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教育改革纵深发展,以及新一轮学习革命的到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着更多实际问题。在新形势下,区域性教师研修必须在内容、方式、过程上进行深层次转型,才能应对教师的发展需求,帮助教师解决困难。基于教师群体的学习特征,北京市西城区在教师研修中做了以下尝试:被动接受式研修向主动探究式研修转型、单一研修向多元研修转型、形式化课题研修向实质性课题研修转型等。转型带动了教师全员、积极、有效地参与到研修中,实现了教师的学习与专业成长,最终助力学生发展。
【关键词】研修转型 参与 有效
研修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发展需求发生变化,要求区域性教师研修要在内容、方式、过程上进行深层次转型。
在现代社会,学习发生了巨大变革,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特征不断被强调。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群体,在学习革命这一背景之下,具有显著特点:以问题为驱动的行动学习、以案例为支撑的情境学习、在实践经验之上的反思学习、以主体建构为追求的研究学习、以群体为基础的合作学习。[1]在此基础上,区域性教师研修方式逐渐丰富,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提高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传统的研修方式基本分为讲座式和参与式两大类。虽然学界和社会各界一直提倡更多、更有效的参与式研修,但囿于现实因素,目前的研修现状仍然不得不以讲座式为主。越来越多的现实表明,仅靠累积性或传递性的自学、听讲、观摩等方式,由于缺乏对于新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亲身实践和内化过程,往往难以满足基层教师群体有效获得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普遍需求。[2]有效的研修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组合或整合式的,起到“1 1 1
【关键词】研修转型 参与 有效
研修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发展需求发生变化,要求区域性教师研修要在内容、方式、过程上进行深层次转型。
一、教师研修转型的现实需求
在现代社会,学习发生了巨大变革,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特征不断被强调。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群体,在学习革命这一背景之下,具有显著特点:以问题为驱动的行动学习、以案例为支撑的情境学习、在实践经验之上的反思学习、以主体建构为追求的研究学习、以群体为基础的合作学习。[1]在此基础上,区域性教师研修方式逐渐丰富,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提高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传统的研修方式基本分为讲座式和参与式两大类。虽然学界和社会各界一直提倡更多、更有效的参与式研修,但囿于现实因素,目前的研修现状仍然不得不以讲座式为主。越来越多的现实表明,仅靠累积性或传递性的自学、听讲、观摩等方式,由于缺乏对于新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亲身实践和内化过程,往往难以满足基层教师群体有效获得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普遍需求。[2]有效的研修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是多元组合或整合式的,起到“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