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字花科蔬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类蔬菜,包括白菜、萝卜、甘蓝、油菜、花椰菜等,虽然它们是一类比较普通的蔬菜,但种植起来仍然会受到许多病害的侵扰,现阶段我国已知的病害有30多种,这些病害中有些会严重影响十字花科蔬菜的生长,甚至给其带来毁灭性损失。十字花科蔬菜中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是病毒病、霜霉病和软腐病,在北方的秋菜区,这3种病害称为白菜的三大病害。下面详细介绍这3种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1、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1.1危害症状
大白菜病毒病又叫白菜抽风病、孤丁病,除了在白菜上发生以外。还在甘蓝、萝卜、小白菜上发生。当大白菜感病以后,在幼苗叶片上呈现淡绿与浓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其后病株叶片皱缩不平,心叶扭曲畸形,在叶脉上出现褐色坏死斑点或条纹,感病严重的植株出现矮化、畸形、不能结球,感病较轻的植株虽然不出现畸形,也能结球,但心叶上常出现灰褐色斑点。当甘蓝感病以后在幼苗上产生褪绿的圆斑,后期病斑呈花叶症状,在老叶背面有黑色的坏死斑,病株也可以结球,但结球疏松。病毒病在萝卜上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除了花叶以外,叶片常常皱缩不平,到后期出现灰褐色的坏死斑点。
1.2侵染规律
白菜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在北方,这些病毒是在有病的贮藏大白菜、萝卜、甘蓝上越冬,也有的在一年生菠菜及十字花科杂草如芥菜、凤花菜上越冬,来年成为初侵染来源。在生长季节可以由春菜传至夏菜,再由夏菜传至秋菜。另外田边地头上多种杂草是病毒病的中间寄主,白菜病毒病主要是通过蚜虫传播的,当蚜虫在病叶上吸食5-10min(分)后便有了传毒能力,这些带毒蚜虫再飞到健康植株上,只要吸食几分钟便可以将体内病毒传到菜上,使健康植株发病。大白菜并不是任何时期都会感染病毒病,感病越早发病越重。一般来说,在幼苗6-7片叶期以前。植株很不抗病,这个时期称为感病敏感期,也是蚜虫传毒的危险期,又叫做病毒病的有效传染期。而当大白菜长到8片真叶以后至莲座期,植株的抗病性就大大加强,感病也较少,莲座期以后一般不再感病,因此病毒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在幼苗期。大白菜病毒病的发生除了与生育期有关以外,还与气候条件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秋季高温干旱,则有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而不利于白菜的生长发育,白菜抗病力差,病毒病发生就重。而如果在大白菜播种前后遭遇大雨或阴雨连绵,将蚜虫冲刷致死,这种年份病毒病就轻。另外十字花科蔬菜互为邻作,病毒病能够相互传染,发病便重。
1.3防治措施
防治病毒病首先是十字花科蔬菜田不能相邻而作,避免病毒病互相传染。由于病毒病的发生与危害与蚜虫息息相关。因此应当将蚜虫的防治置于首位。第1,应当适时播种,不可播种过早。这样可使大白菜感病的敏感期避开蚜虫盛发期。第2,当秋菜出苗前,应当集中力量消灭夏菜田中和畦埂杂草上的蚜虫,切断毒源。当秋菜出苗后,每隔5-7d(天)喷药1次,连喷3-4次,六至七叶期后,如果田间蚜量较大,仍需喷药防治。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10%氯氰菊酯2000倍液喷雾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株以后,生产上常用的各种杀菌剂对病毒无能为力,但可使用病毒钝化剂防治。病毒钝化剂虽然不能消灭病毒病。但可以抑制病毒病的表现,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可用病毒A600倍液、病毒灵600倍液进行喷雾。另外还可在菜田中利用黄板诱杀蚜虫或在田中铺设银灰色塑料薄膜避蚜。黄板诱杀就是做1块30cm×70cm木板,钉上1根高50cm的支柱,将木板涂成黄色,然后再涂上10号或11号机油放置在菜地中,能有效粘附或杀死有翅蚜虫,防止蚜虫蔓延。
2、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2.1危害症状
十字花科蔬菜的第2种重要病害是霜霉病,这种病几乎可以侵染所有的十字花科蔬菜,其中以白菜受害最重。当白菜、油菜受害以后,叶片正面先是产生淡绿色病斑,以后变为黄色,最后变为黄褐色病斑。在叶片反面则出现霜状白色霉层,最后叶片变黄干枯。霜霉病不仅危害叶片,也侵害留种植株的花梗、花器以及种荚,从而造成结实少或者不结实。当甘蓝和花椰菜受害以后,叶片正面出现凹陷的黑色病斑,叶片反面出现白霉。花椰菜花球受害以后,叶球顶端变黑,从而失去食用价值。
2.2侵染规律
霜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它主要是以卯孢子在病株残体和土壤中越冬,少数可以附着在种子表面或随病残体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来年春天,越冬的卵孢子萌发后,通过风雨传播,侵染春季的油菜、小白菜等。春菜发病以后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在春菜发病中后期,在病株之上再产生大量的卵孢子,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夏,秋季当温度适宜时即可萌发,成为秋季大白菜、萝卜、甘蓝、油菜的初侵染来源。在周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的华南地区,病菌可以全年在多种寄主作物上辗转为害。因而不存在越夏越冬的问题。当霜霉病的病菌侵入寄主组织以后,它的潜育期很短,当环境条件合适时仅有3-4d。由于该病潜育期短。病斑上产生的孢子囊数量又大,并且主要是通过气流传播的,因此在环境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很容易在短期内爆发成灾。霜霉病的发生喜欢高湿而相对低温的环境,在冬暖春寒多雨高湿的年份,很容易在春菜上严重发生。而在秋季如果9、10月份多雨、多露、多雾,气温忽高忽低,日夜温差大,病害就很容易流行。有的年份,虽然气侯干旱,但秋菜田中大水漫灌,造成高湿度的田间小气侯,也容易发病。除气候条件以外,底肥严重不足,植株生长不良,栽植密度过大,或病毒病泛滥,都可以造成霜霉病的严重发生。
2.3防治措施
霜霉病的防治首先应当做好农业防治工作,要适时播种,在秋季常发病区可以适当晚播,避开多雨高湿季节,栽种时应采取高垄栽培,施足底肥,培植健株壮苗,在白菜包心以后不要大水漫灌等,以上这些措施均有利于防止霜霉病的侵染。而当田间开始发病时,应及时发现并拔除中心病株,并摘掉所有病叶并带出田外烧毁,然后喷药保护。可使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应细致周到,尤其应当注意老叶背面应该喷到,如遇阴雨天或者多雾露的天气,应在施药后5-7d再喷1次。
3、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3.1危害症状
十字花科蔬菜的第3种重要病害是软腐病。软腐病可以侵染多数的十字花科蔬菜,但受害最重的是白菜,其次是萝卜和甘蓝。因而习惯叫白菜软腐病。白菜软腐病在各种十字花科蔬菜上的症状基本相同,都是病部先呈半透明水渍状,随后病部迅速扩 大。内部组织软腐,腐烂部分具有难闻的腥臭味,最后除了表皮和内部维管束以外,全部组织腐烂如烂泥,仅剩下少量病残组织。在白菜和甘蓝上,一般从包心期开始发病。外层叶片中午失水萎蔫,但早晚可以恢复,几天以后,随着病情的加重,外叶萎蔫瘫倒在地,叶球露出,这叫做脱帮:再往后叶柄基部至根茎处腐烂称为烂葫芦。萝卜受害以后呈水渍状褐色软腐,并带有腥臭的汁液渗出。白菜软腐病不仅侵害田里生长的植株,当秋菜收获入窖后,仍继续为害,造成烂窖。
3.2侵染规律
白菜软腐病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病害,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白菜软腐病的病菌主要是在土壤、堆肥、田中病残体以及留种株上越冬,越冬以后细菌在天气转暖后大量繁殖,通过雨水、灌溉水以及昆虫传播,从植株伤口、生理裂口处侵入组织中。白菜软腐病寄主广泛,它可以在田中多种蔬菜如马铃薯、番茄、辣椒、莴苣、胡萝卜、芫荽、芹菜上传播繁殖不断为害,然后传到伏白菜和秋菜上。白菜软腐病的病菌是由新鲜伤口进入到组织中,因此根茎基部和叶柄基部有无伤口直接关系到发病的轻重。研究证明,在各种伤口中以自然裂口最适合病菌侵入,其次是虫害造成的伤口。久旱降雨以后,很容易造成植株根部产生大量的自然裂口,因而适合病菌侵入。多雨年份或者大水漫灌,使根茎基部积水,一则有利于病菌进入伤口,另外积水浸泡茎基部,不利于伤口愈合,因此多雨年份和平畦栽培田发病严重。白菜处于不同生育期,感染软腐病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多从莲座期以后开始发病。在幼苗期,幼苗的愈合能力强,当产生裂口或者出现伤口以后,3h(小时)后伤口便开始木栓化,24h后病菌便无法进入组织中,因此幼苗期发病轻。而莲座期后产生的伤口,12h以后才开始木栓化。3d以后才能达到病菌不能侵入的程度,因而发病重(莲座期后的大白菜由于伤口愈合慢,因此莲座期后发病重)。除了这些自然因素以外,很多害虫危害白菜的根部会造成伤口,导致软腐病的发生,例如黄曲条跳甲的幼虫、蛴螬、蝼蛄、金针虫等。
3.3防治措施
白菜软腐病的防治首先应当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同时也应当避免与茄果类、瓜类轮作,最好与豆科蔬菜或者葱韭类蔬菜或者禾本科作物轮作。第2,应当采取垄作或高畦栽培,不要平畦种植,这样既有利于蔬菜生长,又能防治病菌传播侵染。第3,应当加强土肥水管理。健壮植株,避免忽干忽湿,莲座期以后不要缺水,从而减少根部的自然裂口。第4,应当做好引起软腐病的各种害虫的防治工作。第5。就是及时拔除病株并喷药保护。当田间发现病株以后,应当立即拔除,拔除后的病株应带出菜园,不要放在田间,特别是不能放在水道上,否则会更有利于病菌的传播。病株拔除后可用生石灰或草木灰在病穴处消毒,然后喷药保护。可使用农用硫酸链霉素200mg·L-1,新植霉素200mg·L-1,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在喷药时应十分注意要喷到叶柄和根茎基部。
1、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1.1危害症状
大白菜病毒病又叫白菜抽风病、孤丁病,除了在白菜上发生以外。还在甘蓝、萝卜、小白菜上发生。当大白菜感病以后,在幼苗叶片上呈现淡绿与浓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其后病株叶片皱缩不平,心叶扭曲畸形,在叶脉上出现褐色坏死斑点或条纹,感病严重的植株出现矮化、畸形、不能结球,感病较轻的植株虽然不出现畸形,也能结球,但心叶上常出现灰褐色斑点。当甘蓝感病以后在幼苗上产生褪绿的圆斑,后期病斑呈花叶症状,在老叶背面有黑色的坏死斑,病株也可以结球,但结球疏松。病毒病在萝卜上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除了花叶以外,叶片常常皱缩不平,到后期出现灰褐色的坏死斑点。
1.2侵染规律
白菜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在北方,这些病毒是在有病的贮藏大白菜、萝卜、甘蓝上越冬,也有的在一年生菠菜及十字花科杂草如芥菜、凤花菜上越冬,来年成为初侵染来源。在生长季节可以由春菜传至夏菜,再由夏菜传至秋菜。另外田边地头上多种杂草是病毒病的中间寄主,白菜病毒病主要是通过蚜虫传播的,当蚜虫在病叶上吸食5-10min(分)后便有了传毒能力,这些带毒蚜虫再飞到健康植株上,只要吸食几分钟便可以将体内病毒传到菜上,使健康植株发病。大白菜并不是任何时期都会感染病毒病,感病越早发病越重。一般来说,在幼苗6-7片叶期以前。植株很不抗病,这个时期称为感病敏感期,也是蚜虫传毒的危险期,又叫做病毒病的有效传染期。而当大白菜长到8片真叶以后至莲座期,植株的抗病性就大大加强,感病也较少,莲座期以后一般不再感病,因此病毒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在幼苗期。大白菜病毒病的发生除了与生育期有关以外,还与气候条件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秋季高温干旱,则有利于蚜虫的生长繁殖,而不利于白菜的生长发育,白菜抗病力差,病毒病发生就重。而如果在大白菜播种前后遭遇大雨或阴雨连绵,将蚜虫冲刷致死,这种年份病毒病就轻。另外十字花科蔬菜互为邻作,病毒病能够相互传染,发病便重。
1.3防治措施
防治病毒病首先是十字花科蔬菜田不能相邻而作,避免病毒病互相传染。由于病毒病的发生与危害与蚜虫息息相关。因此应当将蚜虫的防治置于首位。第1,应当适时播种,不可播种过早。这样可使大白菜感病的敏感期避开蚜虫盛发期。第2,当秋菜出苗前,应当集中力量消灭夏菜田中和畦埂杂草上的蚜虫,切断毒源。当秋菜出苗后,每隔5-7d(天)喷药1次,连喷3-4次,六至七叶期后,如果田间蚜量较大,仍需喷药防治。可选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10%氯氰菊酯2000倍液喷雾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株以后,生产上常用的各种杀菌剂对病毒无能为力,但可使用病毒钝化剂防治。病毒钝化剂虽然不能消灭病毒病。但可以抑制病毒病的表现,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可用病毒A600倍液、病毒灵600倍液进行喷雾。另外还可在菜田中利用黄板诱杀蚜虫或在田中铺设银灰色塑料薄膜避蚜。黄板诱杀就是做1块30cm×70cm木板,钉上1根高50cm的支柱,将木板涂成黄色,然后再涂上10号或11号机油放置在菜地中,能有效粘附或杀死有翅蚜虫,防止蚜虫蔓延。
2、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2.1危害症状
十字花科蔬菜的第2种重要病害是霜霉病,这种病几乎可以侵染所有的十字花科蔬菜,其中以白菜受害最重。当白菜、油菜受害以后,叶片正面先是产生淡绿色病斑,以后变为黄色,最后变为黄褐色病斑。在叶片反面则出现霜状白色霉层,最后叶片变黄干枯。霜霉病不仅危害叶片,也侵害留种植株的花梗、花器以及种荚,从而造成结实少或者不结实。当甘蓝和花椰菜受害以后,叶片正面出现凹陷的黑色病斑,叶片反面出现白霉。花椰菜花球受害以后,叶球顶端变黑,从而失去食用价值。
2.2侵染规律
霜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它主要是以卯孢子在病株残体和土壤中越冬,少数可以附着在种子表面或随病残体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来年春天,越冬的卵孢子萌发后,通过风雨传播,侵染春季的油菜、小白菜等。春菜发病以后在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在春菜发病中后期,在病株之上再产生大量的卵孢子,随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夏,秋季当温度适宜时即可萌发,成为秋季大白菜、萝卜、甘蓝、油菜的初侵染来源。在周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的华南地区,病菌可以全年在多种寄主作物上辗转为害。因而不存在越夏越冬的问题。当霜霉病的病菌侵入寄主组织以后,它的潜育期很短,当环境条件合适时仅有3-4d。由于该病潜育期短。病斑上产生的孢子囊数量又大,并且主要是通过气流传播的,因此在环境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很容易在短期内爆发成灾。霜霉病的发生喜欢高湿而相对低温的环境,在冬暖春寒多雨高湿的年份,很容易在春菜上严重发生。而在秋季如果9、10月份多雨、多露、多雾,气温忽高忽低,日夜温差大,病害就很容易流行。有的年份,虽然气侯干旱,但秋菜田中大水漫灌,造成高湿度的田间小气侯,也容易发病。除气候条件以外,底肥严重不足,植株生长不良,栽植密度过大,或病毒病泛滥,都可以造成霜霉病的严重发生。
2.3防治措施
霜霉病的防治首先应当做好农业防治工作,要适时播种,在秋季常发病区可以适当晚播,避开多雨高湿季节,栽种时应采取高垄栽培,施足底肥,培植健株壮苗,在白菜包心以后不要大水漫灌等,以上这些措施均有利于防止霜霉病的侵染。而当田间开始发病时,应及时发现并拔除中心病株,并摘掉所有病叶并带出田外烧毁,然后喷药保护。可使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喷药时应细致周到,尤其应当注意老叶背面应该喷到,如遇阴雨天或者多雾露的天气,应在施药后5-7d再喷1次。
3、软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3.1危害症状
十字花科蔬菜的第3种重要病害是软腐病。软腐病可以侵染多数的十字花科蔬菜,但受害最重的是白菜,其次是萝卜和甘蓝。因而习惯叫白菜软腐病。白菜软腐病在各种十字花科蔬菜上的症状基本相同,都是病部先呈半透明水渍状,随后病部迅速扩 大。内部组织软腐,腐烂部分具有难闻的腥臭味,最后除了表皮和内部维管束以外,全部组织腐烂如烂泥,仅剩下少量病残组织。在白菜和甘蓝上,一般从包心期开始发病。外层叶片中午失水萎蔫,但早晚可以恢复,几天以后,随着病情的加重,外叶萎蔫瘫倒在地,叶球露出,这叫做脱帮:再往后叶柄基部至根茎处腐烂称为烂葫芦。萝卜受害以后呈水渍状褐色软腐,并带有腥臭的汁液渗出。白菜软腐病不仅侵害田里生长的植株,当秋菜收获入窖后,仍继续为害,造成烂窖。
3.2侵染规律
白菜软腐病是由一种细菌引起的病害,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白菜软腐病的病菌主要是在土壤、堆肥、田中病残体以及留种株上越冬,越冬以后细菌在天气转暖后大量繁殖,通过雨水、灌溉水以及昆虫传播,从植株伤口、生理裂口处侵入组织中。白菜软腐病寄主广泛,它可以在田中多种蔬菜如马铃薯、番茄、辣椒、莴苣、胡萝卜、芫荽、芹菜上传播繁殖不断为害,然后传到伏白菜和秋菜上。白菜软腐病的病菌是由新鲜伤口进入到组织中,因此根茎基部和叶柄基部有无伤口直接关系到发病的轻重。研究证明,在各种伤口中以自然裂口最适合病菌侵入,其次是虫害造成的伤口。久旱降雨以后,很容易造成植株根部产生大量的自然裂口,因而适合病菌侵入。多雨年份或者大水漫灌,使根茎基部积水,一则有利于病菌进入伤口,另外积水浸泡茎基部,不利于伤口愈合,因此多雨年份和平畦栽培田发病严重。白菜处于不同生育期,感染软腐病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情况下,多从莲座期以后开始发病。在幼苗期,幼苗的愈合能力强,当产生裂口或者出现伤口以后,3h(小时)后伤口便开始木栓化,24h后病菌便无法进入组织中,因此幼苗期发病轻。而莲座期后产生的伤口,12h以后才开始木栓化。3d以后才能达到病菌不能侵入的程度,因而发病重(莲座期后的大白菜由于伤口愈合慢,因此莲座期后发病重)。除了这些自然因素以外,很多害虫危害白菜的根部会造成伤口,导致软腐病的发生,例如黄曲条跳甲的幼虫、蛴螬、蝼蛄、金针虫等。
3.3防治措施
白菜软腐病的防治首先应当避免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同时也应当避免与茄果类、瓜类轮作,最好与豆科蔬菜或者葱韭类蔬菜或者禾本科作物轮作。第2,应当采取垄作或高畦栽培,不要平畦种植,这样既有利于蔬菜生长,又能防治病菌传播侵染。第3,应当加强土肥水管理。健壮植株,避免忽干忽湿,莲座期以后不要缺水,从而减少根部的自然裂口。第4,应当做好引起软腐病的各种害虫的防治工作。第5。就是及时拔除病株并喷药保护。当田间发现病株以后,应当立即拔除,拔除后的病株应带出菜园,不要放在田间,特别是不能放在水道上,否则会更有利于病菌的传播。病株拔除后可用生石灰或草木灰在病穴处消毒,然后喷药保护。可使用农用硫酸链霉素200mg·L-1,新植霉素200mg·L-1,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在喷药时应十分注意要喷到叶柄和根茎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