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螺酮炔雌醇片(Ⅱ)治疗痛经的疗效与安全性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屈螺酮炔雌醇片(Ⅱ)用于治疗中国痛经妇女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屈螺酮炔雌醇片(Ⅱ)在中国妇女中进行的单臂、开放、干预性、多中心上市后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中的痛经亚组再分析,共526例受试者纳入痛经亚组。予屈螺酮炔雌醇片(Ⅱ)治疗6个周期,在不同随访时点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经期疼痛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观察使用期间的避孕效果、周期控制、出血模式及安全性。

结果

研究期间,屈螺酮炔雌醇片(Ⅱ)对痛经症状具有缓解作用,随服药周期的延长痛经严重程度逐渐降低,基线VAS为(49.5±23.7)mm,第2次访视时VAS为(32.3±24.9)mm,第3次访视为(20.7±19.4)mm,第4次访视为(18.4±18.7)mm,各访视时点所有的VAS相对于基线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期控制良好,从服药第2周期至第5周期,撤退性出血的发生率从93.9%(450/479)上升至96.4%(431/447),撤退性出血的时长由(5.7±2.7)降低至(5.4±1.8)d;经间期出血的发生率由9.0%(43/479)降至5.6%(25/447)。发生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92例,发生率为17.5%(92/526),主要为乳房疼痛、恶心、乳房肿胀、头痛、异常子宫出血等,研究过程中未发生死亡、血栓栓塞等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

屈螺酮炔雌醇片(Ⅱ)对于痛经症状的缓解具有显著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合理布局术后放疗与辅助系统治疗既可以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又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部分系统治疗与放疗的最佳时序已经证实,但仍有方案需要进一步明确。特别是新辅助化疗者术后巩固化疗与术后放疗同步治疗的安全性、HER-2阳性患者术后双靶治疗与术后放疗同步治疗的安全性、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同步放疗的安全性等有待于进一步明确。本文对乳腺癌术后放疗与术后辅助系统治疗的顺序选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精准影像学评估,决定了患者后续的临床治疗方式。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目前主要依赖人为主观评价,如何提升肉眼识图和主观诊断的瓶颈问题,是临床面临的重要、疑难问题。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学引导,有望提高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评估效能,为个性化制定后续治疗策略提供客观量化且精准的影像学依据。本文主要总结了目前临床常用的直肠癌新辅助疗效评
初级宇宙射线是来自于太阳和太阳系外的高能粒子,其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大气中的原子或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次级宇宙射线,次级宇宙射线是航空机组人员职业活动中受照剂量的主要辐射来源。航空机组人员是电离辐射暴露水平最高的职业人群之一,开展常规个人剂量监测或估算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宇宙射线辐射场成分复杂,航空机组人员受照剂量监测并不简单。寻找合适的剂量监测方法和了解航空机组人员剂量水平对于保护其职业健康具有重要意
本文报道发生于左侧大脑中动脉环形动脉瘤1例。患者女,39岁,头颅CT平扫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走行区见团片状密度增高影,左外侧裂池及邻近脑沟内蛛网膜下腔出血,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见一巨大环形动脉瘤。术中证实为巨大囊状动脉瘤伴中心血栓形成。
目的为了弥补胎儿辐射剂量学研究中双胞胎数字化模型的空白,本研究拟基于临床低剂量CT图像构建双胞胎可计算体模。方法采用阈值自动分割和手动分割结合的方式对孕妇患者的低剂量CT图像进行分割与标识,在3D建模软件中对分割后的母体轮廓、胎儿轮廓和骨骼等组织器官进行三维重建与曲面重构,再进一步依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89号报告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中胎儿发育数据构建胎儿内部器官。结果建立了全球
目的探究低剂量电离辐射对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静脉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183名放射工作人员纳入此次研究,按放射工种分组,其中介入放射学组37例、核医学组43例、放射治疗组48例和诊断放射学组55例。血清IGFBP-3浓度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4个不同工种组间放射工作人员血清IGFBP-3浓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目的评价辽宁红沿河核电站运行后对周边地区食品放射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3年至2020年核电站运行期间周边30 km范围内食品放射性水平的分析,对比核电站运行前后及对照点的放射性水平,评估核电站的运行对当地食品放射性水平的影响。结果当地食品中未发现131I、134Cs、60Co、58Co、110Agm等人工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40K均在正常本底水平,平
本文报道发生于肺动脉的黏液瘤1例。患者女,23岁,因间断咳嗽、咳痰1个月,加重伴气短半个月就诊。胸部CT平扫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见不规则形稍低密度影;肺动脉CT血管造影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管腔扩张,管腔内充盈缺损影。MR肺动脉增强血管成像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管腔扩张,管腔内异常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可见强化。病理诊断
目的测量碳离子束的微剂量谱并计算其相对生物学效应(RBE)分布,为放射治疗微剂量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绝缘体上硅(SOI)微剂量计对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提供的260 MeV/u的12C离子束流进行微剂量谱测量,测量所得的脉冲幅度谱经转化得到剂量分布,通过摆放不同厚度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组合,实现不同PMMA深度微剂量谱及RBE值的测量。结果测量得到不同PMMA深度下260 M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