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经口喂养表现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huawuq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早产儿经口喂养时的喂养表现,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从管饲转换到经口喂养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在参考国内外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早产儿经口喂养观察表,并经过专家的修订,前瞻性观察并记录2015年7月—2016年1月温州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9例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和完全经口喂养时的喂养速率和喂养成效。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不同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医学指数早产儿的喂养速率和喂养成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完全经口喂养时不同出生体重早产儿在喂养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医学指数影响喂养表现,随着喂养经验的增加,早产儿在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多有好的喂养表现,临床医护人员需根据早产儿病情等特点合理选择喂养方式,尽快促进独立经口喂养的获得。

其他文献
本文对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与感知控制的现状进行全面的综述和深入的探讨,为今后的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指导临床护理人员为冠心病患者制定更有效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以减少疾病复发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等提供理论依据,以期达到减少疾病发作,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目的探讨依据膀胱安全容量指导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脊柱康复科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定时间歇导尿,干预组采用膀胱容量扫描仪指导间歇导尿。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结果本研究第4周时,干预组9例建立反射性膀胱,对照组4例建立反射性膀胱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症状和集群现象,并探讨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市胸科医院确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安德森症状评估表(MDASI)和肺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ACT-L)调查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肺癌的症状群,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索症状群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
目的汉化住院患者自我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评价。方法在取得原作者同意后,对Self-assessment of Fall Risk Questionnaire进行翻译、回译及文化调适,确定量表中文版,测量量表的内容效度,并在我院护理单元对中文版《住院患者自我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检验。结果汉化并修订形成的《中文版住院患者自我跌倒风险评估量表》信效度较高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远程管理模式的接受程度,以期为下一步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 —9月参与高血压远程管理的患者10例,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进行非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提炼出主题。结果根据技术接受模型归纳出3个主题,包括:感知
目的探究病程日记对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导管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民航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05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预防感染的相关内容设计成病程日记,并由护士督导患者每日执行并记录。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
目的探讨改良型冰袋在急诊内科高热患者降温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 —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内科采用冰袋物理降温治疗的132例高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型冰袋物理降温,对照组采用传统冰袋物理降温。冰袋物理降温30 min后记录患者体温变化,并采用自设问卷收集资料,从患者体温下降幅度、皮肤潮湿率、冰袋移位率、依从性、满意度等
目的应用近红外可视化穿刺技术提高老年静脉穿刺困难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和老年医学科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160例行外周静脉穿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不借助任何辅助设备,评估血管采用常规的目视法及触摸法,凭借护士个人经验进行外周静脉穿刺。观察组借助于红外血管成像仪评估血管走形、深度,了解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淋巴瘤入院患者治疗等候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3月开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肿瘤内科以"缩短入院患者治疗等候时间"为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按照品管程序进行现况调查,并运用品管手法和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问题解析及真因验证,制定并实施相应整改对策。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淋巴瘤入院患者治疗等候时间由活动前的(182.47±22.41)min缩短至活动后的(97.7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