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我国农村养猪业的现状
1.猪品种生产性能低下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仍然饲养未经改良的地方品种猪,而地方品种猪存在性能低下、生产速度缓慢、市场卖价低三大劣势。一头肥猪从出生到出栏需要一年的时间。农村有句俗话:养鸡为买盐,养猪为过年。地方品种猪的瘦肉率低,脂肪含量高,而广大消费者普遍喜吃瘦肉率高的猪肉。因此,地方品种猪售价要比瘦肉率高的良种猪价平均低1.2~1.6元/公斤。极大地影响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2.饲料和兽药使用不当养猪生产中,饲料占养殖成本的70%左右,很多农民为了节约饲料,不按猪的各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喂给配合饲料,往往投入的饲料达不到猪群的营养需要,导致猪群生产速度受阻,甚至养成僵猪。有些农户缺乏饲养知识,盲目使用饲料,如用鸡料喂猪,用大猪料喂乳猪,用乳猪料喂中猪,甚至还有些农户随意抓点配合饲料,放入自有饲料中胡乱掺在一起,再加满水喂给猪吃,造成猪大肚皮及增加肾脏负担,冲淡了胃液、肠液,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出现胃溃疡等现象。许多农户不懂兽药使用知识,盲目增加用药的剂量,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引起猪群中毒和慢性中毒;有的不懂兽药配伍禁忌,将几种不能配伍的兽药一起使用,造成某些兽药分解、沉淀、失效,不仅增大了兽药开支,而且影响了猪的健康,延误了疾病治疗。
3.饲料管理技术不当大部分农户将饲料煮熟喂猪,如将青菜、萝卜、青草等混合碎米或米糠放入锅中煮熟后喂猪,其实这样容易破坏青菜中的维生素,破坏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是极不科学的。
4.轻视免疫接种及疾病防治农村大部分地区不能按时给猪群进行各类疫苗的预防接种或干脆不进行接种,造成一些疫病流行;没有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计划和免疫计划,导致生猪的死亡率极高。
二、农村养猪业的调整对策
我国各畜牧职能部门应加大养猪科技的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实施“双推五改”工程,即推广仔猪补饲,推广综合防疫,改土种为良种杂交、改单一饲料为配合饲料、改熟喂为生喂、改吊架子为有线育肥、改自然交配为人工授精,致力提高我国农村养殖业的生产水平。
1.选择经过选种选育的优良种猪在畜牧部门指导下,实行猪种三化,即公猪良种化、母猪杂交一代化(即用长白种公猪和本地母猪杂交的后代做母本),肥猪三元化(即杜洛克、长白、本地猪)。这样的三元杂交猪,综合了杜洛克和长白猪生长快、瘦肉率高、品质好及本地猪产仔率高、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点。通过三元杂交获得的适合当地条件的后代猪的性能和适应性好,比较适合广大农民饲养。
2.使用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满足猪的营养需要农户应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优质的配合饲料,在满足猪的营养生长需要的同时,适当喂些青菜、萝卜等,以补充维生素的需要,增强猪的抵抗力,降低饲养成本,促进猪的快速生长。
3.应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猪群饲养密度要适中,不能过分拥挤,一般以每头猪占地0.33平方米为宜。对于分娩母猪和刚出生的仔猪应进行精心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怀孕母猪要采取抓两头顾中间和步步登高的饲养方法;对公猪应加强其运动,并多喂给富含维生素的青绿多汁饲料,以提高其精液品质。只有做到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母猪的产崽率,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减少饲料浪费,提高整个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4.做好猪群的保健计划和免疫计划搞好猪场环境的消毒工作,做好猪群药物保健计划,定期对猪群进行驱虫,在母猪产前14天添加驱虫药物,产前1周至产后1周添加100×10-6支原净+200×10-6阿莫西林+300×10-6金霉素。仔猪出生后,分别在3日龄、7日龄、21日龄各注射一针长效抗菌药物。仔猪断奶前后1周,添加300×10-6金霉素+200×10-6氟甲枫霉素抗应激药,防止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做好免疫计划,按免疫程序接种好猪瘟、伪狂犬等疫苗,控制烈性传染病爆发。预防=免疫计划+保健计划。只有认真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才能减少猪群死亡,提高猪的成活率,使农村养猪业走向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之路。(江西华绿集团良种猪育种中心邮码:331800)
1.猪品种生产性能低下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仍然饲养未经改良的地方品种猪,而地方品种猪存在性能低下、生产速度缓慢、市场卖价低三大劣势。一头肥猪从出生到出栏需要一年的时间。农村有句俗话:养鸡为买盐,养猪为过年。地方品种猪的瘦肉率低,脂肪含量高,而广大消费者普遍喜吃瘦肉率高的猪肉。因此,地方品种猪售价要比瘦肉率高的良种猪价平均低1.2~1.6元/公斤。极大地影响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2.饲料和兽药使用不当养猪生产中,饲料占养殖成本的70%左右,很多农民为了节约饲料,不按猪的各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喂给配合饲料,往往投入的饲料达不到猪群的营养需要,导致猪群生产速度受阻,甚至养成僵猪。有些农户缺乏饲养知识,盲目使用饲料,如用鸡料喂猪,用大猪料喂乳猪,用乳猪料喂中猪,甚至还有些农户随意抓点配合饲料,放入自有饲料中胡乱掺在一起,再加满水喂给猪吃,造成猪大肚皮及增加肾脏负担,冲淡了胃液、肠液,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出现胃溃疡等现象。许多农户不懂兽药使用知识,盲目增加用药的剂量,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引起猪群中毒和慢性中毒;有的不懂兽药配伍禁忌,将几种不能配伍的兽药一起使用,造成某些兽药分解、沉淀、失效,不仅增大了兽药开支,而且影响了猪的健康,延误了疾病治疗。
3.饲料管理技术不当大部分农户将饲料煮熟喂猪,如将青菜、萝卜、青草等混合碎米或米糠放入锅中煮熟后喂猪,其实这样容易破坏青菜中的维生素,破坏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是极不科学的。
4.轻视免疫接种及疾病防治农村大部分地区不能按时给猪群进行各类疫苗的预防接种或干脆不进行接种,造成一些疫病流行;没有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计划和免疫计划,导致生猪的死亡率极高。
二、农村养猪业的调整对策
我国各畜牧职能部门应加大养猪科技的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实施“双推五改”工程,即推广仔猪补饲,推广综合防疫,改土种为良种杂交、改单一饲料为配合饲料、改熟喂为生喂、改吊架子为有线育肥、改自然交配为人工授精,致力提高我国农村养殖业的生产水平。
1.选择经过选种选育的优良种猪在畜牧部门指导下,实行猪种三化,即公猪良种化、母猪杂交一代化(即用长白种公猪和本地母猪杂交的后代做母本),肥猪三元化(即杜洛克、长白、本地猪)。这样的三元杂交猪,综合了杜洛克和长白猪生长快、瘦肉率高、品质好及本地猪产仔率高、耐粗饲、抗病力强等优点。通过三元杂交获得的适合当地条件的后代猪的性能和适应性好,比较适合广大农民饲养。
2.使用优质全价配合饲料,满足猪的营养需要农户应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饲喂优质的配合饲料,在满足猪的营养生长需要的同时,适当喂些青菜、萝卜等,以补充维生素的需要,增强猪的抵抗力,降低饲养成本,促进猪的快速生长。
3.应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猪群饲养密度要适中,不能过分拥挤,一般以每头猪占地0.33平方米为宜。对于分娩母猪和刚出生的仔猪应进行精心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怀孕母猪要采取抓两头顾中间和步步登高的饲养方法;对公猪应加强其运动,并多喂给富含维生素的青绿多汁饲料,以提高其精液品质。只有做到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母猪的产崽率,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减少饲料浪费,提高整个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4.做好猪群的保健计划和免疫计划搞好猪场环境的消毒工作,做好猪群药物保健计划,定期对猪群进行驱虫,在母猪产前14天添加驱虫药物,产前1周至产后1周添加100×10-6支原净+200×10-6阿莫西林+300×10-6金霉素。仔猪出生后,分别在3日龄、7日龄、21日龄各注射一针长效抗菌药物。仔猪断奶前后1周,添加300×10-6金霉素+200×10-6氟甲枫霉素抗应激药,防止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做好免疫计划,按免疫程序接种好猪瘟、伪狂犬等疫苗,控制烈性传染病爆发。预防=免疫计划+保健计划。只有认真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才能减少猪群死亡,提高猪的成活率,使农村养猪业走向持续、稳步、健康的发展之路。(江西华绿集团良种猪育种中心邮码:33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