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会计教育必须真正落实会计的实践性教学,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新体系:改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实出重点,创新形式,改进方法,提高效果,改革考核,将会计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 培养职业能力 构建 实践性教学 新体系
高职会计教育必须从培养职业能力出发,真正重视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改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实训,实出重点,创新组织形式,提高效果,改革考核,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新体系,真正将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一、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形成必须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新体系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是从事某一特定会计活动工作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总和,包括职业素养、职业知识体系、专项职业技能等内容。会计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所具备的专项职业技能的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会计工作所具备的职业素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形成从事会计工作所具备的职业知识体系的措施。现行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必须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新体系。
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现状急需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新体系
社会或用人单位反映:多年来,高职会计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或职业素养差、或职业知识水平低、或专项职业技能弱,专业职业能力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第一、职业素养差。在工作中考虑个人利益较多,工作责任心不强。团队协作精神不够,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等能力不强。不能广泛地建立工作联系,不能迅速适应工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谦虚谨慎不够,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周围同事之间的关系。个别学生眼高手低,在工作中有盲目骄傲自大情绪。欠缺创新精神,在工作中不能有创造性的劳动。
第二、职业动手能力低。表现为珠算技术水平低,工作效率不高;电子计算机操作能力弱,不能快速录入文字,不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更不会用软件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文字表达能力低。表现为对自己做过的工作不能用书面文字加以总结,进行调查后,不会写调查报告,也不会草拟文件、不会起草合同,更有甚者,连自我简介、经历都写不清楚,不仅字写的难看,而且常常写错字、别字。
第四、专业能力弱。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不强。有些毕业生到企业之后,连支票都不会填写,账簿记录的内容和数字填写的不规范,一些基本的会计概念不清楚,企业的会计流程也不明白,凭证的装订,账簿的登记和保管都问题多多,对一些凭据不知道用什么科目去记录,不知道什么时候报税,到银行办业务不知道填什么样的票据等等。
三、培养会计职业能力,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
根据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针对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结论是必须尽快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将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为社会培养出真正具有职业能力的实用型的会计职业人才。
第一、改善现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着名义上重视实践教学,实际上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学时不足,教师无法完成会计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实际的教学中挤占实训学时;另一方面,由于实训场所和条件不足,实训课时难以对现。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将理论与实务课程分设,减少理论知识类课程,增加实务类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最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实际的业务流程在多媒体上演示。每讲解一部分业务处理,就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这部分业务,所用的各种凭证、账簿和报表等最好与目前会计实际工作中所用的相同,使书本知识与会计实际工作实现“零距离”对接。
第二、调整现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重视会计应用性课程的开设,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减少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基础课。课程设置要适应会计环境变化的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与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诚信为本”的职业素质,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第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重视会计的实践教学,要加大会计实验实训的经费投入,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为了使实训环节落到实处,建立一定数量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应加强和企业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的要求,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在人才培养、企业服务、人员培训等多方面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
第四、会计实践性教学要实出重点
在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组织中,应突出从事会计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或技能训练,突出从事会计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训练,突出从事会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综合经验技术、操作技能和创新技能训练等。对实验实训与实践的各环节,要力争做到精细组织与扎实安排。
一是突出从事会计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或技能训练。主要有书法训练、计算技术训练 、计算机操作训练、点钞能力训练、会计核算基础操作能力训练等。在“书法”课的实践性教学中要进行汉字书写、阿拉伯数字书写;在“计算技术”课程中进行珠算技能训练;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课程中进行硬件安装、汉字录入、各种办公软件应用等技能训练;在“基础会计”课程进行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及凭证的装订保管技能的训练。通过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方法。
二是突出从事会计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财务会计核算训练、货币资金核算训练、往来结算核算训练、财产物资核算训练、资金核算训练、财务成果核算训练、报表编制训练、成本核算训练、报税训练、审计训练、财务管理与分析训练、电算化会计操作训练等。训练学生了解各个岗位及相关职责,通过写实训计划、写实训总结,写财务分析报告、发现实训中存在的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职业的专业能力。
三是突出从事会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综合经验技术、操作技能和创新技能训练。实际职业岗位训练以实际或模拟实际对象为背景,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在轮岗方式下进行会计综合实习,突出其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通过分小组完成实训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根据业务确定凭据,根据凭据正确使用会计科目,什么时候报税,报税需要哪些手续和文件;办业务到银行填什么样的票据等等实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到企业进行专业见习或顶岗实习,学生深入企业,走入市场,感受市场,接受市场的熏陶,不但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纪律观念、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吃苦耐劳等能力。
总之,培养具有会计职业能力的实用型会计职业人才,必须尽快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强化校外实训,实出重点,将会计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殷红新 对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理论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6),
2、郭秀珍 会计实践教学全仿真操作设想[J] 会计之友 2006(3)。 ■
[关键词] 培养职业能力 构建 实践性教学 新体系
高职会计教育必须从培养职业能力出发,真正重视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的经费投入,改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实训,实出重点,创新组织形式,提高效果,改革考核,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新体系,真正将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一、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形成必须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新体系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是从事某一特定会计活动工作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总和,包括职业素养、职业知识体系、专项职业技能等内容。会计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从事会计工作所具备的专项职业技能的手段,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会计工作所具备的职业素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形成从事会计工作所具备的职业知识体系的措施。现行的教学手段已不适应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必须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新体系。
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的现状急需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新体系
社会或用人单位反映:多年来,高职会计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或职业素养差、或职业知识水平低、或专项职业技能弱,专业职业能力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第一、职业素养差。在工作中考虑个人利益较多,工作责任心不强。团队协作精神不够,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等能力不强。不能广泛地建立工作联系,不能迅速适应工作,不善于与他人合作,谦虚谨慎不够,不能很好的处理与周围同事之间的关系。个别学生眼高手低,在工作中有盲目骄傲自大情绪。欠缺创新精神,在工作中不能有创造性的劳动。
第二、职业动手能力低。表现为珠算技术水平低,工作效率不高;电子计算机操作能力弱,不能快速录入文字,不能熟练使用相关软件,更不会用软件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文字表达能力低。表现为对自己做过的工作不能用书面文字加以总结,进行调查后,不会写调查报告,也不会草拟文件、不会起草合同,更有甚者,连自我简介、经历都写不清楚,不仅字写的难看,而且常常写错字、别字。
第四、专业能力弱。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不强。有些毕业生到企业之后,连支票都不会填写,账簿记录的内容和数字填写的不规范,一些基本的会计概念不清楚,企业的会计流程也不明白,凭证的装订,账簿的登记和保管都问题多多,对一些凭据不知道用什么科目去记录,不知道什么时候报税,到银行办业务不知道填什么样的票据等等。
三、培养会计职业能力,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
根据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针对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结论是必须尽快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将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为社会培养出真正具有职业能力的实用型的会计职业人才。
第一、改善现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着名义上重视实践教学,实际上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学时不足,教师无法完成会计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实际的教学中挤占实训学时;另一方面,由于实训场所和条件不足,实训课时难以对现。在课程的设置上,应将理论与实务课程分设,减少理论知识类课程,增加实务类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最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实际的业务流程在多媒体上演示。每讲解一部分业务处理,就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这部分业务,所用的各种凭证、账簿和报表等最好与目前会计实际工作中所用的相同,使书本知识与会计实际工作实现“零距离”对接。
第二、调整现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重视会计应用性课程的开设,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减少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基础课。课程设置要适应会计环境变化的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与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诚信为本”的职业素质,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第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重视会计的实践教学,要加大会计实验实训的经费投入,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为了使实训环节落到实处,建立一定数量的、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应加强和企业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的要求,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在人才培养、企业服务、人员培训等多方面与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
第四、会计实践性教学要实出重点
在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组织中,应突出从事会计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或技能训练,突出从事会计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训练,突出从事会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综合经验技术、操作技能和创新技能训练等。对实验实训与实践的各环节,要力争做到精细组织与扎实安排。
一是突出从事会计职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或技能训练。主要有书法训练、计算技术训练 、计算机操作训练、点钞能力训练、会计核算基础操作能力训练等。在“书法”课的实践性教学中要进行汉字书写、阿拉伯数字书写;在“计算技术”课程中进行珠算技能训练;在“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课程中进行硬件安装、汉字录入、各种办公软件应用等技能训练;在“基础会计”课程进行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及凭证的装订保管技能的训练。通过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操作方法。
二是突出从事会计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财务会计核算训练、货币资金核算训练、往来结算核算训练、财产物资核算训练、资金核算训练、财务成果核算训练、报表编制训练、成本核算训练、报税训练、审计训练、财务管理与分析训练、电算化会计操作训练等。训练学生了解各个岗位及相关职责,通过写实训计划、写实训总结,写财务分析报告、发现实训中存在的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职业的专业能力。
三是突出从事会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综合经验技术、操作技能和创新技能训练。实际职业岗位训练以实际或模拟实际对象为背景,培养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在轮岗方式下进行会计综合实习,突出其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通过分小组完成实训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根据业务确定凭据,根据凭据正确使用会计科目,什么时候报税,报税需要哪些手续和文件;办业务到银行填什么样的票据等等实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到企业进行专业见习或顶岗实习,学生深入企业,走入市场,感受市场,接受市场的熏陶,不但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纪律观念、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吃苦耐劳等能力。
总之,培养具有会计职业能力的实用型会计职业人才,必须尽快构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新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强化校外实训,实出重点,将会计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殷红新 对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理论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6),
2、郭秀珍 会计实践教学全仿真操作设想[J] 会计之友 20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