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说好故事 创设良好环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wd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这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而要完成这样一项巨大的任务,只靠指令性地去完成是很难实现的。只有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其阅读兴趣,才能化被动的任务性阅读为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引导孩子读最好的书
  所谓最好的书是指在特定的成长阶段最适宜阅读的优秀读物。读书也是要讲究“营养”的。我们要把色香味俱佳的、能打动孩子心灵的书引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来。一个人童年没有读到适宜的优秀读物,后来生命里有很多东西会不一样的。从小面对零乱荒芜的杂草、面对臭烘烘的垃圾堆和从小目睹美丽的鲜花、目睹碧綠的草地是一樣的吗?它们在孩子们心灵中引起的感受一个是蛮荒的,一个是美丽温柔的。好书的意义其实就在这里。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是最好的书呢?著名儿童作家梅子涵说:“有一个事实我们应当知道,在一些儿童文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走进书店的儿童图书区,扑面而来的一定是大量的绘本。”绘本是最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对于培养阅读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除了绘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适合孩子的图书,这需要教师和家长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
  二、给孩子创设阅读时间
  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因为只有进行自由的阅读,学生才可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视书为朋友。也许有朋友会认为,语文课不是很好的阅读时间吗?不错,语文课确实是很好的阅读时间,但语文课更多的是语文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时间,因此它不能排除语文老师手舞足蹈的表演、锦心绣口的展示,更何况语文老师还要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如果我们期望语文老师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自由阅读,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不是笔者思想保守,因为笔者就是一名语文老师,不仅深知语文老师的心理,而且还深知语文教学检测的现状,因此,即使是唱些高调,也是言不由衷。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要有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应该由学校统一调配。笔者所在的学校就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在排课的时候,每周排一节阅读课。而这节阅读课,就是学生自由阅读的天堂。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有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
  三、引导孩子说故事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而孩子们这种表现欲望更为强烈。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没有机会向其他人讲述,他也绝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是最可怕的痛苦。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和知识积累后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奇特见闻时,会引起其他同学惊羡的目光,引来伙伴的啧啧称赞,而这时的孩子会非常有成就感。这就将成为他讲述的动力,为了更多获得同伴的或其他听众的赞赏,他会想方设法地去猎奇,从书本上寻找更多、更新颖的故事。而此时的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是他忠实的听众,而且还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和鼓励。
  四、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今日强调校风校纪,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我们要给孩子可以选择的图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孩子们看到满目的图书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不无裨益的。所以,我们要重视阅读,培养学生越读越爱读的良好习惯。习惯是完成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或倾向。动作在向习惯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动力的支持,这动力主要是成功的体验,主要是成功的体验所带给学生的自信。激发维持学生读书的兴趣,可以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定期组织开展语文课外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广泛的课内外阅读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品质,增强他们的基础学力,使他们获得自信。只有学生读书多了,见识多了,他们才能好学、活泼、团结、有思想,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阅读中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教学中的互动是指教学双方在一种平等的,交流的环境中,达到一种知识的、情感的交流,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新课标指出:互动就是要彻底改变单一、被动接受,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建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当下课堂教学的一种趋势。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价值体现的主要阵地。那么,如
澄城县以2010年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陕西省澄城县长宁河流域治理为契机,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幸福澄城"的总体目标,以项目为牵引,以措施为基础,大力推进水土
孩子天性爱玩,因此游戏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游戏教学成为教师常用并且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游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  刚上课时,学生仍然处于兴奋状态,心里仍然想着课间的游戏,如果这时教师直接进入正题,或多或少
小学科学是一门重实践的学科,其贵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贵在引导学生自主动手。而教具则是满足学生践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尤其是自制教具可以有效地弥补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具短缺问题。本文以自制教具为研究对象,就其在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方面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以更好地指导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  一、巧用自制教具,增强教学趣味  小学科学课程本身是一门富有趣味性的自然学科,但是由于
新疆准东五彩湾地区分布巨厚的白垩系泥岩,具有遇水膨胀失水干缩等特性,对建筑物基础处理、管线回填及筑坝材料的选用都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准东供水工程180万m3调节池和5000
通过分析草庙沟水库存在的病险问题,提出了水库大坝加固,溢洪道加固,新修放水设施、上坝道路,重建观测设施等方案,以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
幼儿教学是为以后读书进行准备,但主要的学习任务不是学专业知识,而是培养幼儿的情感、性格和人格,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集体观念,锻炼他们的语言功能,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由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游戏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识别能力和集体观念,在游戏中锻炼语言,培养记忆力,学习数学概念。  一、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正处在大脑发育时期,对一切
目前,我国已建立比较齐全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为满足社会需求,多数河流上已建有水利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对水文测站观测成果具有一定影响,水文站测报成果还原过程复杂。以贵
多媒体技术是利用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和数字化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和视频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处理、存储和传播的技术。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也已走向了新的革命——多媒体教学。这种标志性的变革已经逐步走进了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它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向幼儿提供传统教学难以感知的对象,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使教学更生动、形象、有利于解决教学重点,实现突破难点。因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讲道: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