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点直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2020年全国两会大幕拉开,这次在特殊时期召开的两会备受关注。
两会看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今年下一阶段如何做到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推动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将是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此外,中国将如何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抗疫,相关决策与趋势也备受世界关注。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稳住经济基本盘、保障民生是核心目标。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怎样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战进入倒计时,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如期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加试题”考验,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建言献策。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如何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新阶段新航程奠定良好基础,代表委员的相关讨论成为重要看点。
加大民生保障兜底力度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集中智慧出谋划策,研究如何加大失业保障力度,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减负纾困,促进新型动能增长,推动服务业升级。此外,“就医难”“就医贵”如何进一步破解、垃圾分类如何落地、养老院建设如何加快等问题也是广受关注的话题。
审议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草案是一部全方位保障人民权益的法律。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对民法典草案进行审议,诸多涉及人民权益福祉的讨论成为热议话题。
应对外部环境
中央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同时也基于这样的判断,中国未来将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
展望“十四五”规划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筹谋“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当前新的内外形势下,如何擘画“十四五”发展蓝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两会时评
今年两会,极不平凡
5月21日起,中国正式进入2020年“两会时间”。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今年两会,极不平凡。
历史关头,年份殊为关键。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对中国来说,全面建成惠及14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同样到了一鼓作气向终点冲刺的历史关头。
从政治担当看,这是中共十八大立下的“军令状”。从历史節点看,这是“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百年”。从千年目光看,“小康”概念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目前距离12月31日还有200多天。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掌握主动权。下一阶段政府工作怎么干,正是两会的重头议题。每年两会都有使命,今年两会使命非凡。
压力空前,形势极不寻常。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严峻复杂”“前所未有”之下,恰逢脱贫攻坚等“硬骨头”任务到了紧要关头。当此之时,我们不能有任何松懈,确保诺言兑现。
从有利方面看,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各领域建设成就卓著,2019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决定性基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具有充分条件、必胜信心。从不利方面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巨大,将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使中国外部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形势怎么看、目标怎么定、工作怎么干?中央政治局会议日前已经释放信号,而全国两会将给出更明晰的答案。
冲刺在即,凝聚民族力量。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以两会召开为标志,我们旗指全面小康,上下同欲冲刺终点。
每次灾难过后,人类都会汲取经验教训变得更加聪明。抗疫历程,中国制度优势极大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再度淬炼。带着巨大的自信、强大的精神,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历史责任,也是极大光荣。我们深知,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而名为“中国”的登山队,必须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有着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有了这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有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今年两会,极不平凡。中国人民,重任在肩。(人民日报海外版)
展现一个团结、坚韧、朝气蓬勃的中国
2020年的全国两会,大幕开启。两会推迟两个多月召开,体现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体现了科学态度、法治精神,体现了中国政治文明中蕴藏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精神内涵。
亿万人民对今年的全国两会有什么样的期待?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一份独特期待,14亿人的期待也一定会有非常多的交集。除了那些具体看点引发的期待外,我们还期待着,在非常时期召开的这一“非常两会”,展现出一个团结、坚韧、朝气蓬勃的中国。
2020年,本就具有特殊的历史方位——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得整个人类站到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目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严峻复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实现既定的历史目标的压力,化解突发的疫情冲击的压力,都扑面而来。
这一切,使得“2020年”的现实涵义、历史涵义,都更加特殊、异常厚重。 万千险阻在前,中国愈发团结。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从一开始,直至今天,充分体现着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再大的冲击、压力、难题,有14亿个肩膀并肩扛起。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30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讲的这段话,此时再读,令人更能深悟其涵义。
万千险阻在前,中国愈发坚韧。在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愈挫愈勇,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精神品格。复兴大业能走到今天,何尝不是因为中华民族拥有这份坚韧。
万千险阻在前,中国愈发朝气蓬勃。我们即将完成最后的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近在眼前。然而中华民族志存高远,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还要一刻不停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进击。
朝气蓬勃者,永远在攀登。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陡,不是非常态,而是常态。攀登者不会因前路更陡而失去信心,反而会被激起更大的勇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这么大的冲击,别担心,它压不垮中国,只会让中国的前进脚步更加坚定。
愈发团结、愈发坚韧、愈发朝气蓬勃,这就是今天的中国——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风雨无阻向前进,快马加鞭未下鞍。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看两会,看什么?看事、看人,更看精神。(央视新闻)
两会双语金句
●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It is imperative, and it is well within our ability, to ensure the food supply for 1.4 billion Chinese people through our own efforts.
●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
Through all these efforts, we, all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ve stood together in the most trying of times and built a Great Wall of solidarity against the epidemic.
●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Life is invaluable. This is a price we must pay, and a price worth paying.
●当代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
The Chinese people today have the ability and resolve to overcome all challenges before us.
●只要我们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As long as we stand together with the people through good times and bad and continue to forge ahead, we can surely fulfill the desir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for a better life.
●當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 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We will, without doubt, be able to make it through this challenging time. The horizons for China,s development are full of promise.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2020年全国两会大幕拉开,这次在特殊时期召开的两会备受关注。
两会看点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今年下一阶段如何做到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放松,推动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将是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此外,中国将如何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抗疫,相关决策与趋势也备受世界关注。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稳住经济基本盘、保障民生是核心目标。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怎样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战进入倒计时,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如期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加试题”考验,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建言献策。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如何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新阶段新航程奠定良好基础,代表委员的相关讨论成为重要看点。
加大民生保障兜底力度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集中智慧出谋划策,研究如何加大失业保障力度,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减负纾困,促进新型动能增长,推动服务业升级。此外,“就医难”“就医贵”如何进一步破解、垃圾分类如何落地、养老院建设如何加快等问题也是广受关注的话题。
审议民法典草案
民法典草案是一部全方位保障人民权益的法律。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对民法典草案进行审议,诸多涉及人民权益福祉的讨论成为热议话题。
应对外部环境
中央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同时也基于这样的判断,中国未来将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如何处理国际关系,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
展望“十四五”规划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筹谋“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当前新的内外形势下,如何擘画“十四五”发展蓝图,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两会时评
今年两会,极不平凡
5月21日起,中国正式进入2020年“两会时间”。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今年两会,极不平凡。
历史关头,年份殊为关键。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对中国来说,全面建成惠及14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同样到了一鼓作气向终点冲刺的历史关头。
从政治担当看,这是中共十八大立下的“军令状”。从历史節点看,这是“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百年”。从千年目光看,“小康”概念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目前距离12月31日还有200多天。充分利用时间,才能掌握主动权。下一阶段政府工作怎么干,正是两会的重头议题。每年两会都有使命,今年两会使命非凡。
压力空前,形势极不寻常。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严峻复杂”“前所未有”之下,恰逢脱贫攻坚等“硬骨头”任务到了紧要关头。当此之时,我们不能有任何松懈,确保诺言兑现。
从有利方面看,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各领域建设成就卓著,2019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决定性基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具有充分条件、必胜信心。从不利方面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巨大,将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使中国外部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形势怎么看、目标怎么定、工作怎么干?中央政治局会议日前已经释放信号,而全国两会将给出更明晰的答案。
冲刺在即,凝聚民族力量。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再出发。”以两会召开为标志,我们旗指全面小康,上下同欲冲刺终点。
每次灾难过后,人类都会汲取经验教训变得更加聪明。抗疫历程,中国制度优势极大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再度淬炼。带着巨大的自信、强大的精神,我们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历史责任,也是极大光荣。我们深知,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而名为“中国”的登山队,必须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有着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有了这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便有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今年两会,极不平凡。中国人民,重任在肩。(人民日报海外版)
展现一个团结、坚韧、朝气蓬勃的中国
2020年的全国两会,大幕开启。两会推迟两个多月召开,体现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体现了科学态度、法治精神,体现了中国政治文明中蕴藏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精神内涵。
亿万人民对今年的全国两会有什么样的期待?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一份独特期待,14亿人的期待也一定会有非常多的交集。除了那些具体看点引发的期待外,我们还期待着,在非常时期召开的这一“非常两会”,展现出一个团结、坚韧、朝气蓬勃的中国。
2020年,本就具有特殊的历史方位——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使得整个人类站到一个重大的历史关头。目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严峻复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实现既定的历史目标的压力,化解突发的疫情冲击的压力,都扑面而来。
这一切,使得“2020年”的现实涵义、历史涵义,都更加特殊、异常厚重。 万千险阻在前,中国愈发团结。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从一开始,直至今天,充分体现着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再大的冲击、压力、难题,有14亿个肩膀并肩扛起。
“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30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上讲的这段话,此时再读,令人更能深悟其涵义。
万千险阻在前,中国愈发坚韧。在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中国人民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愈挫愈勇,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优秀精神品格。复兴大业能走到今天,何尝不是因为中华民族拥有这份坚韧。
万千险阻在前,中国愈发朝气蓬勃。我们即将完成最后的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近在眼前。然而中华民族志存高远,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还要一刻不停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进击。
朝气蓬勃者,永远在攀登。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陡,不是非常态,而是常态。攀登者不会因前路更陡而失去信心,反而会被激起更大的勇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带来这么大的冲击,别担心,它压不垮中国,只会让中国的前进脚步更加坚定。
愈发团结、愈发坚韧、愈发朝气蓬勃,这就是今天的中国——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风雨无阻向前进,快马加鞭未下鞍。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看两会,看什么?看事、看人,更看精神。(央视新闻)
两会双语金句
●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It is imperative, and it is well within our ability, to ensure the food supply for 1.4 billion Chinese people through our own efforts.
●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
Through all these efforts, we, all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ve stood together in the most trying of times and built a Great Wall of solidarity against the epidemic.
●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Life is invaluable. This is a price we must pay, and a price worth paying.
●当代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
The Chinese people today have the ability and resolve to overcome all challenges before us.
●只要我们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As long as we stand together with the people through good times and bad and continue to forge ahead, we can surely fulfill the desires of the Chinese people for a better life.
●當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 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We will, without doubt, be able to make it through this challenging time. The horizons for China,s development are full of prom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