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韦酯连续7年治疗中达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乳腺癌化疗致病毒再激活一例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1234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抗新生血管形成是目前胃癌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是主要的研究热点。目前治疗晚期胃癌的VEGF及VEGFR通路抑制剂包括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阿帕替尼、瑞戈非尼、索拉非尼等,这些药物为晚期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残胃癌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能促进残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促进胃液中亚硝基化合物的产生及人体某些基因异常表达,最终促使残胃癌发生。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望减少残胃癌的发生。
目的探讨克唑替尼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重点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且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的晚期(ⅢB~Ⅳ期)ALK阳性NSCLC患者50例,记录相关临床信息、治疗方案并随访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截至随访结束,进展患者(24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6个月(95
近年来研究发现,表达CD133、CD90、上皮细胞黏附分子、CD13、趋化因子受体4、CD44及ATP结合盒蛋白转运体的肝癌细胞在肝癌的生长、复发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肝癌干细胞由众多不同表型的细胞构成,上述细胞均可能是肝癌干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肝癌干细胞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及实际应用带来了困难。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人肝癌HepG2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番茄红素(5、10、20 μg/ml)和顺铂(40 μg/ml)进行干预,48 h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状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Bax、Bcl-2、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化疗前血清胱抑素C(Cys C)对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军区总医院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明确诊断为CRPC并行多西他赛化疗的4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Cys C水平与临床资料和预后的关系。结果48例患者化疗前Cys C水平与Gleason评分(χ2=4.218, P=0.040)和远处转移有关(χ2=4.090, P=0.043)。Cys C高
目的对局部晚期未手术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按纳入标准搜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的未手术、局部晚期老年肺鳞状细胞癌患者162例。对相关预后因素分别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162例患者中位年龄73.6岁,总体中位生存期为19.4个月,1年生存率为71.0%,2年生存率为35.9%。Kapla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淋巴瘤放化疗后疗效评估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接受4~8个周期标准化化疗,前后均行18F-FDG PET/CT检查,比较2年PFS率,评价其对接受放化疗的淋巴瘤患者疗效评估及PFS率预测的价值。结果本组病例发病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为主,发病部位以头颈淋巴结、纵隔、腹膜后为主。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胰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HMGA1、HMGA2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HMGA1和HMGA2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6.7%和7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
目的探讨凝集素样黏附素3(als3)基因表达水平与小鼠体内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PCR法检测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临床送检的白念珠菌55株,依als3基因表达水平分为高、低als3基因表达组。C57小鼠3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表达组15只、低表达组10只和空白对照组5只,采用腹腔埋置静脉导管和腹腔注射白念珠菌法建立白念珠菌生物膜动物模型;饲养2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