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学习钱学森有关思想的心得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_an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这20世纪已近尾声21世纪翘首可望之际,回顾100年来,物换星移,世界上确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向传统的世界观提出了严肃的挑战,呼唤我们必须站在时代风云和科技革命的大潮中,以科学的世界观重新审视世界,认真思考。下面就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几个问题,学习钱学森同志的有关思想,谈几点看法,并以此向大家求教。
其他文献
<正> 1993年5月14日至16日,海峡两岸学者聚集一堂,在台北举办了“传统中国文化与未来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台湾方面的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台湾大学哲学系、政治大学哲学系和大陆方面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著名学者陈筠泉、朱德生、沈清松、傅佩荣等主持了会议。与会有11名大陆学者与250余名台湾学者。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邵玉铭教授致开幕词。会上,两岸学者就中国文化的传统、现状与未来走
<正> 明清之际,历史出现了引人瞩目的变迁。明王朝覆亡所引发的深沉反省意识,新的社会经济因素的艰难滋长,西学的东渐,实学思潮的萌动,等等,形成了远及清中期的文化震荡。社会文化的如上变迁,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冲击着传统的儒家价值体系,并使之发生了多方面的转换。一、走出内圣之境儒学演变到宋明时期,内圣逐渐成为主导的价值目标,儒学在某种意义上取得了心性之学的形态。相对于原始儒学而言,理学(宋明新儒学)对内在心性的完善确实予以了更多的关
<正> 在先秦诸子中,其学术观点遭到当时与后世的学者误解、指责、非难最多的恐怕要数公孙龙。公孙龙生活于战国末期,赵国人,曾为平原君的门客,大约生卒时间是公元前320至250年。他的著作据史料记载有14篇,但是留传至今的只有6篇,即《迹府》、《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名实论》。其中《迹府》是其弟子所编纂的他的传略。对公孙龙的评述,历来贬词多于褒词。例如,《庄子·天下》篇中说:“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
<正> 实践的过程正是主体与客体不断矛盾又不断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达到对世界的真理性的把握,使得人的活动合乎客观规律。同时,由于主体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毛泽东语),使得其活动也是一个合乎自身目的的过程;人总希望把世界的现实状态改变成自己所期望的状态,而不希望把它变成一种“异己物”。只有这样,
<正> (一) 三支论式和三段论关系方面的“相同说”和“部分说”三支论式和三段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术界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陈那三支论式和三段论实质相同。如有的著作中写道:“陈那的因明三支和逻辑三段主要在前提和结论的次序
<正> 在现代归纳逻辑多种类型的理论中,汉斯·莱欣巴赫(Hans Reichenbach,1891—1953)的归纳逻辑理论是一种颇具影响的重要理论。莱欣巴赫是现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在概率理论、几何学、时空理论等许多方面的研究中都卓有建树。他是频率概率论的代表人物,他的归纳逻辑理论就是建立在频率概率论基础之上的。莱欣巴赫的归纳逻辑理论系统地表述在《概率理论》(Wahrscheinlichkeitslehre; Leyden,1935)一书中。本文根据该书1949年的英文再版本,主要就莱欣巴赫对
<正> 科学进步问题牵涉到科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论问题。无疑,对科学进步的合理性作出合理的辩护是一件高难度的、极为有意义的工作。林定夷同志以实现这一任务为己任,继其著作《科学方法概论》之后,又著述《科学的进步与科学目标》(以下简称《进步与目标》)一书。现在,这本专著也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篇文章指出,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理论,其宗旨和归宿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并着眼于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教训,强调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科学技术,不是单纯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荣辱的重大政治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变革作用,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防止“和平演交”,并不是互不相干或可以互相取代的两件事,而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应当说,这是发人深省的。全面而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对科学
本文认为,非决定论在20世纪成为一股影响颇大的国际性哲学思潮,有着复杂的历史的、科学发展上的、社会的原因。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非决定论思潮泛起的社会文化背景:从根本上说,非决定论泛起是经典科学向现代科学转变所引起的逆向伴生现象,是机械决定论衰落所引发的理论混乱的必然产物;对哥本哈根学派的哲学思想进行简单化的理解和错误概括,即把哥本哈根学派对机械决定论的抛弃简单地理解为对决定论的抛弃,进而错误地把哥本哈根学派归结为非决定论,这是非决定论泛起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无视爱因斯坦决定论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全盘否定
<正> 量是否具有层次性呢?在现行的哲学理论中,量是作为与质相对立的范畴来认识和定义的,它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例如,新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是这样定义的:“量是质的等级、规模、范围和结构的表现,是事物可以由数和形来表示的规定性。”可是在现代数学研究对象的概括中,却尖锐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本文尝试从理论和数学实践方面,论述量的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