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焦虑如何解?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wx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年前的古人永远也想不到,这个世界上会流行这样一种恭维,既能赞扬对方的肉体美又能夸奖意志力,浓缩成三个字——你瘦了。即使是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的青年男女,或是公园里打拳跳舞的大爷大妈,也只有少数人对自己的身材表示满意。比起遍布手机、电视、广告牌上的A4腰和8块腹肌,镜子里的我们永远有尚需努力的空间,否则在万事皆内卷的今天我们可能“在第一眼就输了”。
  近几年得益于技术的腾飞,体脂秤得到普及,BMI指数(体重kg/身高m?)不再是丈量身材的金标准,人们开始关注体脂率这个和“看起来瘦不瘦”直接挂钩的指标。


体脂率

  如果按照荧幕上的审美,女性体脂率低到15%,男性低到8%才能被称作完美身材,但对于普通人来讲,如此少的体脂除了引来四周赞赏的眼光,也极有可能带来健康的损伤,比如免疫能力、御寒能力、力量水平的全面降低。大家很容易忽略的是,那些在荧幕、杂志上出现的模特或健美达人,通常是经由一整套工业体系打造后才被推送到我们眼前。一套完美的照片或视频,需要有布景、灯光、化妆、拍摄、后期,十几甚至几十个人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这些看起来司空见惯的映像,即使对于模特本人来说也不是生活的常态,而是精细雕琢后的作品。
  既然完美不是常態,为什么人们对身材的苛刻依旧与日俱增呢?要知道,人体在科学家眼里充满了神秘与奥妙,每个细胞、器官的精密运转是世上最好的电脑也难以企及的。它凝聚着时间的精华,即便“喝水也胖”的调侃也会暗藏着我们祖先的身体在远古时期为度过饥荒而作出的努力。
  在各种宗教中,神常常以自己的模样创造人类,换一种说法,便是人以自己的模样塑造了神的面貌。对身体的崇拜自古有之,大量的绘画、雕塑都展现出了前人心中身体的神圣与完美。进入现代社会后,医学的崛起为人们接近这份完美提供了高速通道,医美市场的膨胀已成为当下的热点议题。与此同时,网络的发达却将完美的标准变得更为统一且单一,女人要苗条到穿进小码,男人要高且肌肉发达正在成为所有人的审美准则。即使在对审美多样化呼声更高的欧美,大码女模特们也吐露出自身的困境:只有胖得好看才能成为商业宠儿,大家喜爱的沙漏型曲线,最终还是落到了腰要细上。


初期蝙蝠侠

  让饱受身材问题困扰的女性们稍微平衡一点的是,男性们也正在陷入这场焦虑。为了加快肌肉生长,蛋白粉、激素的使用开始流行,一些男性也选择以牺牲健康为代价,通过服用类固醇等具有风险的药物来追求身材的一步到位。实际上,尽管倒三角加腹肌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但它对荧幕的霸占也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在20世纪中期的影视剧中,超人和蝙蝠侠们只拥有极为普通的身材,在当今的主流审美看来甚至有一丝臃肿。到了21世纪,雷神和美国队长那如漫画版的肌肉线条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标配,甚至乐高玩具上都要为男性画出鲜明的人鱼线。
  然而,男性同女性一并焦虑,只是一种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自我安慰,真正得益的恐怕只有各类贩卖塑性产品的厂商。在商家无孔不入的概念灌输下,拥有完美身材不再仅仅是健康美丽的象征,它还代表着你的人格、你的地位,甚至鄙视他人的底气。在微博上居然频繁出现这样一种迷惑软文:“老板骂我没用,我一气之下使减肥仪一个月瘦20斤,酒桌上所有人围着我转,老板再也不敢对我颐指气使。”
  在自然界,生物的外在形态往往与生存环境相适应,身躯的灵活纤细常常是为躲避天敌,而强健的肌肉则为跑得快跳得高。那些仅仅为了向异性展示而不断被夸大的演化,有时反而造成了副作用。人们时常在森林中发现雄鹿的尸骨,漂亮的大角卡在树枝中,可以说它们的无辜丧命与雌鹿对大角的偏爱不无关系。但是那些没有被异性选中的个体失去了延续基因的可能,所以这份看似无用的美丽终究被延续了下来。或许在不久后的将来,医美成本的降低可以让更多人拥有身材定制的自由,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可以突破进化的时间限制,人们目之所及皆是小蛮腰与倒三角。但是,全体的完美即是平庸,很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的标准来标榜独特。换言之,减肥增肌可以消失,但焦虑依旧存续。
  当我们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时,首先需要分清楚它引起的是健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如果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身材走形,可以使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体能、平衡性、柔韧性等指标订制计划,类似于运动员完成相应的能力测试。这种方式目标明确,与他人的审视无关,只是我与我身体的合作。如果是由于担心他人评价引起的不满,那么这份焦虑反应的也许是对整体生活的不满,身材焦虑更多是这个整体不满的投射。即使以牺牲健康和大量金钱为代价,身材的改善也很可能永远在路上,因为他人的评价是模糊而摇摆的,完美二字如同水中明月般遥不可及。这个时候最好先停下脚步,学着接纳自己,毕竟身体是朋友而不是敌人,与他人的夸奖相比自我和解才是人生更重要的课题。
其他文献
直到来英国很久之后,我才知道下午茶是什么。一般来说,中国人很难把茶和下午联系在一起。如果茶是提神醒脑的工具,那么它多数时间应该出现在早晨和晚上,以及每顿饭的餐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也多是如此。如果茶是供文人赏玩的艺术,那么也不必非得下午。不论什么时候,只要端着茶盏,借鲁迅说的话,骚人墨客都会觉得“悲哉秋之为气也”。伤春悲秋,本是细腻敏感心灵的常态,而茶此刻不过是托物言志的点缀。我与茶  中国人对茶的
期刊
郭晓凤,1965年出生于北京,在北京市平谷区第七小学任教,参与环保事业11年之久.郭晓凤是一名老教师,虽已到五十知天命的年纪,但身体倍儿棒,精神劲儿十足,说起来这还要归功于她日常的出行方式.
期刊
刘海香,出生于1984年,就职于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参与环保事业8年.刘海香是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助理,同时也为行政庭党支部组织委员.她自2014年居住于顺义区牛栏山镇以来,一直以公职与党员的双重身份,在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中,坚守绿色生活理念,在思想上让绿色种子落地生根,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在行动上让绿色在身边开花结果.
期刊
又是一个开学季悄然而至,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是一个伴随着“双减”政策大力推行和疫情后时代网络教学大规模被应用的开学季.“双减”的要旨是希望通过减轻孩子们校内外的课业负担,给他们更多时间和空间玩耍与成长;网络教学扩大了教学的范围空间和方式,间接地也是给了学生们更多空间去参与学习和分配学习之外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可能有一个会让家长们都忧心忡忡的问题来了,自由的空间大了,那么孩子们能好好地把这个自由的部分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吗?孩子们的课外爱好中有很多主题,都是家长很陌生甚至是排斥的,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理解和帮助青少年安
期刊
最近尝试回顾了自己这一年多来自由职业的生活,可以说是乏善可陈。尽管备忘录上每天都记着各种各样要做的事情,回头去看,却零零碎碎什么也想不起,很多事情做了又断,断了又拾,结论是我动作太慢了,而时间过得太快了。只能安慰自己,不要以肉眼可见的产出来衡量任何一段时间的好坏。这样想来,给本刊写的专栏,竟然成了为数不多的一直在坚持的事,果然,外力的逼迫是十分必要的,尽管也常常有“就不再继续了吧”的念头从脑中冒出
期刊
侯畔,1985年出生于北京,现为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浣溪谷社区工作人员,参与环保事业7年.汽车是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但频繁的堵车、浑浊的尾气,使我们在安享便捷的同时,也一同承受着污染带来的严重影响,不知何时,穿行在车流中的人们脸上那厚重的口罩变得格外醒目,这一刻才顿悟,倡导绿色出行已是大势所趋.
期刊
邢艳青,1982年出生于北京,就职于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中心小学,参与环保事业4年.邢艳青坦言:“我的出行很简单,我在路上的大多数情况基本就是去单位和下班回家.早上上班,我会先骑半个小时自行车到车站,再坐四五十分钟的公交车;下班则反之,先坐公交,再骑车.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着.”邢艳青所描述的自己出行方式看似很朴实,但做起来并非容易.
期刊
姚雪垠住进复外大街22号楼大约是在1980年前后.因为这座楼是1979年才竣工的.1981年3月25日,姚雪垠致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信,留下的住家地址是:复外大街22号楼2门10号.rn1975年10月19日,姚雪垠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长信,汇报了《李自成》第二卷已经在一年前完成了初稿,还汇报了他的年龄,写作计划和愿望,以及以后工作的艰巨.这封信经宋一平转给胡乔木,再经胡乔木,请邓小平送到毛泽东的手里.11月2日,毛主席在患严重眼疾的情况下,在胡乔木说明情况的信上批示: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
期刊
《老北京的冰上时光》  郭磊著 任冬洁绘  北京出版社  2020年6月版  内容简介:本书于2021年9月入选首批“冬奥冰雪主题书单”。以绘本的形式讲述了从明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老北京冰上运动的12个故事。分别题名为冰床围酌、长河冰床、太液冰嬉等。这些故事既有古代宫廷的冰嬉,又有民间的冰床;既有冰上娱乐,又有冰上竞赛;既有公共冰场上的故事,也有学校冰场上的故事。这些故事共同展开了一幅老北京
期刊
田颖,1987年出生于北京,现为北京市昌平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一名工作人员,参与环保事业3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家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生活中,道路拥堵已成常态,尤其是早晚高峰,大部分时间都耽误在了路上,心情也随之变得焦躁.田颖说道:“其实,我们在使用私家车的同时,对空气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近几年,随着冬天的来临,天空逐渐变得朦胧起来,看似是雾,其实是霾,在室外待久了,呼吸都变得不通畅,鼻腔里都是灰尘,不戴口罩根本无法出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