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型号小线圈水模的MRI特征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o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型号MR小线圈的成像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内径分别为4、7及11 cm的Loop小线圈(简称为L4、L7、L11线圈),对Siemens标配NiSO4·6H2O溶液水模进行MR成像.采集T1WI、T2WI、三维反转稳态自由快速进动DWI (3D-PSIF-DWI)和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压脂序列(3D-FISP-FS)图像,测量不同线圈各序列距线圈不同深度(分别为0、1、2、3、4、5、6、7、8、9、10、11、12、13 cm)的信号强度(SI)、标准差(SD)及信噪比(SNR),并绘制深度-信号强度曲线及深度-信噪比曲线,比较不同线圈扫描获得图像的成像范围、SI及SNR变化.记录采用单独采用L11及与脊柱线圈联合应用图像的SNR,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L4、L7小线圈在0.2~2.2cm范围内成像信号强度逐渐减低,在2.2~ 4.2 cm保持较好的信号均匀度,L11线圈在5.2 cm范围内信号较均匀.L4、L7、L11小线圈最佳成像宽度分别为7.0、8.5、11.0cm.线圈直径增大,成像宽度、深度增加,接收的噪声亦增加,线圈中心至线圈边缘SNR逐渐减低.L11联合脊柱线圈使用,与单独采用L11相比,T1WI成像范围增加,但局部SNR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54,P=0.019).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受检部位个性化地选择相应型号的小线圈进行检查,并关闭其他线圈以提高SNR。

其他文献
原发于胃肠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罕见,占全部胃肠道淋巴瘤的4%~6%[1]。 PTCL临床进程凶险,对化疗反应差,5年生存率仅为10%~45%[1-2]。而国内缺乏对胃肠道PTCL影像表现的报道。笔者搜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PTCL共12例,探讨其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期刊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诊断小肠活动性出血的价值,以及显示肠道活动性出血的最佳单能量值.方法 离体猪小肠和微量注射器连接,分别设置7种注射流率(分别为0.500、0.400、0.300、0.200、0.100、0.050、0.025 ml/min)模拟活动性小肠出血.分别对上述模型进行普通模式及能谱成像(GSI)模式扫描,每个流率扫描5次.延迟15、40 s扫描分别模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普通模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较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患者生存质量。其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血栓形成造成局部脑血管闭塞,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预防再发。利用影像学早期界定梗死核心及缺血半暗带( ischemic penumbra ,IP)、指导临床个体化溶栓治疗及预测出血转化是目前AIS
期刊
影像引导肿瘤物理消融术由于具有创伤较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成为治疗肿瘤不可或缺的手段[1-2].物理消融术主要是通过物理的方法对肿瘤实施极冷或极热的温度来破坏肿瘤细胞,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物理消融技术包括氩氦刀冷冻消融,射频、微波和激光热消融等[3-4].这些消融技术尽管疗效确切、优点突出,但其主要缺点是对组织的破坏是无选择性的,即在消融区内除肿瘤组织外,正常的组织
期刊
目的 利用MR定量磁敏感图(QSM)对不同年龄正常人脑铁含量进行测量,观察其随年龄的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3.0T MR成像系统,对63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行常规MR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扫描,获得正常颅脑SWI未滤波相位图和幅度图,利用磁敏感图像成像与相位伪影消障工具(SMART)后处理软件对未滤波相位图和幅度图进行处理得到QSM,利用SPIN软件手工绘出磁敏感图中双侧额叶白质及灰质核团(
目的 :探讨儿童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 PMA )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3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PMA的MRI表现。男3例、女4例;年龄10~32个月,中位年龄21个月。结果肿瘤病灶边界清楚,6例位于下丘脑-视交叉-第三脑室区域,2例累及双侧颞叶,1例合并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NF-Ⅰ);1例位于基底节区。实性肿块4例,实性伴囊变3例。T1 WI中,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原发性肝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切除、经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消融治疗、放射治疗和中医治疗等[1]。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早期、准确及定量评估疗效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目前,评价肝癌疗效的标准,如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主要基于病变的影像形态径线改变进行判断[3]。随着对
期刊
期刊
对比剂是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影像对比度的物质[1].临床上碘对比剂增强CT扫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此项检查可以显示解剖细节,提供病灶精确的血液动力学信息,尤其是CT血管成像可以实现无创、快速、多模式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如何合理应用碘对比剂,使血管或实质器官达到最佳的增强效果,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比剂不良反应,是医师和患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应该规范碘对比剂在CT增强
期刊
目的 探讨迭代重建技术(AIDR 3D)在小猪胸部CT容积扫描中的可行性及维持图像质量的最适低剂量水平.方法 按小儿成长体质量标准表,依据0~3岁小儿体质量选择29只普通小猪进行640层CT胸部容积扫描.管电压80 kVp,采用sureExposure3D技术,每只小猪均进行常规剂量[噪声指数设置为10.0,A组]及4级不同水平的低剂量(噪声指数分别为12.5、15.0、17.5、20.0,分别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