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报道中的“留尾巴”现象浅析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lw3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踪报道是眼下各类媒体经常使用的一种对观众关注或感兴趣的新闻事件进行连续报道的新闻形式。既然是跟踪报道,新闻在布局谋篇上应该是带有连续性的组合式的报道,把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演变、结果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背景等方面的信息,一步一步地传递给读者和观众,充分满足读者和观众“欲知”的需求。跟踪报道因为采取的是一种立体的、全方位的、多视角的、大信息量的宣传方式,往往会收到非常理想的宣传效果。
  跟踪报道无论是平面媒体或者是音像媒体,都可以列举出许多成功的事例。往远了说,《大京九的阜阳速度》,多视角、集中时间成功报道了阜阳人民顾全大局,舍小家为大家,支持大京九建设的壮举;《关注步朝丽》,非典时期阜阳第一例非典患者步朝丽从入院、到治疗、出院,媒体都成功做了跟踪报道,鼓舞了人们抗击非典的士气;《太和三塔波尔山羊事件》,跟踪报道了当地派出所违规扣留群众山羊送人,编造假材料欺蒙上级,最终受到党纪政纪处理的完整过程,使一个典型的坑农害农事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往近了说,近日发生在胶济铁路的火车相撞事件,中央电视台就成功地进行了跟踪报道,事故发生以后,造成事故的原因、伤亡人数、伤员救治、道路抢修、各方对事故的反映、甚至包括理赔情况都随着事态的发展,把观众急于知道的与事故有关联的新闻事实告知观众。这些,都可称得上是成功的跟踪报道。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被冠名所谓的“跟踪”报道,跟踪只是一种新闻形式上的标签,做不到实质意义上的跟踪,所做的报道都留下了尾巴,省略了下文,让关注你的报道,想进一步从你的报道中了解更多新闻信息的读者和观众看不到想看到新闻事实的走向、发展情况以及最终的结果,扼杀了读者和观众的“欲知”需求,让观众看了你这有头无尾的新闻觉得心里很烦,甚至有人还会“骂街”,这种负面效果,值得媒体记者认真对待。
  前不久,从阜阳电视台一档新闻节目中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文峰公园水塘早晨发现有人在水塘边钓鱼。公园是个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公园的水塘是禁止垂钓的。报道在收尾时告诉观众,将继续关注这件事,对公园垂钓的不文明现象做跟踪报道。
  每天早晨的晨练我都要到文峰公园去,公园垂钓现象也确实存在。看了这则报道,我和许多人感受一样,觉得这种不讲社会公德的行为应该得到制止,媒体监督得好,监督得及时。新闻报道出去以后,公园垂钓的人明显减少了,但还有少数人在岸边钓鱼。这时候,如果像记者预告的,再趁热打铁,适时地做跟踪报道,垂钓现象就会得到有效制止。可是第二天、第三天,我锁定了新闻节目,想看看跟踪报道的下文,却一直没看到跟踪报道。时隔不久,由于一些喜欢垂钓的人觉得媒体曝光也就那么不痛不痒,慢慢地,早晨到公园垂钓的人越聚越多,人们不仅在这里钓鱼,还带着工具,到水塘里捞水草,使公园的水塘管理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跟踪报道的作用问题。假如说,我们的媒体告诉了观众要对公园垂钓现象做跟踪报道,而且也做了跟踪报道,通过跟踪报道,把这种不文明的现象“打压”得抬不起头,不文明的垂钓会得到有效的制止。现在的情况是记者表示要跟踪而实际却没有跟踪,结果使公园垂钓现象不仅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反而较过去更为变本加厉,人们不仅成群结队的来公园钓鱼,甚至打起了水草的主意,这种该深入没有深入,蜻蜓点水似的报道方法所产生的负面效果是记者始料未及的。
  前些年,阜阳市阜王路上的枇杷树上的枇杷快要熟的时候,有些人爬到树上摘枇杷,当地的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报道。主持人在新闻的结尾时向观众承诺,将继续关注阜王路上的“枇杷事件”。
  电视新闻播出以后,记者在无意中向公众传递了这么一条信息:阜王路道路两旁种的都是枇杷树,而且树上的果子快要成熟了。因此吸引了许多好奇的人跑到阜王路,看看枇杷树结果是个什么样子,顺便也跟着众人摘个果子尝尝新鲜。一时间,到阜王路看枇杷树、摘枇杷果的人较过去增加了好多倍。如果这个时候,记者在现场作跟踪采访,对“枇杷事件”作进一步的关注,利用这一事件对群众进行讲文明、树新风的教育,让群众自警自律,采摘枇杷果的事情就有可能不再出现。但是,报道并没有去跟踪,导致一天时间之内,整个阜王路一公里长的枇杷树林带枇杷果被采摘一空,攀摘过程中,人们还拉断踩断了很多枇杷树的枝条,采摘风暴过后,阜王路道路两旁狼藉一片。
  跟踪报道,应该是一种继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这种继发性的事件,有踪可跟,有新闻可挖。报道这样的新闻,最忌讳的就是的有头没尾,有始无终,搭半拉子台,唱半拉子戏,倒读者和观众的胃口。
  应该做跟踪报道的新闻没有去跟踪,产生的负面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垂钓事件”和“枇杷事件”这样的负面影响,有时由于把握不当,使矛盾双方的矛盾激化,还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
  前些年,有家媒体曾经报道了阜南县某乡镇的村干部利用职权占用一村民可耕地建房的事。这位村干部非常的霸道,看中了一村民紧靠大路的一块可耕地,想用自己的一块河湾地给换过来用于建房,这位村民没有答应。村干部在没有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强行在这位村民的地里盖起了房子。村民无奈之下找到媒体,记者对这个强行占用他人耕地建房事情做了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的结尾处,记者告诉观众,将对村干部建房这件事做进一步的关注。按理说,事情的盖子让你给揭开了,后面村干部的房子能否建得起来?那位村民能否讨回属于自己的可耕地?村干部的滥用职权违法行为能否得到有关部门的处理等等,公众所急于了解知道的内容都是报道了这件事情的媒体应该及时告诉观众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揭盖子的新闻报道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看到他的进一步关注了,新闻留了个尾巴,可把那个向媒体反映情况的村民坑苦了。事情过后,他找到镇里的领导,要求他们帮助要回属于自己的可耕地。镇领导对他说,你不是认识电视台的人吗?你还去找他们来曝光呀!把他推出了门外。那位村干部呢,看新闻报道出去以后风平浪静的,更为肆无忌惮,很快把房子盖了起来。这位村民在求助无门的情况下,喝了半瓶农药,了结了自己。这种悲剧的酿成,与跟踪报道没跟上不能说没有关系。
  跟踪报道的新闻做到真正的跟踪难吗?我们说不难!首先,我们要知道,做跟踪报道,是媒体对读者和观众的一种承诺,人无信不立,答应了读者和观众要对某一新闻事件做跟踪报道,就要兑现承诺,把该做的新闻给做出来。其次,从新闻宣传的自身规律看,我们所报道的,就是观众所关注的。跟踪报道,它采用的是一种剥笋层递的方法,把一个开了头的新闻事实,演变发展过程告知观众,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报道形式无法替代的,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我们也应该拿出精力,克服困难,把跟踪报道做好。第三,跟踪报道实质上是在新闻有踪可跟的情况下,把新闻铺陈开来做的表现形式,记者可以顺着时间的脉络,事件发生发展的脉络去捕捉新闻,这样的报道不仅前后连贯,便于把握,而且,因为是集成式地报道某个新闻事件,信息量大,条理清晰,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眼睛,所以,该做的跟踪报道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好,该做好的跟踪报道,没有理由留下尾巴,做成留有遗憾的报道。■
  (作者单位:阜阳电视台)
其他文献
本来无一物——追忆作为思想基因的席殊书屋在任何一个学科生态中,从思想基因层面影响甚至改变整个生态系统演化进程的历史机遇都颇为罕见。而1996年张永和设计的席殊书屋,就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特大城市集聚功能的日渐强化,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虽然提出加快特大城市的有机疏散,但人口和产业过度集中
一、置于两个时空维度的天津城市发展坐标近年来,天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效显著。新时期,天津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提出着
建筑在开门的那一天就"大功告成"的观念在今天的设计、规划和施工思想中根深蒂固。不过,这种思路只把建筑和设计视为物的创造,而忽视了社会和技术变革的影响,更不用说使用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