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可行途径——关于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若干思考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aoyan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可行途径。但由于多种原因 ,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本文论述了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可行性及其对策选择。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 ,最重要的是努力开发党内现有的民主资源 ,解决如何发展和完善党内民主的问题 ,以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
其他文献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对未来发展的共识,发展循环经济则是实现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但目前,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实践更多的是停留在生产领域和工业园区,而缺乏对人类经济活动中因供需失衡所造成的产品积压、滞销、报废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与环境重负的关注。本文利用作者提出的揭示人工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流动供需规律的“双剩余”理论,从生产与消费的供需均衡、结构等价出发,探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循环经济发展的机理与对策。
从对涅Pan一词的主要含义,它在印度佛教史上的形成、发展、影响及在中国的传播的考察,以及对佛教的涅Pan观念与婆罗门教的解脱观念之间的关联的分析,我们发现,佛教的许多基本理论都涉及涅Pan观念,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涅Pan观念有明显差别,涅Pan观念传入中国后在佛教界有较大影响,中国佛教宗派的不少重要理论都围绕涅Pan观念展开。
阮元在科学技术问题上并不是“以古为是”,也不是埋头于故纸堆而不躬身实践、不问世事、他坚持“实事求是”、强调“实践之道”、重视“实用之事”,充分体现了他的实学精神。然而他力主“西学中源”说,未能实事求是他认识、评价西方的科学技术,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这使得他的实学精神大打折扣。
二战后,科学技术研究领域最瞩目的变化是外在论取代了内在论。学者们不再仅局限于科学技术内部,而是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体学和人类学等问题角度对科技、高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个新的专门研究科技与社会的科目--科学、技术与社会学。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在经是高新科学技术的特征之一,也是科技研究从内在论转向外在论的根本原因。这是被历史所证实了的。二战后国外学者在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系统性成果,表明了这一领域由内在论向外在论转变的必然性。
人是类性、群体性和个体性的现实统一。制度深刻影响着人的属性,影响着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而人又毕竟是制度建立与变革的出发点和归缩。人的类性、群体性对应着生产资料公有制,人的个体性对应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当前我国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公有制、集体所有制和私有制相并存在的所有制形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将人的类的利益、群体的利益和个体的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其历史合理性是明显的。
金口河是北京金时期兴建的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先后经历过多次疏浚,又多次放弃,形成多个不同时期的沉积层。明初北京城南扩之后,部分河段被圈入城内,对当地的街道布局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国家大剧院工地等处金口河遗迹的考察,使我们对河道的变迁、沉积特征和消亡时间有了更多的认识,它不但可以以为当地的岩土勘察工程提供借鉴,而且可以促进北京城市建设史的研究。
本文指出由于习惯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致使学校审美教育在多音喧嚣的现实中陷入文化选择的困境并失语。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挑战 ,认为多元文化和谐平衡发展是当代人、当代社会应有的精神生态 ,学校审美教育要尽快走出狭隘、单一的文化选择 ,建立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以重铸国魂为价值体系的多元文化审美光谱 ,还学生一个清新、健康的精神生态环境
作为人群称谓的“民族”概念 ,与文明、文化等其他概念一样 ,刻意于统一定义或界定范围的探讨似乎难于一是。《古兰经》中对人群的称谓有多种 ,“民族”概念的内涵和判断依据是伊斯兰宗教文化裁定的。本文对汉译《古兰经》中的“民族”概念和阿拉伯语《古兰经》中的“Umma”作了适宜的辨析 ,以期准确理解《古兰经》中“民族”概念的特质 ,并为民族学等相关学科领域提供一个别样的视角。
冷战后 ,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政策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文主要论述这一变化的背景、内容及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政策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