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的探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z_C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镇化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重心,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朝着城市经济的方向转变,并且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新型城镇化建设也不断加快了建设的进程,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再只是城市的专有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乡村地区都开始注重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也出现了很多新鲜事物,开始越来越偏城镇化,因此,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速城镇化建设,乡村居民的生活也逐渐越来越趋向新型城镇化。因此,需要相关人员转变传统建设乡村的模式,跳出传统规划模式的限制,改变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美化他们的生活居所,通过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会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水平,真正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而建设更完美的乡村。
  关键词:城镇化; 美丽乡村; 规划与建设
  1 前言
  我国在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再仅限于单纯从乡村转移人口到城市中,而逐渐往人员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进行农村迁移以及转型升级结构的方向发展,这个时期为解决现代中国农村发展较慢与人们心中对美好乡村建设的矛盾城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科学实施城乡规划,只有工作人员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城镇化建设,并高度重視这个领域的发展。本文从城镇化建设的理论角度详细探索研究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城乡规划,并提出对应的发展策略,这样对相关企业有序开展城乡规划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的概念和内涵
  2.1 概念
  新型城镇化其实就是一种乡村向城镇化发展的新型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统一协调乡村和城镇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打破城镇和乡村之间的二元结构,这也是我国发展新型城镇化想要达到的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户口居民慢慢成为有城市户口的城市居民,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方式和质量,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真正呈现出乡村向城镇发展的趋势。当乡村居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步伐成为城市居民,一定程度上会让他们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水平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物质生活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2.2 内涵
  通常情况下,建设美丽的乡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农村各方面产业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他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因此更加美好,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其次,相关部门要尽量建设环境优美的乡村,要保证农村居民能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下生活,建设一个拥有更完善、合理布局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在实际建设中要更注重规划美丽的乡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农村居民建设一个美丽的乡村,让他们在家中都能随时观赏到美丽的景观,建设美丽乡村这个行为一定程度上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美丽农村甚至是外围村落居民的综合素质、以建设美丽城镇规划的工作同时能够带给农村居民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美丽乡村的概念从来都不是单一片面化的它不仅包括建设居民内心向往的美好乡村的生态方面,同时还包括为农村居民创设一个美好的社会生活。想要建设美丽的现代乡村需要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要非常重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并且两者之间也一直都保持相互依存的关系,实现共同发展。一方面,通过建设美丽的乡村以及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改善乡村始终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并且很多隐藏在乡村发展中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同时通过建立美丽的乡村和城镇化,可以从根本上有效打破城市和乡村在发展之间一直存在的二元结构壁垒。在一些城镇化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通常来说在其周边地区进行建设美丽的乡村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最容易成功;同时,建设美好的乡村可以有效提升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并且对发展城镇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浅析规划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议
  3.1 注重乡村的乡土文化建设
  建设美丽的乡村不仅仅是为了让农村居民有更好的生活,让他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生活,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同时还可以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发展和创新农村肥沃的土壤,因为乡土文化中包括了和乡村有关的知识系统、制度传统以及生活方式,不同乡村地区之间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也正是因为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域文化,设计人员可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但是,根据分析我国已建设好的乡村可知,大多数农村地区在建设的过程中更注重完善自身的基础设施,但是却没有在建设的同时注入乡土文化中所包含的精神价值,也没有意识到乡土文化对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意义,在实际建设中经常会出现有人恶意破坏实际的乡村建设,这种“建设性”的破坏行为到处都存在。
  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在保护、利用和开发这些传统乡村地区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严重破坏了乡村原本的美,在开发的过程中很有可能破坏一些原本的独特景观,在建设的过程中逐渐消除原有的特色文化,导致最后建设出来的美丽乡村早已没有原本独特的乡土文化,乡土文化也逐渐朝着一些异样的方向发展,承载形式和生存空间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此,如何才能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始终保留乡土文化的独特气息,不要让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人们遗忘,这也是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相关部门一直面临并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相关部门不仅要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保留乡村地区原本拥有的乡土文化,同时还要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以一种更有效合理的方式继承这些村落中优秀的乡土文化,通过这种方式让其逐渐成为一个更完整和连续的文化脉络。
  具体而言,相关部门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重新认识乡土文化中积极因子,积极挖掘乡土文化中这些积极因子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价值作用,尽量采用保护性修缮的方式保留乡村建设中一些具有历史保护价值的村落,相关部门要从这些村落中的地貌遗址、古文化遗址以及乡土建筑等方面保留这些村落中最有历史价值的文化,相关部门在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好这些有价值的村落,实施活态化的保护,这样可以有效传承整个乡村的文化形象。   二是创新乡土文化。想要保护好乡村中有价值的乡土文化,需要相关部门在建设的过程中全方位地创新这些积极的乡土文化,由于我国一直在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步伐,很多村落文化在改造的过程中早就已经失去了其原本的吸引力,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乡土文化逐渐失去了以往的吸纳、变迁和创新的优良传统,因此,相关部门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全力培养全新的农村居民,让他们在生活中中学会欣赏艺术、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真正了解农村,确保构建一个全新乡土文化表演的创作新模式,构建一个以普通农村居民为中心,让乡村艺人作为带头人物的一个新模式。
  3.2 整体布局设计具体的地形地貌
  现阶段,相关部门在规划如何布置整个乡村空间时,不仅要有效参考乡村以往的地形地貌,还应该充分考虑乡村居民的实际分布情况,在规划设計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要有效融入乡村原本拥有的绿化植被、自然风貌以及农作物等元素,并且工作人员还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打破原本整齐划一的乡村布局,这样有助于相关人员有效结合乡村真实的地形地貌设计最适合的布局模式。现阶段,在规划设计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大多数乡村自身独有的特征都可以由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将其展现出来,而有些可以依据乡村原本具有的生态环境设计出最完美的生态村;而有的乡村建设需要相关部门优先考虑这个村落的悠久历史,再针对性地设计出最具历史特色的古村落。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发挥乡村自身特有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规划设计出一个具有乡村独特风格的美丽风光。因此,相关部门要依据乡村具体情况及自身具备的元素设计规划整个乡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造出最美的乡村,同时努力为建设新型农村不断拼搏的工作人员还要有效结合村落周边的山水和河流等元素,通过山与水与人规划设计具有自身特点、由“天地人”孕育而出的乡村特色。
  3.3 积极进行征询
  建设美丽乡村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就一个渐进渐变的涂抹染色过程,为此,需要相关领导干部从思想上就能真正将建设美丽乡村放到心上,要不断创新实际的乡村城市与建设和谐统一兼具精神美、人文美规划设计工作。因此,需要县乡镇级的干部在正式开展建设工作之前进行思想教育,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开展美丽乡村的建设巩固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逐渐向乡村宣传,加大农民的参与率,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让更多乡村居民都能参与到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中。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还应该多听一些社会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集结大多数人的智能,为居民建设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3.4 逐渐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建设美丽乡村中的公共服务设施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关部门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置给排水、燃气以及采暖等相关管道。因此,相关单位在规划建设美丽乡村之前,一定要规划设计其中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但是想要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并且仅依靠农村的力量是无法顺利完成这些工作的,因此,需要乡村和城市携手共进同时也要顾及相邻乡村进行统筹规划,通过这种方式规划设计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工作。
  4 结语
  建设我国新城镇化新型农村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就是以农村居民为中心向建设美丽的乡村终极目标努力奋斗,建设新型城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保障它的长驱性能就需要在实现城市乡村的一体化发展上面安定一个重要基础,而在这个过程中建设美丽乡村就是其中很重要一个基石。想要真正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乡村、城市和政府等相关部分同心协力,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最具乡土文化的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李圣婷.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美丽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J]. 装饰装修天地,2018,(20):135.
  [2]孙磊,段怡慧.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美丽乡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4):123-126.
  [3]方芳.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研究——以庐江县冶父山镇魏岗中心村为例[J]. 安徽建筑,2019,26(1):49-50,170.
其他文献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由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积聚引起的神经变性疾病。在过表达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转基因
学位
摘要: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城市规划要正确处理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让各个空间布局的职能有机统一,同时还能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城市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核心组成部分,设计的好坏对城市面貌至关重要,而城市规划效果也会对建筑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只
摘要:现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网络科技发展速度较快,并在社会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使得我国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网络科学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信息时代下,规划和设计城市过程中应用了各种先进技术,并提出许多新要求,使得城市在规划和设计中呈现出新的特征。本文将围绕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在规划和设计城市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提出规划和设计城市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具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反思当前的发展模式,如何平衡城市土地开发与建筑遗产保护。人们对北京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感到惊讶的同时也对消失的传统建筑也感到震惊。对于历史悠久的西安这样的古都来说,如何妥善处理历史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协调发展创新与遗产保护之间的平衡,是古城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将西安钟楼地区为研究对象,最后通过对当前问题的分析总结了建筑遗产的保护策
摘要:海绵城市是为解决城市内涝与缺水问题提出的建设思路,尤其强调城市海绵体的建设。城市海绵体根据体量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是地下水,二是水库、湖泊、河流等大体量地表水体,三是城区蓄水池、池塘等小体量地表水体。针对这三类海绵体,借鉴其它城市防洪、雨水收集利用经验,对济南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三类方案:一是大面积推行透水铺装建设,制定城市透水铺装总控制指标;二是水库增设扩容与地下排水沟渠建设,提高雨水收集比例
目的:分析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分布特征和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联性。方法: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7166名体检者为研究对象
摘要:我国土地资源尤为丰富,但遗憾的是,我国人口数量多,导致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面积较低,不能满足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新时代下,土地资源管理更需要主动科学性与统筹性,本文基于我国土地资源使用现状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梳理,并对此提出能够改善这种不足之处的有效措施,以为我国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新时代;土地资源管理;有效措施  1 前言  我国自古以来土地资源十分
大数据在城市运营和管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利用大数据分析有利于识别城市中普遍问题和趋势性的问题.通过对大数据分析,形成针对城市热点区域、历史文化区域的规划及未来的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