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撸猫简史

来源 :意林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zi229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60年,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猫死了。捧着爱猫“霜眉”的尸体,朱厚熜强忍眼泪,宣布要用道教礼仪设坛祭猫。内阁重臣们跪倒一片,口中高呼“此举非明君所为”,朱厚熜瞥了一眼他们,目光阴鸷,又颁了一道口谕:用金棺葬猫。
  魂幡飞扬,紫禁城的宫女侍卫低头缩在角落,大气也不敢喘。一群身穿丧服的太监簇拥着金棺走来,其中四人抬棺,另两人扬幡引路,时不时地高声唱念,每一个音都透露着庄严肃穆,不知道的还以为里面躺着的是哪位贵人。除了太监尖锐绵延的哭腔,整座紫禁城只剩寂静。
  长长的送葬队伍缓慢移动着,跋涉了几个小时后,目的地万寿山终于到了。送丧的众人小心翼翼地将这口纯金的棺材,埋在了万寿山北坡,并立了一块墓碑,碑上赫然印着三个苍劲的大字:虬龙冢。从此一代名猫落土于此。
  金棺厚葬并不足以安慰朱厚熜失去挚爱的悲痛,他又办了一场作文大赛,要求大臣们为他的爱猫“荐度超生”。可能是这个命题作文着实超纲,征集到的文章没有一篇能叫朱厚熜满意的。
  直到一个叫袁炜的大臣挥笔成章,呈交了一篇文采飞扬的祭文,文中一句“化狮为龙”让朱厚熜大为赞赏。皇帝大手一挥,袁炜的命运也就此开挂:从区区一个礼部学士直线升职为吏部侍郎,没过多久又升宗伯,加一品,入内阁。其晋升之速,前所未有。
  说起来,袁炜不是明朝第一个因为猫而加官晋爵的人,明仁宗那会儿,一介布衣杨士奇靠“静者蓄威、动者御变”“乐我皇道、牙爪是司”几句话,也同样平步青云。万历年间,史学家沈德符带着嫉妒的语气感叹:就凭只猫,袁炜和杨士奇居然都能在半年内飞黄腾达!



  万历皇帝朱翊钧,沿袭了明朝皇帝世代的猫奴基因,他沉湎于养猫,皇宫里猫的数量泛滥。几百年后,有一些学者试图分析明朝衰亡的本质原因,有人则把这锅放在了猫身上。
  嘉靖皇帝金棺葬猫、袁炜凭咏猫升官、万历皇帝沉溺养猫的故事,其实只是两千年中国猫文化里一个个小小的缩影。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猫从捕鼠的家畜,先是变成文人的宠物,后又晋级为大众的“猫主子”,仿佛沿着一架长长的梯子,慢慢地爬到了食物链顶端。
  万事万物,皆有溯源,中国人撸猫热潮所代表和映射的东西,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古为猫狂:中国猫奴演化简史


  中国文人爱猫,像是一场能穿透时空集体式的不约而同。而在历代猫奴中,宋代文人尤爱咏猫、画猫和撸猫。
  宋朝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和城市都邑的繁荣发达,是撸猫热的直接动因: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对享乐的追求与日俱增,猫成为权贵和富人们消遣赏玩的工具。
  南宋时期的杭州出现了宠物市场,猫窝、猫粮、改猫犬(给猫做美容)等猫相关产业链齐全,花样招数不比现代少,猫的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宋代文人雅士对猫的喜爱,直接传递给了明朝。明朝除了皇帝们大都是猫奴外,普通百姓也对猫喜爱有加。
  到了近代,中国文人越发对猫痴迷。民国时代的名人猫奴,足以列一张很长的单子:老舍、丰子恺、徐悲鸿、徐志摩、胡适、杨绛、钱钟书、林徽因、季羡林、冰心……除了鲁迅先生,几乎没有作家不爱猫。此间大量关于猫的文学作品,让猫彻底脱离原本的身份,逐渐符号化。

全民萌宠:云养猫的流量时代


  如百度百科上所解释的,云养猫是指因为家庭条件或者环境因素等不能养猫,每天以看网站、论坛,或使用App查看猫咪图片、观看猫咪视频来满足养猫欲望。当猫在中国经历了近两千年温水煮青蛙式的温暾进阶后,现代云养猫人群的涌现和持续增长,开启了属于猫流量的时代。
  在知乎上,猫的关注超过33万人,话题超过5万,而狗的关注不到20万,话题不足4万;贴吧上,猫吧聚集了214万人,狗吧只有109万人;最悬殊的差距出现在微博上:猫的话题阅读量超过11亿,而狗只有1亿。
  原因不难推导:从资金上来测算,养狗需要耗费的财力几乎是猫的3倍;从空间上来测算,养狗需要主人有更大的房子;从精力上来测算,养狗需要主人一天至少兩次带出户外活动。因此,养猫和养狗出现分化的原因很骨感:没钱、没房、没时间。
  除了金钱、房子和时间因素之外,年轻人热衷养猫还跟一整代人的心态有关。
  不论是在网上吸猫,还是各种群体舆论的发声,中国年轻网民的这种自发式集体行为,其群体特性其实和近来引发热议的“空巢青年” 群体非常相似。数据显示,单身、远离家乡、年龄在29~39岁的青年是云养猫的主力人群。

猫型社会:老龄化结构的宿命


  很多批判学派的人认为青年人“吸猫成瘾”是一种扭曲的猫文化现象,甚至有的学者将该现象定义为青年亚文化的缩影,是主流文化开始退潮、个性文化张扬的征兆。这些批判猫文化的人不明白,推动中国年轻人吸猫成瘾的力量,是人口结构,而非其他。
  一些没有宠物或者没有养宠爱好的人应该想不通这个情况的合理性:宠物主人宁肯自己吃泡面,却为一只猫买50块钱一罐的进口罐头。如果加上“独居”“租房”“空巢”的大前提,相信这个命题就显得合理多了。
  为什么偏偏是猫?有一个理由十分冠冕堂皇:猫的行为特征符合青年人的自身价值追求——不打扰、不麻烦。
  此外,几乎所有宠物研究报告都有同一个结论:超过70%的人养宠只是为了陪伴。
  不同于古代文人养猫为捕鼠,不同于近代文人养猫为寄情,对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代中国来说,养猫恐怕已经成为很多青年人的首选,事实上,不管愿不愿意承认,猫已经是这一代年轻人能够享受到的最廉价的陪伴。
其他文献
林语堂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所罗门王,他是智慧的象征,但对他的儿子却一筹莫展。  此语甚妙,其实不管是否智慧,父亲面对儿子,或儿子面对父亲,都有一筹莫展的时候。  有一部纪录片叫《迁徙的鸟》,和鸟一样,人的迁徙也总是有理由的,很多人因有跳出农门的机会而欢天喜地,就像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说,我奋斗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咖啡是个表象,香美,但有苦涩的底子。然后,继续奋斗,成家立业。蓦然之间,人到中
期刊
金刚很恋旧,一条牛仔裤穿六年,一个钱包用了快十年。他有任何古董我们都不觉得稀奇,就连高中时玩的三角洲游戏,他也坚持在玩。  金刚问我:“你知道三角洲有什么独特之处吗?”我摇头。  “三角洲和别的游戏不一样,它先是赋予了你一个士兵的身份,这也就给了你责任,你要带着士兵的荣誉和信念,去完成任务,击杀敌人。” 接着金刚甩了一下自己的万年油头,又一字一顿地讲,“所以我得想办法给芭比幸福,这也是我的责任。”
期刊
在塔门尔图牧场,四个家庭的羊混在了一起。也许人分不太清楚,但人家羊心里有数。谁和谁与自己是一拨的,绝不会搞错。誰都愿意和熟悉的伙伴挨在一起走,于是,哪怕已经混成了一群,也一团一团保持着大致的派别。  出发的那天,大家才把四群羊分开。男人们骑着马猛地冲进羊群,将它们突然驱散开来。慌乱中,羊各自奔向自己认识的羊,紧紧跑在一起,于是自动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几个群落。然后大家再将这几群羊远远隔开。女人和孩子们
期刊
我的糖糕死了,它才五十天大。一切来得太突然,我还没来得及消化拯救一个生命的感念,就收到了糖糕的死讯。  糖糕是只猫崽,孟加拉豹猫,在四姐弟中排行老大。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出生时它仿佛并不太愿意来到这磨难的尘世。  在一行姐弟中,糖糕犹豫着第一个冲出产道,却是最后一个睁开眼的,这也许也是它体弱的原因之一。在这场生长的赛跑中,原本老三显得慢那么半拍,老大和老四很快以体型领跑,就在我为老三忧心之时,老大渐
期刊
大快朵颐,北京土话叫“甩开腮帮子吃”。“朵”指咀嚼,《周易·颐卦》中说“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形容人大口吃得痛快。现在人们吃饭注意吃相,大快朵颐的场景难得一见。不过电视上常出现NBA黑人球员嚼口香糖的情景,透着一股身体强健满不在乎的劲儿。  颐的繁体字“頤”,右边是“頁”,象征头项,与头面颈项有关的字大多用它作偏旁部首;左边是“巸”的省略字,“颐”的本义是下巴。在甲骨文和小篆中,“颐”左边像竖起的
期刊
大腿  化学课上,老師讲人造纤维:“我们日常见到的丝袜,就是人造纤维尼龙材质的,那么你们知道,是什么东西使尼龙丝袜富有弹性吗?”学生大声回答:“大腿?。”游戏环境  现在上数学课的感觉就是:数学老师扔给我们一些初级装备,教会我们几个初级技能就让我们去打BOSS(大头目)。  我们打不过,她就用她的满级装备打给我们看……  天哪!这种游戏环境下我竟然充了九年的钱!
期刊
古典诗词大概分三类。其一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一首诗,没有杂念,甚至没有任何寄托,只是把世间的美好事物,通过语言描述出来,尽是一派天真。这样纯粹的诗,读来实在可爱。其二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李白写它的时候,正是酒兴正浓的时候。这一类诗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情绪,或激越,或哀婉,饱满而赤诚,像音符一般,或宕逸,
期刊
无事肠相见,这几个字确实挺惊的。当然不是说学小六为了证明只吃了一碗粉一见面就要“搜肠刮肚”,那画面残忍不说,还真就“再也不见”了,只是对于内脏死忠粉,尤其是肥肠爱好者而言,能坐在一起享受这肥肠的,绝对是生死之交。  惊蛰万物生,饮食清淡为宜。开春便如此“重口味”似乎不合常理,如此这般或许只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万物生的季节里馋虫也苏醒了,第二……你和嗜肥肠者讲什么常理呢?陈晓卿自爆在汶川余震时自己在江
期刊
对于80后、90后来说,家谱似乎已经是个陌生又遥远的词,但在老辈人的生活里,它却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而说到家谱,不得不提一下福建人的家谱,因为它们实在是太长了…… Part.1独属于福建人的吹牛资本  拥有超长家谱的第一大優势,自然就是“凹造型”。  作为福建八大姓氏之一的“林”姓,人才辈出。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民国“女神”林徽因就根系福建闽侯林氏,而她的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年间的进士,身列翰林之选,父亲
期刊
梨花树下卷丝轮 随风纷纷  谁裁木鹊一缕魂 落别村  风影无心惊扰了 对棋人  幔里和诗 怕春雨成盆  玉指揽风风不住 茜纱窗昏  舟上摇波波不停 渡影重温  错认庭前过马人 醉几分  一抹笙香 吹梦成真  风筝误 误了梨花花又开  风筝误 捂了金钗雪里埋  风筝误 悟满相思挂苍苔  听雨声 数几声 风会来  上元溪旁点烛荷 千盏承诺  怎捱雾锁红尘客 阴差阳错  阳台梦中风几里 又几何  梦醒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