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负他最多的那个人是我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e333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她的对立从少女期就开始了,那时我十一二岁,已经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我不允许她进我的房间打扫卫生,不允许她动我书桌上的东西,我从生活的方方面面拒绝来自她的关爱。晚上,我学习到很晚才休息,她收拾完家务,端一杯红糖水送到我房里。我冲她吼:“出去,我不喝!”她无奈地把水放在我的床头,悄悄地退了出去。
  我事事和她作對,却又处处维护她。我七岁那年,有一天,她带我到奶奶家玩,伯伯正在看叔叔从部队寄来的信,她也凑上前去,伯伯一脸鄙夷:“你不认字,看什么看?”我大声嚷道:“她不用识字,我就是她的眼睛。”我拿过书信,一字一句,抑扬顿挫地念给她和祖父母听。从那以后,祖父母和叔伯再也不敢当着我的面说她的坏话。
  我感冒发烧,她带我去医院看医生,大夫开了药方,她去药房取药,一会儿,她又返回门诊,问大夫每种药一天吃几次,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大夫不耐烦地说:“你这人,我给你在药包上写了,你怎么还来问?”站在一旁无精打采的我立刻像打了鸡血一样一把抢过药包:“不用他告诉,我看得懂。”说着,我就气呼呼地拽着她往外走,惊得那位大夫跌破眼镜:“这姑娘泼辣,将来长大了肯定不简单。”
  我在家乡读初中的时候,村里常有短视的家长让未成年的孩子退学,去做小买卖,去镇工厂做工,她眼红别人家的女儿在家帮衬父母,她指给我看谁家的女儿在学校门口摆摊,谁家的女儿在地毯厂织皇宫毯。每每这时,我都一脸厌恶地瞪着她,倔强地把头扭向一边,无声地表示着抗议。
  中考那年,她的心愿是让我读中专,早日毕业参加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我执意不肯,闹着要读高中。
  她怎么拗得过我?
  暑假里,我摆摊卖西瓜赚学费,开学的日子到了,我一个人骑着单车驮着行李去县一中报到。
  家族里有位表嫂嘴碎,常在一些亲戚聚会的场合“教训”她:不该让表妹读那么多书,两个表弟将来还要盖房子娶媳妇,把钱都花在女儿身上不值得。那位表嫂甚至断言,我读了高中也考不上大学,我考上大学也找不到工作。每次亲戚聚会之后,她都满含犹疑地望着我,她阻拦不了我做任何事,亲戚的话又让她劳心费神。
  我从小就是个有主意的女孩子。我写了两句诗向那位亲戚表达我志在必得的决心,也因此断绝了两家交好多年的亲戚关系。那位表嫂在亲戚中间一直颇有威望,当权威受到一个孩子的挑战,表嫂找到她告状,在我家里撒泼耍赖。最后,她给那位表嫂赔礼道歉,说尽好话。
  我图一时痛快闯下的祸,给我收拾烂摊子的那个人还是我最瞧不上的她。
  小时候我挨过她的打,一次是因为大弟,夏天的傍晚,外面电闪雷鸣,正是知了出洞的黄金时间,我拿着手电筒和塑料袋忙着去河边的树林里捉知了,大弟非要跟着我去,我只好带上他。她回到家里,见我们姐弟俩不在家,冒着大雨到河边找我们,把我找回家,按在床上一顿暴打。一次是因为堂弟,我和堂弟打架,他骂我,我气不过往他脸上扬沙子,迷了他的眼睛。三婶向她告状,她不问青红皂白就在胡同里追着我打。
  对这两次挨打,我记忆犹新。长大后,我想起来就控诉她的不是,她苦笑着说:“打在你身上,疼在妈心上呢!”这话我信,她打我和弟弟的时候经常是自己淌的眼泪比我们还多。
  说实话,我长得没有她好看,个头也没有她高,她精湛的女工在十里八乡远近有名,她煎炸烹炒的手艺也说得过去,我没有继承她的衣钵,不精女工,不善烹饪,在生活中是个“低能儿”。然而在她的心目中,我一直都是她的骄傲和自豪,小时候,我学习成绩就好,拿回家的奖状贴满墙,长大后,我凭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找工作,买房子,在城市里拥有自己的人生舞台。
  她性情温顺,我性情刚烈,她胆小怕事,我胆大泼辣,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今生今世却做了母女。
  佛曰: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对她来说,我是个名副其实的“讨债鬼”。我从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保护她,不允许外人欺负她,可是我自己却是欺负她最多的那个人。
  (潘光贤摘自《初中生学习》2016年11期)
其他文献
我哥是这天底下最普通的哥哥。  我哥只比我早出生三分钟,他和我一起上学,一起长大,一起中考。他很毒舌,只要有机会就怼我。他很高,快一米八了,我很矮,只有一米五一,哥哥很瘦,我很胖。有一次,我们去参加亲戚办的酒席,然后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情。一个亲戚看着我们打趣道:你们两兄妹怎么相差这么大。哥哥笑了笑:“怎么相差大了,只不过她是横着长,我是竖着长。”全部人都红了脸,当然,别人是笑红了脸,我是羞红了脸。
周末清晨,在阳台疏导洗衣机堵塞的排水口时,手指被利物刺伤。只见拇指右侧前端靠指甲约半厘米处鲜血直往外涌,疼痛难受。我突然想起,多年前阳台上曾有一玻璃瓶摔碎,较大的碎片扫掉后,剩下不起眼的碎屑扫进了出水口,手指肯定是被那些玻璃碎屑刺伤了。对创口进行碘伏消毒并包扎后,伤口很快结痂,几天后就愈合了,但还须小心翼翼、不能用劲。因为稍微用点力,拇指被刺伤处便会隐隐作痛。这是一种被针尖轻轻刺了一下的感觉。我常
明人陆灼《艾子后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艾子带着执和通两个弟子一起郊游,途中口渴,派弟子讨水喝。正在门口读书的农家老人指着书中“真”字说:“认得这个字,给你水喝。”先去的执认着“真”字,无功而返。再去的通读成“直八”二字,得水而归。艾子便喝水边说:“通也智哉!”  林语堂先生认为,道家思想是蕴含了幽默基因的,他比较推崇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幽默,譬如庄子的寓言故事,像《庄周梦蝶》等。《艾子后语》仿道家著作
1994年4月18日,我随李济生、徐鈐在舒乙、殿熙陪伴下到北京医院看望曹禺先生。走进病房,舒乙便告诉曹禺:“这次巴老委托他弟弟李济生把二十年代留法时编的《平等》刊物捐给了现代文学馆。这是世界上最齐全的一套。”曹禺听后说:“这真是宝贝啊!你们要好好保存。”接着,他又说道:“巴老真厉害,他把几十年前的这些书、信、照片都保存得那么好,厉害、真厉害!”我们听了都笑了起来。见此,他马上解释道:“我说的厉害是
孔子在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信用看作成事的根本,成事的土壤。  每一位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关于“取信于人,守信于人”的故事。我的这位同学就这样。  十几年前,他放弃了城中優越的工作,回家创业。那几年养殖发达,饲料供不应求,便和朋友在当地一起开了家饲料加工厂。随着产量日益增加,仅靠当地货源已不能满足生产,于是他通过网络联系到东北的一家农场。双方沟通后,他和朋友一起去农
鄭板桥有一副自题书斋联:“咬住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真是有味,尤其上联,可称警句。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记:“从舅唐仲俊,年八十五六,极康宁。自言少时因读千字文有所悟,谓‘心动神疲’四字也,平生遇事未尝动心,故老而不衰。” 这个真不简单,少年时读到的几个字,就咬住了一辈子,也受用了一辈子。  我们也读书,甚至还读过不少书,但可曾咬住一句两句?比如孔孟老庄,我们都读过
儿时听各种鸟声,觉得那是很日常的事,后来离开故土,在异乡听到鸟声,就会想起故乡的一草一木。原来鸟声能勾起一个人的乡愁。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乡村广袤的天地有着鸟儿欢快的叫声,它会感染愉悦一个人的心情,何况是春光中的鸟声呢。春日回老家,当双脚踏进故土,首先迎接我的是鸟声。晚上,躺在老屋的床上,侧耳静听,能听见草丛里的虫鸣和夜莺的叫声。夜深了,乡村变得无比寂静。  天蒙蒙亮的时候,屋外就传来鸟儿
电影《芳华》中的男主角叫刘峰,这名字拖长了音节念,便是——“雷又锋”,而这个人恰恰是一个雷锋般的存在——大伙儿工具坏了找他修,脏活累活找他干,连猪跑了都找他去追……刘峰自己也一直都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螺丝钉精神”要求自己的。  我们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提倡这种“螺丝钉精神”。所谓螺丝钉精神,就是在社会这架“机器”上,只要需要,无论将你“装配”到什么位置,你都能无怨无悔,安居乐业,用一句
由守约看一个人  一个自尊、可信而成功之人,必定是严格守时、守约的,他们言简意赅、言则必负、谨言慎行,尊重别人其實是自珍自重。那种轻易以没办法为由而食言、毁约,惯于显摆、说大话、水话、拉关系,或者总是以客观原因而随便迟到和给别人带来不便的人,必定是不够自尊且无能成大事者。  拒绝  拒绝一个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尊敬他,并和他拉开距离。所谓敬而远之。  拒绝,是一种力量!  阻力与动力  记得蒙田说
小明年近而立,已有7年职场经历。由于未婚,如今偶尔还被称为“男孩子”。这七年间,小明跳来跳去,换过七八份工作,依然只是一名普通群众,被管理人员。不过比起职场菜鸟,他多了一些生存经验,比如进一家新公司,知道首先要摸排与自己相关人等的情况。在中国,做人永远比做事重要。  小明到新公司报到的第一周里,起码有5个同事提醒他留意真真,告诫他此人难缠。后来小明知道“真真”并非小名,也不是笔名,只是个外号。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