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观日本汉文学史的潮流,主要有平安初期和江户后期两大高峰,而在这之间,五山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崭露头角。五山文学是镰仓初期至室町末期兴盛起来的由禅宗僧侣所作的汉诗文的总称。在五山禅僧中有许多博文广识的人,尤其入明的僧侣更是优秀卓越。很多五山禅僧直接远航至中国生活过,因而其作品十分具有现实感染力。在这之中,不得不提起作为五山文学先驱者的虎关师炼和雪村友梅。
雪村友梅是镰仓末期至南北朝时代的临济宗禅僧。雪村师从归化僧一宁一山,18岁时在元寇之变后入元。在元时不幸被捉入狱,千钧一发即将被斩之际获救,被放逐函谷关,在元尝遍心酸苦楚后于40岁时最终归国。《岷峨集》书名据说是念及岷山和峨眉山而起,收录了雪村在元23年间的作品。
以作者之管见,没有找到很多关于《岷峨集》的既有研究。其中多数提及过道家思想。沈冬芳在《雪村友梅思想研究---以汉诗为中心》中以汉诗为中心论述了雪村友梅的思想,第一章通过考察“闲”和“月”的运用,分析了“无住”观和“色空不二”的思想,第二章考察了道家思想的融合和运用,认为雪村“援道释禅”,即运用道家的“拙”解说禅家的天然本心。高贝则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雪村友梅的汉诗和中国文化的关联性。其中,第二个方面是《岷峨集》中老庄思想的受容。该论分析了《岷峨集》中《老子》与《庄子》的引用状况和效果,认为雪村使用的“拙”是老子“大巧若拙”的“拙”,“拙”是去除伪装、自在澄明、朴素淳朴的状态。并且比较了《庄子》作风和雪村友梅的汉诗风格,认为两者均句式自由、富含丰富的感情,有汪洋自恣之感。同时,该论分析了老庄的“自然”在雪村友梅汉诗之中的反映。
正如上述的既有研究,在提及道家思想时,通常以道家思想的融合为着眼点展开论述。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雪村友梅对道家思想积极的吸收。然而,笔者从《秋白》看出,雪村友梅对于道家思想的态度并不是全然肯定的。以下,本稿以《秋白》为切口,考察雪村对道家思想的一种批判的态度。
秋白
商飆吹轉爛銀盤
影落澄江疋練寒
箇裏縦添紅蓼岸
道人只一色邊看
《秋白》此诗是咏秋之作。在方位中“白”相当于西方,在四季中“白”相当于秋天。第一句将带有盈盈光泽的月亮比作银盘,第二句将江水比作长长的练绢。秋风吹转银盘般的月亮,月光落入清澄的江水,如同长长的练绢一般缓缓流动,让人感到寒意。在这样的景物中,即使岸边增添了红色的蓼花,信奉道家学说的人还是只看向一边的颜色。即道家的判断偏向一边,存在偏见。
从《秋白》一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雪村友梅对道家思想中偏见的批判。在此,作者并没言明偏见为何。接下来,本稿试着就偏见存在于何处进行探讨。
《道德经》第十二章中写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一言以蔽之,人的欲望与五感紧密相连。五光十色让人眼花缭乱,靡靡之音令人失去听觉,过多的味道会让人味觉麻木,驰骋田猎会令人凌乱发狂,高价的物品会阻碍人的行动。确实,过多的选择其实无异于没有选择,并且过多的欲望可能会妨碍人原本的机能。然而,将人周围的所有五感都与欲望相连并加以限制不可谓合理。《秋白》中“箇裏縦添紅蓼岸,道人只一色邊看”可以认为是受到视觉欲望的限制影响。将“五色”“五味”“五音”都视作欲望的来源,如《秋白》所指只看向一边的话,很难进行公平的判断,偏见由此产生。
另外,庄子《大宗师》中有这样关于“真人”的指摘:“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中略)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根据庄子所说,真人顺其自然、不对抗大道之理、不自恃成功雄踞他人、不图谋琐事。不因为生而喜悦,也不厌恶死亡。这段话劝诱人们顺应天命、尊重自然,不要去改变事物原本发展的状态。生死是自然的现象,是不因人的力量而改变的。在此,本稿想结合雪村自身的经历进行考察。18岁入元后的雪村友梅因为博学多闻小有名气。然而伴随着元日关系的恶化,日本的留学僧被视作间谍,被关进霅州的监狱,尝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叔平也因为匿藏雪村的罪责被逮捕而死于狱中。雪村在即将被处刑的时,唱诵无学祖元的临剑颂,处刑官因此免去了雪村的死罪。在这样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在白刃加身时,雪村泰然自若吟诵临剑颂实现了自救。雪村没有一味地顺从天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事态发展的方向。换言之,雪村用一己之力与死之命运進行了对抗。这样对抗命运的行为与“不知说生,不知恶死”正形成了鲜明对照。当人陷入千钧一发的险境之时,多少都会做出相应的努力对抗命运的打击。一味地顺从天命,甚至不知“恶死”显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不知说生,不知恶死。”这一观点忽略了人的努力的价值。本稿认为在这样道家的生死观上,也可以看出其偏见。
至此,本稿以《秋白》为切入点,考察了雪村友梅对道家思想的一种批判的态度。尽管《岷峨集》中对于老庄思想的受容有重要意义,但也不能忽视“道人只一色邊看”的对偏见的指摘。本稿结合《道德经》和《大宗师》进行探讨,认为雪村提及的道家思想的偏见某种程度上存在于道家对于欲望的见解以及生死观的指摘。通过本稿,希望展现出雪村对道家思想的态度的另一个侧面。
参考文献:
[1]沈冬芳《雪村友梅思想研究---以汉诗为中心》北京师范大学.2008
[2]高贝《雪村友梅漢詩与中国文化的关联——以《岷峨集》为中心》(《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2);25-32)
[3]山岸徳平(校注)《五山文学集 江戸漢詩集》岩波書店 昭和41年2月
[4]陈鼓应《老子注释与评价》 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
[5]王丽岩(校注)《庄子》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9月
雪村友梅是镰仓末期至南北朝时代的临济宗禅僧。雪村师从归化僧一宁一山,18岁时在元寇之变后入元。在元时不幸被捉入狱,千钧一发即将被斩之际获救,被放逐函谷关,在元尝遍心酸苦楚后于40岁时最终归国。《岷峨集》书名据说是念及岷山和峨眉山而起,收录了雪村在元23年间的作品。
以作者之管见,没有找到很多关于《岷峨集》的既有研究。其中多数提及过道家思想。沈冬芳在《雪村友梅思想研究---以汉诗为中心》中以汉诗为中心论述了雪村友梅的思想,第一章通过考察“闲”和“月”的运用,分析了“无住”观和“色空不二”的思想,第二章考察了道家思想的融合和运用,认为雪村“援道释禅”,即运用道家的“拙”解说禅家的天然本心。高贝则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雪村友梅的汉诗和中国文化的关联性。其中,第二个方面是《岷峨集》中老庄思想的受容。该论分析了《岷峨集》中《老子》与《庄子》的引用状况和效果,认为雪村使用的“拙”是老子“大巧若拙”的“拙”,“拙”是去除伪装、自在澄明、朴素淳朴的状态。并且比较了《庄子》作风和雪村友梅的汉诗风格,认为两者均句式自由、富含丰富的感情,有汪洋自恣之感。同时,该论分析了老庄的“自然”在雪村友梅汉诗之中的反映。
正如上述的既有研究,在提及道家思想时,通常以道家思想的融合为着眼点展开论述。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雪村友梅对道家思想积极的吸收。然而,笔者从《秋白》看出,雪村友梅对于道家思想的态度并不是全然肯定的。以下,本稿以《秋白》为切口,考察雪村对道家思想的一种批判的态度。
秋白
商飆吹轉爛銀盤
影落澄江疋練寒
箇裏縦添紅蓼岸
道人只一色邊看
《秋白》此诗是咏秋之作。在方位中“白”相当于西方,在四季中“白”相当于秋天。第一句将带有盈盈光泽的月亮比作银盘,第二句将江水比作长长的练绢。秋风吹转银盘般的月亮,月光落入清澄的江水,如同长长的练绢一般缓缓流动,让人感到寒意。在这样的景物中,即使岸边增添了红色的蓼花,信奉道家学说的人还是只看向一边的颜色。即道家的判断偏向一边,存在偏见。
从《秋白》一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雪村友梅对道家思想中偏见的批判。在此,作者并没言明偏见为何。接下来,本稿试着就偏见存在于何处进行探讨。
《道德经》第十二章中写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一言以蔽之,人的欲望与五感紧密相连。五光十色让人眼花缭乱,靡靡之音令人失去听觉,过多的味道会让人味觉麻木,驰骋田猎会令人凌乱发狂,高价的物品会阻碍人的行动。确实,过多的选择其实无异于没有选择,并且过多的欲望可能会妨碍人原本的机能。然而,将人周围的所有五感都与欲望相连并加以限制不可谓合理。《秋白》中“箇裏縦添紅蓼岸,道人只一色邊看”可以认为是受到视觉欲望的限制影响。将“五色”“五味”“五音”都视作欲望的来源,如《秋白》所指只看向一边的话,很难进行公平的判断,偏见由此产生。
另外,庄子《大宗师》中有这样关于“真人”的指摘:“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中略)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根据庄子所说,真人顺其自然、不对抗大道之理、不自恃成功雄踞他人、不图谋琐事。不因为生而喜悦,也不厌恶死亡。这段话劝诱人们顺应天命、尊重自然,不要去改变事物原本发展的状态。生死是自然的现象,是不因人的力量而改变的。在此,本稿想结合雪村自身的经历进行考察。18岁入元后的雪村友梅因为博学多闻小有名气。然而伴随着元日关系的恶化,日本的留学僧被视作间谍,被关进霅州的监狱,尝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叔平也因为匿藏雪村的罪责被逮捕而死于狱中。雪村在即将被处刑的时,唱诵无学祖元的临剑颂,处刑官因此免去了雪村的死罪。在这样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在白刃加身时,雪村泰然自若吟诵临剑颂实现了自救。雪村没有一味地顺从天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事态发展的方向。换言之,雪村用一己之力与死之命运進行了对抗。这样对抗命运的行为与“不知说生,不知恶死”正形成了鲜明对照。当人陷入千钧一发的险境之时,多少都会做出相应的努力对抗命运的打击。一味地顺从天命,甚至不知“恶死”显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不知说生,不知恶死。”这一观点忽略了人的努力的价值。本稿认为在这样道家的生死观上,也可以看出其偏见。
至此,本稿以《秋白》为切入点,考察了雪村友梅对道家思想的一种批判的态度。尽管《岷峨集》中对于老庄思想的受容有重要意义,但也不能忽视“道人只一色邊看”的对偏见的指摘。本稿结合《道德经》和《大宗师》进行探讨,认为雪村提及的道家思想的偏见某种程度上存在于道家对于欲望的见解以及生死观的指摘。通过本稿,希望展现出雪村对道家思想的态度的另一个侧面。
参考文献:
[1]沈冬芳《雪村友梅思想研究---以汉诗为中心》北京师范大学.2008
[2]高贝《雪村友梅漢詩与中国文化的关联——以《岷峨集》为中心》(《日语学习与研究》,2017(2);25-32)
[3]山岸徳平(校注)《五山文学集 江戸漢詩集》岩波書店 昭和41年2月
[4]陈鼓应《老子注释与评价》 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
[5]王丽岩(校注)《庄子》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