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扑动患儿射频消融治疗及临床资料分析

来源 :中华儿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0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心房扑动的临床特征以及射频消融治疗特点。

方法

病例观察性研究,选自2009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手术的50例心房扑动患儿(男37例,女13例)资料,年龄(6.2±3.5)岁,体重(23.7±13.5) kg;心脏结构正常患儿26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24例,其中22例为先心病外科矫治术后。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个月到7年,分析患儿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以及临床资料。分级资料应用t检验,分类资料应用χ2检验。

结果

50例心房扑动患儿发病年龄(4.2±3.3)岁。表现为持续性心房扑动42例(84%),阵发性心房扑动8例(16%)。心房扑动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8例(3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发病率在心脏结构正常组与合并先心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9%(7/18)比61.1%(11/18), P=0.239 5]。接受心房扑动射频消融49例患儿中,即时成功率为96%,随访复发率8%,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心脏结构正常的26例均为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大折返心房扑动;先心病外科矫治术后的10例(45%)为单纯三尖瓣峡部依赖的大折返心房扑动,4例(8%)为手术切口折返性心房扑动,8例(16%)为二者均参与形成折返的心房扑动。

结论

射频消融是根治儿童心房扑动安全有效的方法。心脏结构正常心房扑动与先心病术后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成功率和复发率无差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率也无差异。先心病术后心房扑动的发生机制可为经三尖瓣峡部的心房内大折返、手术切口折返或二者均参与形成折返。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儿童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14年4月收治的1例PC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男,11岁,生后不久开始出现反复咳嗽、鼻塞、流涕,病程10余年。入院体检:体重22 kg,杵状指,双侧副鼻窦区压痛,咽后壁可见黄色脓涕滴流,双肺闻及散在湿啰音。鼻窦CT提示双侧上颌窦、筛窦炎症,肺CT提示支气管炎合并左下肺支气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CHD)新生儿产科医院出院前的漏诊情况,为新生儿早期开展CCHD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首次诊治的CCHD患儿。将所有导管依赖型先心病和部分需要在婴儿早期治疗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纳入分析对象。分类变量(不同类型CCHD病种的检出率)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共诊治CCHD患儿1 036例,产前超声检出率
目的探讨儿童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预后。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7例儿童肺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影像以及病理表现,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本组均首诊于儿内科,症状例数:咳嗽6例、呼吸困难4例,发热、纳差各2例、胸闷、胸痛、跛行、腹胀及便秘各1例,未发现咯血、喘息或进行性消瘦的病例。体检:肺部听诊示5例单侧呼吸音减低,1例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