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疗感冒

来源 :现代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5531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冒俗称“伤风”,系因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外感性疾病。临床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风寒或发热等为主要表现。本病四时皆有,一般数天即愈。如果病情较重,引起广泛流行者,又称为时行感冒,西医称之为流行性感冒。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所致,多发于气候突变、寒热失常之时,也有因起居不慎、冷热不调、饮食失宜、雨淋或疲劳等使人体腠理疏松、卫阳不固、风邪乘虚侵袭人体所致者。因感外邪性质的不同,一般分为风寒、风热两类,又可挟暑、挟湿、挟燥。不同的季节,风邪往往随时气而侵入,冬季多属风寒,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挟暑湿,秋冬多兼燥气,梅雨季节多挟湿邪,四时不同的时气造成的感冒症状各异。
  祖国医学认为,茶叶具有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的功用,故有“诸茶为各病之药”之谈。本文将茶叶治疗感冒的部分验方简述如下,供患者选用。
  荆芥苏叶茶
  茶叶6克,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加水煎煮15~20分钟,再加入红糖30克溶化即可。每日1剂,分上、下午温服。也可将药加水50ml煎沸8分钟,取汁;药渣再加清水适量复煎煮1次取汁,将两药汁合并用纱布过滤,共取药汁约500ml。然后将红糖30克加水煮溶后加入药汁中,分3次温服。本方解表散寒,疏风止痛。适于风寒感冒,畏寒、身痛、无汗等症。方中荆芥与苏叶都是辛温解表药,可治风寒表症。如伴有咳嗽痰盛,可加橘皮10克(鲜品加倍)。还可加薄荷3克同用,薄荷要后下。
  苏叶羌活茶
  茶叶、紫苏叶、羌活各9克。研粗末,以沸水冲泡频饮。每日1剂。本方解表散寒。适于风寒感冒,无汗,肢体酸痛,恶寒发热等症。
  二叶薄荷茶
  茶叶10克,菊花、桑叶各5克,竹叶30克,薄荷3克。共入茶壶内,以沸水泡1分钟即可。趁热随时服饮,服后避风寒,每日1剂。本方疏风解热止痛。适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喉痛、舌红、苔黄等症。
  芦根茶
  细茶叶6克,生芦根25克。先将芦根加水适量煎沸片刻,再加入茶叶、薄荷煎沸5~6分钟,然后取汁调入白糖半匙,温服。每日2次。本方清热解表。适于风热感冒。
  葱豉薄荷茶
  茶叶10克,葱白3茎(6克,去须),淡豆豉10克,荆芥2克,薄荷10克,栀子仁10克,生石膏(捣细)50克(先煎)。以水2碗煎取1碗约300ml,滤去渣再加入茶叶煎沸,分2次温服。本方疏风清热,解表发散。适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头痛、发热、身痛、口渴、咽痛等。但外感风寒及内热不重者,不宜服用。
  五叶甘草茶
  陈茶叶、藿香叶、佩兰叶各15克,薄荷叶9克,紫苏叶2.4克,生甘草4.5克。以开水泡饮。每日2~3次。本方清热解表,芳香化湿。适于防治流感、暑湿感冒等。
  竹叶薄荷茶
  绿茶5克,鲜淡竹叶10克,鲜薄荷叶3克。以沸水冲泡,随饮。本方清热利湿解表。适于夏日轻度感冒,头胀头痛,心烦口渴等。
  银花贯众茶
  绿茶3克,贯众、板蓝根各9克,金银花10克。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7天为一疗程。本方清热解毒,辛凉解表。适于预防流感、感冒。
  双花茶
  花茶5克,金银花6克,菊花10克。同入砂锅中,加水400ml煎沸5分钟服饮。每日2次。本方清热解毒,疏风明目。适于外感头痛发热、心胸烦热等,特别对内热不解,伴有感冒的中暑患者有较显著的疗效。
  流感三草茶
  蒲公英30~50克,苏叶10克,鸭跖草30克。上三药挫碎,纳入热水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约15分钟。频频饮用,每日1剂。本方发散清热解毒。适于流行性感冒,头痛,咽喉肿痛,发热,无汗,全身酸痛难受。
  禁忌:感冒兼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
  桑菊薄荷茶
  茶叶、菊花、白茅根各10克,竹叶15~30克,薄荷6克。将上五药洗净,放入茶壶内,用开水浸泡10分钟,代茶饮。一日内饮尽。本方疏散风热,清热生津。适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目赤,咽痛,发热,口渴,或微有恶寒。但风寒感冒头痛、恶寒重、无汗者不宜饮用。
  五神茶
  荆芥、苏叶、生姜各10克,茶叶6克,薄荷3克。上药放入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浸泡10多分钟。频频饮用,每日1剂。本方发散风寒。适于风寒感冒,恶寒无汗,头痛,全身酸痛,饮食不香。
  禁忌:流行性感冒发热重者不宜饮用。
  牛蒡子茶
  牛蒡子200克,茶叶50克。牛蒡子先拣去杂质,筛去泥屑,置锅内,用小火炒至微鼓起,外面呈微黄色并略有香气,取出,放凉,与茶叶混匀研成粗末。一次10克,用沸水冲泡,当茶饮。本方散风消肿。适于风热感冒。
  榄葱茶
  橄榄250克,葱头、生姜各390克,紫苏叶445克。上药共为细末,和匀,晒干,制成每包7.5克。一次1包,一日2次,用开水泡服,也可加盐少许。本方解表和胃。适于风寒感冒。
  薄荷茶
  薄荷6克,党参9克,生石膏30克,麻黄3克,生姜4.5克,茶叶3克。先将麻黄去根节。上药共研粗末,加水适量,煎取药汁,过滤去渣。一日1剂,分2次温服。本方辛凉解表。适于体虚或年老者感冒。
  姜茶
  生姜、草茶各等分。上药切碎,如粟米大,加茶煎。一次6克,一日2次。本方发汗解表,温中止呕。适于风寒感冒。
  悦康外感凉茶
  木患根、三丫苦、连翘、芦根、滑石各10克,岗梅根、板蓝根、大青叶、淡竹叶、水翁花各5克,薄荷3克,甘草2克。水翁花、薄荷、大青叶、甘草研末备用,滑石、岗梅根、木患根、三丫苦、连翘、芦根、板蓝根、淡竹叶用水煎煮15分钟,煮至约250ml,趁热去渣取汁,加入粗粉,闷10分钟,代茶频饮,一日数次。本方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三丫苦泡茶
  三丫苦20克,茵陈10克,广藿香5克。广藿香粉碎成粗粉,备用。三丫苦、茵陈用水煎煮至约200ml,去渣取汁,浓缩至稠膏,与粗粉混匀,60℃下干燥,分装于滤纸袋中,每袋2克。每次1包用沸水泡10分钟,代茶饮,每日数次。本方清热解毒,祛湿和胃,退黄。适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发热骨痛,胃肠湿热等。
  〖编辑:安然〗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地黄,又名地精、地髓、阳精、牛奶子等,属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北方,以河南怀地黄最为有名。如今广为栽培,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8种名药材之一。中医以地黄的根和根状茎入药,地黄的叶、茎、花、果亦可入药。地黄有鲜、干、生、熟之分,刚采收的新鲜者称“鲜地黄”或“鲜地生”,采收后晒干者称“干地黄”或“生地”,经加工蒸制后的地黄称为“熟地黄”或“熟地”。它们性味和功能也各不相同,是常用的滋补养生佳品
张老伯前些年曾患第四五节椎间盘突出,虽然治好了,但时有慢性腰痛的毛病。2005年3月,医生推荐按摩法治疗慢性腰痛。回家后,张老伯试做了几下,感到腰部很舒服,就坚持天天练。一个月后,张老伯感到腰力比过去增强了,一年过后,张老伯慢性腰痛的毛病消失了,至今未反复。张老伯的按摩方法归纳为“十字经”:“推”两手双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向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产生热感。“捏”两脚前伸而坐,或弯
医学科学常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对人体自我保健和健康长寿是必不可少的。而在日常生活中,对医学概念的误解,或者轻信别人的误传等事例不胜枚举。现将在诊疗实践中遇到的一些事例浅析如下:神经病和精神病难分这是最容易引起误解的两类疾病,有的人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是指因神经组织的病变引致的疾病,如神经痛、神经炎和急性脑血管疾病等。而后者可以理解为有害因素引起的高级中枢神经活动机能障碍,具体表现
寒风乍起,火锅开始成为人们喜爱的时令佳肴,纷纷登上餐桌,香喷喷,暖烘烘,围炉而坐,寒气顿消。火锅,古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据考证,解放后出土的东汉文物“镬斗”,即为火锅。唐代白居易的《问列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维妙维肖地描述了当时食火锅的情景。到宋代,火锅的食法在民间已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