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往往是选自史书的人物传记,而且多为官吏的传记,常涉及其人宦海生涯中的升迁、调转、罢免等事,了解一些常见的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用语,对于准确把握人物生平、宦海沉浮,进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翻译能力大有裨益。常见的表官职变更的“专业术语”有以下几类:
一、表授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宋史·辛弃疾传》)。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李密《陈情表》)。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即位,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新唐书·魏征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授:授职。如“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宋史·辛弃疾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起:任官。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元史·贾鲁传》)。
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梁启超《谭嗣同传》)。
二、表升官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赐:赏赐给大臣爵位、官职。如“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三国志·司马芝传》)。
策:帝王封臣下。如“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出:特指出仕、出任,即由家居而出任官。如“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周易·系辞上》)。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如“,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南史·何远传》)。
陟:提升官职。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升:升迁官职。如“名因文著,位以才升”(白居易《祭卢虞文》)。
晋: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诏进逖为镇西将军”(《晋书·祖逖传》)。
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如“评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贾谊传》)。
赏:一般由皇帝专门特旨颁布,赏赐给大臣爵位、官职。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
三、表贬官
贬:①降低官职,降级。如“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三国志·诸葛亮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出:还作“(官吏)外放、外调”讲,即由京官改任地方官(与“入”相对,古人—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御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放:—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放宁夏道”(《谭嗣同传》)。
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迁:还作“流放、放逐”讲。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
迁客:被贬在外的官吏。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
左除: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裴延龄传》)。
左降:降职。如“收洛阳令下狱抵罪,司隶校尉、河南尹皆左降”(《后汉书·和帝纪》)。
左转:降职。如“(任延)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后汉书·循吏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四、表免官
罢:免去官职,罢免。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如“(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晋一》)。
绌:通“黜”,罢免官职或降职。如“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史记·屈原列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免:罷免官职。如“王陵遂病免归”(《史记·吕后本纪》)。
五、表调动
调:调动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补:补任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徙:调动官职。如“徙齐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转:官职调动。如“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改:改任官职。如“(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宋史·范仲淹传》)。
下车:泛指官吏初到任。如“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后汉书·刘宠传》)。
视事:官吏到职工作。如“时东郡未平,纯视事数月,盗贼清宁”(《后汉书·耿纯传》)。
六、表辞官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宋史·包拯传》)。
告老:官员年老辞职。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陈太丘碑文》)。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后汉书·王龚传》)。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一、表授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宋史·辛弃疾传》)。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李密《陈情表》)。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即位,拜谏议大夫,封巨鹿县男”(《新唐书·魏征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授:授职。如“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宋史·辛弃疾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起:任官。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元史·贾鲁传》)。
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梁启超《谭嗣同传》)。
二、表升官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赐:赏赐给大臣爵位、官职。如“明帝即位,赐爵关内侯”(《三国志·司马芝传》)。
策:帝王封臣下。如“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出:特指出仕、出任,即由家居而出任官。如“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周易·系辞上》)。
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如“,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南史·何远传》)。
陟:提升官职。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升:升迁官职。如“名因文著,位以才升”(白居易《祭卢虞文》)。
晋: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诏进逖为镇西将军”(《晋书·祖逖传》)。
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如“评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史记·贾谊传》)。
赏:一般由皇帝专门特旨颁布,赏赐给大臣爵位、官职。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
三、表贬官
贬:①降低官职,降级。如“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三国志·诸葛亮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出:还作“(官吏)外放、外调”讲,即由京官改任地方官(与“入”相对,古人—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御使,遂窜南夷”(韩愈《进学解》)。
放:—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放宁夏道”(《谭嗣同传》)。
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迁:还作“流放、放逐”讲。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列传》)。
迁客:被贬在外的官吏。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柳宗元《送李渭赴京师序》)。
左除: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裴延龄传》)。
左降:降职。如“收洛阳令下狱抵罪,司隶校尉、河南尹皆左降”(《后汉书·和帝纪》)。
左转:降职。如“(任延)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后汉书·循吏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四、表免官
罢:免去官职,罢免。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如“(晋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晋一》)。
绌:通“黜”,罢免官职或降职。如“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史记·屈原列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免:罷免官职。如“王陵遂病免归”(《史记·吕后本纪》)。
五、表调动
调:调动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补:补任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徙:调动官职。如“徙齐王信为楚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转:官职调动。如“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改:改任官职。如“(范仲淹)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宋史·范仲淹传》)。
下车:泛指官吏初到任。如“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后汉书·刘宠传》)。
视事:官吏到职工作。如“时东郡未平,纯视事数月,盗贼清宁”(《后汉书·耿纯传》)。
六、表辞官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宋史·包拯传》)。
告老:官员年老辞职。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丘山,悬车告老”(《陈太丘碑文》)。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后汉书·王龚传》)。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仕”(《新唐书·白居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