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转化差生也就成为众多家长和教师探讨的课题,从本人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提高,如何用“学会会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他们的学习是本文探索的主要问题,现把我的做法和体会提供给大家以切磋和探讨,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差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差生转化
差生的转化工作是非常艰苦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数学学科的差生转化工作中,对于差生的客观认识及评价是实施转化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端正对待差生的态度,用“欣赏”和“激励”的眼光对待他们,因为每个差生都有闪光点;用无私的爱心帮助他们,积极地研究他们,鼓励他们,千万不能放弃他们,要始终坚信除非他们弱智或有疾患,否则都可以变为合格生的。其次是要對差生有一个恰当、准确、客观的认识,只有认真研究和分析差生的特征、形成原因、结构类型,才能对症下药,实施有效转化;再次是要有不怕失败,不怕麻烦,持之以恒的精神。另外还要注意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使他们得到转化。
一、初中数学差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差生自学能力差。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根据教材中的叙述正确回答问题,分不清楚掌握了哪些,找不出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读书被动,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自觉性差。
2、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无所事事。解题没有过程步骤,或逻辑不清。他们对问题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应付差事,遇到困难不想办法解决,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二、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差生转化工作是否有效的基本保证
数学成绩差的学生,除了数学知识学得模糊不清或根本就没学外,大多数同学都伴随有不喜欢数学、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守纪律、作业不完成或抄袭、生活中也非常懒惰等不良习惯。所以学生的习惯培养是差生转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计划有目的、要严格要求、力度要大而且要坚持不懈。关于这个方面我的做法是:我首先写一个习惯培养的草案,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要求、自习课要求、作业要求、预习和复习要求以及各个要求相关的考核标准。我把草案打印出来分发到每一个要补差的同学手里,给一天的时间让他们先认真熟悉其内容后再把他们召集起来对草案进行讨论和商量,一条一条修改和完善,我把完善后的内容又让这些同学人手保留一份。这样让学生参与进来制定最大的好处就是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愿意执行,相当于他们自己制定的法规自己来遵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叫做减少了排他性。最后我才把这些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选出组长对本组情况进行记录,两个或三个同学形成相互监督联盟,每周由我亲自查看记录本,严格按讨论好的方案标准进行奖惩。这样做让习惯的培养有了具体的操作平台,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标准可依,他们做起来会更容易一些,老师执行起来也会轻松一些。以前我经常是嘴上提要求或是学生出现问题了才处理,自己觉得很累可又没多少效果。现在这样做比以前轻松多了,感觉效果也不错。当然,教学的每一天里都得关注这些学生,他们的不良习惯很多都比较顽固,反复现象也频频发生,所以需要的是老师的坚持坚持再坚持。
三、改进教法,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差生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差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镜头。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另外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比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再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凑成一平角,从而发现定理。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差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特别应注意差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耐心激励差生上进,增强学会的信心。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去说明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比如,讲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结合学生们喜欢的战斗故事,问学生“炮兵是怎样击中敌人目标的,站在大炮前面摆小旗的人起什么作用?”还可以告诉学生,学习了相似形的知识,我们不用过河就可以测出河对岸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只用一根标杆就可以测出某建筑物的高度,等等。从这些学生常见又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出他们没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把好考试关 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平时的测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简单的或布置过的练习、作业作为考试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能做到。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可使一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差生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州师范附小 731100)
关键词:初中数学; 差生转化
差生的转化工作是非常艰苦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数学学科的差生转化工作中,对于差生的客观认识及评价是实施转化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端正对待差生的态度,用“欣赏”和“激励”的眼光对待他们,因为每个差生都有闪光点;用无私的爱心帮助他们,积极地研究他们,鼓励他们,千万不能放弃他们,要始终坚信除非他们弱智或有疾患,否则都可以变为合格生的。其次是要對差生有一个恰当、准确、客观的认识,只有认真研究和分析差生的特征、形成原因、结构类型,才能对症下药,实施有效转化;再次是要有不怕失败,不怕麻烦,持之以恒的精神。另外还要注意方法,这样才能真正使他们得到转化。
一、初中数学差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差生自学能力差。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根据教材中的叙述正确回答问题,分不清楚掌握了哪些,找不出问题,不能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读书被动,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自觉性差。
2、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无所事事。解题没有过程步骤,或逻辑不清。他们对问题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应付差事,遇到困难不想办法解决,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二、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差生转化工作是否有效的基本保证
数学成绩差的学生,除了数学知识学得模糊不清或根本就没学外,大多数同学都伴随有不喜欢数学、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守纪律、作业不完成或抄袭、生活中也非常懒惰等不良习惯。所以学生的习惯培养是差生转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计划有目的、要严格要求、力度要大而且要坚持不懈。关于这个方面我的做法是:我首先写一个习惯培养的草案,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要求、自习课要求、作业要求、预习和复习要求以及各个要求相关的考核标准。我把草案打印出来分发到每一个要补差的同学手里,给一天的时间让他们先认真熟悉其内容后再把他们召集起来对草案进行讨论和商量,一条一条修改和完善,我把完善后的内容又让这些同学人手保留一份。这样让学生参与进来制定最大的好处就是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愿意执行,相当于他们自己制定的法规自己来遵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叫做减少了排他性。最后我才把这些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选出组长对本组情况进行记录,两个或三个同学形成相互监督联盟,每周由我亲自查看记录本,严格按讨论好的方案标准进行奖惩。这样做让习惯的培养有了具体的操作平台,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标准可依,他们做起来会更容易一些,老师执行起来也会轻松一些。以前我经常是嘴上提要求或是学生出现问题了才处理,自己觉得很累可又没多少效果。现在这样做比以前轻松多了,感觉效果也不错。当然,教学的每一天里都得关注这些学生,他们的不良习惯很多都比较顽固,反复现象也频频发生,所以需要的是老师的坚持坚持再坚持。
三、改进教法,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差生认识前提差、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坡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还要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差生的接受情况,必要时应该放慢镜头。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另外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比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再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凑成一平角,从而发现定理。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差生要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特别应注意差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及时予以鼓励,耐心激励差生上进,增强学会的信心。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去说明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比如,讲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结合学生们喜欢的战斗故事,问学生“炮兵是怎样击中敌人目标的,站在大炮前面摆小旗的人起什么作用?”还可以告诉学生,学习了相似形的知识,我们不用过河就可以测出河对岸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只用一根标杆就可以测出某建筑物的高度,等等。从这些学生常见又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出他们没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问题,能有效地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把好考试关 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平时的测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简单的或布置过的练习、作业作为考试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能做到。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可使一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差生目的。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州师范附小 7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