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只有多元化,才能与时俱进。作为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其教学重点应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学生各自的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计算机文化基础》 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本课程属于课时比较多、量大面广的通识课程。教育部早在1994年就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制定了明确目标,原因在于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该门课程普遍受到重视。该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普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并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由于各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让有基础的学生不感觉是旧菜冷吃,让没有基础的学生感觉学习不是特别吃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教学方法的探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的执行者,老师如何更好地教学是值得永远探索的一个课题。要在不断实践中改进、推进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就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一些探索:
1.推行分层次教学
由于扩招带来的学生生源分布广、水平参差不齐,按照传统的自然班级授课方法,必然造成“两头吃不饱”、“进度难掌握”等一系列新问题。采用分层次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根据个人情况在学习深度上进行选择,也可以更好地执行教学内容,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
2.基础和前沿相结合
因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公共基础课,从深度和广度上没有太多限定,如何更好的把握学习进度,既让学生感觉学习有意义,又不觉得枯燥,确实是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将计算机文化跟专业前沿结合起来,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3.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受益终生。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设计有针对性的综合题目,提高学生组织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要求学生结合个人专业和兴趣,写一篇论文,并做成幻灯片。这样的“任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检索、概括总结及组织文字的能力,同时也是对 Word 、Power Point 教学内容的巩固,教师主要是在一些思路上给予指导,使得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
总之,结合专业制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内容,实施以应用为目的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解决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问题,可以适应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不同要求,充分体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所应具有的注重应用、宽度优先、符合社会需要和灵活机动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计算机文化基础》 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所涉及的学生人数多、专业面广、影响大。本课程属于课时比较多、量大面广的通识课程。教育部早在1994年就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制定了明确目标,原因在于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后续计算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该门课程普遍受到重视。该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普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并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由于各地区经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让有基础的学生不感觉是旧菜冷吃,让没有基础的学生感觉学习不是特别吃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教学方法的探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的执行者,老师如何更好地教学是值得永远探索的一个课题。要在不断实践中改进、推进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就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一些探索:
1.推行分层次教学
由于扩招带来的学生生源分布广、水平参差不齐,按照传统的自然班级授课方法,必然造成“两头吃不饱”、“进度难掌握”等一系列新问题。采用分层次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根据个人情况在学习深度上进行选择,也可以更好地执行教学内容,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
2.基础和前沿相结合
因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公共基础课,从深度和广度上没有太多限定,如何更好的把握学习进度,既让学生感觉学习有意义,又不觉得枯燥,确实是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将计算机文化跟专业前沿结合起来,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3.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受益终生。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设计有针对性的综合题目,提高学生组织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要求学生结合个人专业和兴趣,写一篇论文,并做成幻灯片。这样的“任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检索、概括总结及组织文字的能力,同时也是对 Word 、Power Point 教学内容的巩固,教师主要是在一些思路上给予指导,使得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导地位。
总之,结合专业制定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内容,实施以应用为目的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解决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问题,可以适应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不同要求,充分体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所应具有的注重应用、宽度优先、符合社会需要和灵活机动的特点,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工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