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的智慧从何而来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74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 月份,我在美国看了几场电影,其中之一为《12 硬汉 : 解密的骑兵真实故事》( 12 Strong: The Declassified True Storyof the Horse Soldiers)。该影片依据美国作家斯坦顿(Doug Stanton)的传记《骑兵》( Horse Soldiers: The ExtraordinaryStory of a Band of U.S. Soldiers Who Rodeto V)改编而成。讲述了在 911 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 CIA 准军事官员与美国特种部队等人员被派往阿富汗执行消灭恐怖分子头目的任务。
  斯坦顿早年大学毕业于汉普舍尔学院(Hampshire College),后来在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获得了创意写作的硕士学位(MFA)。之后,除了在一些中学和大学讲授英语和做一些其他工作外,他开始从事写作,内容包括旅游、体育、娱乐与历史等。现在,斯坦顿既是一名编辑、记者,也是一位大学讲师和电影编剧,当然,他现在的最佳身份则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作家。
  他的两部作品《危险境地》(InHarm’s Way)和《骑兵》都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危险境地》曾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长达 6 个月之久,而且被美国海军列为海军必读书目。《骑兵》被改编了电影,由著名演员克里斯·海姆斯沃斯(Chris Hemsworth)和迈克尔·珊农(Michael Shannon)共同主演。他的第三本著作《毅高公司的奥德修纪》( The Odyssey of Echo Company)(毅高公司,也有翻译作“回音公司”)刚刚于 2017 年 9月出版发行。他的作品主要发表在《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书评》《华盛顿邮报》等美国各大主流媒体上,他也担任一家报刊的编辑工作。
  斯坦顿在 2009 年创办了“全美作家系列”(National Writers Series,简称 NWS)机构,主要邀请一些作家进行讲座,与读者见面,特别是中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还为对写作感兴趣的中学生提供进入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的奖学金。到目前为止,该机构已经邀请了 150 位知名作家、记者、编剧、诗人、思想家等前来讲座,包括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都前来捧场。现在,NWS 已经被很多作家、编辑、读者视为是美国顶尖的图书活动之一。
  在美国,斯坦顿算得上是一位公众人物,经常在美国主流媒体上露面。他的作品也经常被《华尔街时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等评论。由于他为美国军方和政府的相关部门工作,还有海外工作的经历,经验丰富,因此,他在全美各地的一些公司、图书馆、写作与图书俱乐部以及大学中做有关时事、国际事务、政治与写作方面的讲座,深受大家的欢迎。
  《骑兵》一书出版于 2009 年。该书一出版即获得人们的青睐,很快就登上了《今日美国》《华尔街时报》等众多媒体的畅销书榜。被《纽约时报》评为“优秀读物”,被包括《出版社周刊》(Publishers Weekly)、巴诺书店(Barnes
其他文献
对于日本,许多中国人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想说爱你不容易,想说恨你也不尽然。秦砖汉瓦、唐风宋韵,漂洋过海浸染了整个日本文化,日本人的根在中国,日本就像一个从中国分家出去的孩子;倭寇侵扰,甲午风云、卢沟晓月,数百年来历史上结下的仇雠,远不止一次,想赖都赖不掉;林林总总制作精良的日货,早已渗透进当今中国人的现实生活,想抵制也抵制不住……于是,仅在中国人内部,几乎从来就不乏仇日、憎日、反日的,也更有亲日、
一些经典的学说、著作和学者,因为顺应了某些现实的需要,往往容易被抽象成为神化的符号,由各种“光环”所笼罩,让人不能直观清晰地看到他本真的面貌。更因为这种日积月累的浅层甚至庸俗化评价形成了一些刻板印象,使人逐渐失去了探究本真的愿望,产生了对这些“神坛”上人物不同程度的扭曲和误解。“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若不是中唐韩愈以降对杜甫的推崇,这位潦倒一生、埋名一世的诗人也不会被后人所发掘而推为“诗圣”。
故宫出版社2013,年的出版目录中,有两本比较特别的书《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第二辑和《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第三辑。说特别是因为,2003年,丛书的第一辑即面世。同年,第一辑的选编者,我的父亲朱家溍先生辞世。十年前,对于一个庞大的档案整理工作尚不能有一个出版规划,只在一个开放性的书名格式上——“第一辑雍正朝”——预示着丛书的可能性和选编者长久的心愿。  选编者、编辑者、出版形式在十年中都有很大变
公元1077年大年初一,一个风雪交加的新春佳节,伟大的苏东坡登上了壮美的表海亭,顶天立地地站在了青州城的制高点,视全城如掌中。他极目远眺,早已是豪情万丈,一首《和人登表海亭》诗自心底喷薄而出:  谯门对耸压危坡,览胜无如此得多!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花时千圃堆红锦,雪昼双城叠白波。回首毬场尤醒眼,一番风送鉴重磨。  这首诗是苏轼卸任密州知州西赴汴京途中,从潍州道经青州时的作品。苏轼(10
2018年8月,秋高气爽。我和几位朋友驱车行程2400公里,来到了东北的第一所传统书院——铁岭银冈书院,追寻少年时周恩来足迹。这所书院始建于康熙十四年(1675),由广西巡抚郝浴所建。郝浴理学造诣很深,移居铁岭十五年,为扬鹅湖、白鹿易简理,传教致知格物为学方,而创办银冈书院,把程朱理学文化带到铁岭,填补了东北有史以来的书院教育的空白。使偏远的辽北大地有了儒家文化正统的传播。用儒家思想教化育民,使东
中国元史研究会理事、作家申万里《教育士人社会:元史新探》一书的出版,使读者首次了解到元代读书人的生活状态。做为商务印书馆“珞珈史学文库”中的一册,该书体现了学者在“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研究”中的成果。对于读者而言,可以了解到资料稀少的元代教育制度、元代读书人处境、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元代的相处等。  元代教育制度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社会因素,具有教育学、社会学、战争学等方面的价值。蒙古灭金不久,实行了对读书人
1928年夏秋之际,遭国民党当局通缉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在东京附近江户川畔的一方斗室中,开始了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学术写作。几乎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用笔墨追忆、记录自己过往的人生之旅——写下自己的历史。这是一种文学写作。这一年底,郭沫若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传记作品《我的幼年》,接下去《反正前后》《黑猫》《创造十年》《自然底追怀》《北伐途次》等后续之作不断问世。自传写作成为郭沫若流亡日本十年间文学创作的主
时光无情,老了沧桑,老了秋风,老了生灵万物。但没有消磨一个人的哲思、锐气和挑战精神,这个人就是敢峰。  敢峰,本名方玄初,1929年生于湖北黄陂。正如他的名字一样,深于思考、致力突破、敢于攀登高峰。改革开放的上世纪80年代,我有幸与敢峰共事,有幸成为没有代沟、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  我是1978年4月调到教育部任《人民教育》编辑部记者的。敢峰时当总编辑的角色。  那是一个拨乱返正的时代,在教育部“
家父李又然 1941 年入中国共产党,从事著译、教研和党团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北京执教于中央文学研究所(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 。我编辑和注释的家父著译三部九卷《李又然文集(文字生涯长编) 》,是以家父反战抗战著译真版原件考和当时当地名家日记信札考作凡例。正要向出版社交稿时,恰逢光明日报社《博览群书》期刊迎庆出版发行第 400 期,发起寻找“美文高手”“悦读书画家”两组 400
我读了西北工业大学郑友平同学用文言文写的致谢辞,以及北京大学向筱路同学用白话文写的点评,感到两位同学都很用心写文章,言之有物,他们的文章都能让人获益。  大约东汉开始,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后,我国长期言文不一,形成白话文和文言文相互影响的两大书面语的写作传统。历代最优秀的学者往往将他们思想用文言文写下来,中国古代的文化精华主要反映在文言文中。清末有黄遵宪、裘廷梁等不少学者提倡写白话文,到了五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