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促进班级建设多元发展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_l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以校为本”,完善班级家校合作制度
  (一)健全家校合作机制,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
  家校合作使家长重视教育,意识达成一致,是完善教育的首要和不可缺少的条件。民主型、引导型的家校合作方式也及时给学生更好的成长方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成长。
  班级制度建设紧紧围绕家校合作,家长学校定期召开校级家委、班级家委会议,对班级管理定期进行经验反思与总结,完善家校合作制度,不断提高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班级管理等规章制度的实施有效性。班级文化管理指导和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科学育人方法,树立家长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老师”的观念,促进班级管理多元发展。
  (二)发挥家委作用,引领班级制度建设
  每班家委代表组成校级家委会,学校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发挥管理合力作用。校级家委全程参与学校和班级管理,实时监控学校现状,及时传遍到每位家长。通过家校合作,一起讨论问题,集思广益,参与学校管理,为班级建设发展出谋献策,完善班级制度建设并落到实处。
  (三)“家校合作”常规化
  发挥家长学校阵地辐射作用,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更好地协助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学校通过开展家长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等形式,定期开展班级系列家长会讲座,邀请心理专家、民警、家长志愿者等开展活动,教育方式是家长大力赞同。
  (四)扎实有效开展家校联系工作
  明确的家校联系制度,促进教师不断转变观念,主动进行家访。让教师们认识到家访是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之间进行沟通联系的一个最佳载体,更是班级有效开展各项活动的有利条件。在家访中发现学生和家庭的实际困难,彼此真诚交流,共同教育。
  二、班级活动文化建设,提升班级凝聚力
  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能融洽亲子关系。每学期学校开展的开放日或校本课程、校运会等,家长们主动热情参与,给孩子榜样力量。亲子活动是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进行的一项活动,激发家长与孩子积极参与的热情,融洽亲子关系。亲子活动后,每位家长和孩子都需要互相写感言信,互相学习。班级活动极大地彰显班级制度的效力,使得亲子教育水到渠成。
  (一)传承学校传统项目,开展特色活动
  学校有毽球队、健美操队、跳绳队、田径队、醒狮队,有充满惠爱特色、广府特色、校本毽球特色的大课间体育运动,增强了师生的体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二)“書香家庭”“惠爱之星”评选活动
  定期开展“书香家庭”“惠爱之星”评选活动,学校积极开展智慧阅读活动,通过读书节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大人一起读”和智慧阅读平台打卡,评选出“书香家庭”“阅读之星”“惠爱之星”,好评如潮。
  (三)开展亲子活动
  学校精心设计学生的亲子任务:《给家长的一封信》《劳动小达人》《健康打卡记录表》《读一本好书》等都是亲子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并交流。活动提高了父母陪伴孩子的质量,密切了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校刊展示班级风采
  学校校刊《惠福源》给每位学生与家长共享班级成长风采,孩子享受学校学习的乐趣和亲子活动的感动,鼓励家校合作,多一些理解、配合和支持,提高孩子爱家爱校的荣誉感。
  (五)家长开放日深度体验校园生活
  根据班级管理制度要求,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开放日活动。家长通过听课观察、与教师直接交流等方式,参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暨美食节、学生才艺展示、学生成长礼等活动,全方位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足迹,商讨家校共育的办法。消除了家长对学校的误解,加强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三、以教师主导为中心,提高班级管理的精神文化
  在家校合作中,学校是核心,教师是主体,是家校合作活动的重要纽带。教师当好家校合作的研究者和家校活动的组织者,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校沟通和合作。为此,加强班主任培训,更新教师的班级管理模式及教育理念,发挥自身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
  (一)班主任工作形式多样化
  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家长会的模式,以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把传统的“批评会”变成“建议会”“沟通会”“探讨会”“表扬会”,让每个家长都乐意来开家长会,每个学生都期待家长会。家长会的形式由各班根据具体情况多样化展开。
  (二)“家校联系本”是加油站
  每位新生入学都会有“家校联系本”,促进教师对家长的沟通和认识:家庭信息,父母的期望,兴趣爱好,工作联系和备注等。“家校联系本”拉近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家长和班主任的关系,特别是特殊情况的发生,能及时沟通解决,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使得家校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三)及时发放“学生成长记录册”
  班主任每月给家长发一次“学生成长记录册”,每周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的品行、学习、生活等综合情况反馈,家长也要填写孩子在家表现。通过反馈单的交流,家长和班主任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品行表现,使家校教育步调一致。
  四、与时俱进,拓展班级环境文化空间
  (一)建设班级环境文化,营造和谐“家”氛围
  班级环境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根据收集的建议,分小组行动布置课室。教室环境净化和绿化,定期出版优秀作品展示,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
  (二)以网络为载体,拓展班级环境文化空间
  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以网络为载体,拓展班级与家长的互动空间。网络是现代社会最便捷的联络沟通工具,便于家长和学校随时随地沟通交流,促进家长和学校的相互了解,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班主任的欢迎。
  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班主任及时开通家校微信群,及时把学校班级信息有关的照片、文字、学生作品、教育方法、通知、共享学校各种动态实时活动。学生家长可以每天都上班级的微信,随时了解班级的活动,也可以将自己教育孩子的困惑和思考与其他家长分享交流。
  搭建“校讯通”平台。班主任通过“校讯通”平台及时与家长联系,每天将班级的作业要求、活动、学生表现、小结等情况以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家长,这种家校沟通方式快捷、有效、省时省力,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好评。
  经过学校、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不断地探索实践家校合作途径。既提高了家长教育的意识,也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形成了切合本校实际的、可操作的家校合作制度,使教育孩子步调一致,促进班级管理多元发展。家校合作共赢,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争当“新四有好少年”。
其他文献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习得适应个体终身成长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数学素养的养成,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就目前来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是大势所趋。小学生要提升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必
【摘要】低年级统编教材中编入的儿童诗,是低年段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多教师通常以理解及背诵儿童诗为目标,这不但损伤了儿童诗的情感性,而且打击学生的阅读兴趣。本文从现今开展诗教的作用及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及要注意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儿童诗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策略  儿童诗是开展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感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材料。
【摘要】童话世界无奇不有,能激发学生浓郁的阅读兴趣、增强习作自信。在小学语文中年段童话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探寻童话之美,感受童话创编之乐,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教师在读童话的过程中,能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好的思想,陶冶性情。  【关键词】童话教学;教学策略;童话创编  新编《辞海(1979年版)》中指出,“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
【摘要】采用問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学生运动习惯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影响中学生身体形体的原因,并对中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运动习惯;身体形态  青春发育期是人生道路上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增强体质、塑造体型、提高心理健康的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而这个时期的体育锻炼对人的一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要】小学生的德育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德育能够为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需要推出更多具有多元化和创新性的德育活动。同时,学校教育也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所以学校教育活动的展开也要需要家长的深层参与,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育,达到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小学多元互动型家长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必须要尊重家长的意见,教师也要争取获得家长的理解,而家长也要积极主动地
贵生课堂,就是以生为本的课堂,课堂教学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发展学生,成长学生。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组合作学习”既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也是“贵生课堂”重要的课堂组织形式。它能够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建构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间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随处可见,从而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
【摘要】德育追求的是在实践中完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从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追求和目标可以看出,德育管理是当前国内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构成与内容,和美育、体育、智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内容相辅相成、彼此渗透。学校工作对于学生健康成长而言具有导向作用,是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动力与关键。故学校需要予以德育工作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以初中班主任的视角为切入点,分析初中班主任
【摘要】本文通过对在体育课堂如何进行德育渗透的问题进行思考,得出的结论是:在备课、上课中加强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渗透德育的意识;上课时落实找准切入点、巧用适当的策略、强化教育点的行动,使德育渗透在体育课堂上能够层层落实、逐步推进。  【关键词】意识;行动;德育渗透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014
【摘要】我国的现代教育体系一直处于不断完善当中,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数学是小学阶段课程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了教师所面临的一项课题。游戏是一种深受小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将其实际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就以游戏为载体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活动的相关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  【关键词】
【摘要】社会发展所趋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而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是立本之基,梁启超素质教育对于当今时代的作用尤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教育;素质教育;德育智育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4年(光绪十年)中秀才。1885年入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