术后11例患者视物变形消失,4例视物变形明显减轻,黄斑水肿或黄斑皱褶减
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全围十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共同主办,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和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共同承办的“第十三屑国际眼科学学术会议”和“第十三届国际视光学学术会议”将于2013年3月28~31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
目的 调查上海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初诊患者的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损害视力的主要因素,为防治视力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横断面研究.于2011年3月~2012年2月期间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就诊的AIDS初诊患者进行调查,进行一系列完整的眼科及全身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检查裸眼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采用裂隙灯和眼底镜进行眼前段和眼底检查.对录入数据按WHO视力损
目的 该研究的目的 是了解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在初发与复发翼状胬肉中的异常表达,探讨翼状胬肉复发的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初发翼状胬肉和30例复发翼状胬肉患者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中的IL-1α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角巩膜缘组织中的IL-1α进行对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IL-1α主要定位于初发和复发翼状胬肉上皮和基质内的血管旁炎症细胞浆内;正常
目的 观察LASIK术中角膜瓣厚度与切削面光滑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09年3月接受LASIK的105例,209只眼进行观察分析.手术中测量角膜瓣厚度并记录切削面光滑程度的形态特点.结果 角膜瓣厚度与切削面的光滑程度相关.表现为:角膜瓣越厚的角膜切削面越粗糙.结论 角膜瓣的厚度是影响切削面光滑程度的重要因素。
目的 调查吉林地区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原菌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 取2004~2008年间135例疑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行KOH涂片镜检,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者,取角膜刮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 真菌培养阳性率为70.37%(95/135),其中混合感染为14.74%(14/95).培养阳性的真菌菌株中镰刀菌最多(45.87%),其次为念珠菌(20.18%)和曲霉(15.60%).结论 吉林地区
目的 比较Pentacam、iTrace和OrbscanⅡz测量近视眼角膜前表面Q值和屈光力的差异,评估3种方法的一致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100例(100眼)近视患者.用Pentacam、iTrace和OrbscanⅡz测量同一患者角膜前表面的Q值和平均Sim K值.用方差分析来比较测量结果,用Bland-Altman法评价测量的一致性.结果 Pentacam、iTrace和Orbscan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