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融于生活中才具有生命力。这是现在的教育部门的热点话题,也是提高我国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践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他强调对学生要六大解放,从“读死书、读死书”中走出来,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融于生活中才具有生命力。因此,构建“生活化”的化学课堂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研究身边的化学问题,并学会健康生活、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一、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学化学的乐趣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我们的衣食住行、如何控制污染、如何减少汽车尾气、化肥工业与人类粮食的危机等一切都富于化学“生活化”的主题。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化学现象,把化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中,挖掘生活中的化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实现有效课堂。
  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你能举出几个例子说明生活与化学相关吗?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調动起来,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踊跃发言,由人们的衣食住行、谈到医疗保健、由交通工具到“神州八号“的升空史实、由垃圾食品谈到新药物的研制和开发、由环境污染到环保等,学生的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思维的翅膀已经放飞,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这样,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精彩。因此,教学时,教师用生活中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化学现象,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课堂更精彩。
  二、引导学生多观察,养成多看、善思、质疑的习惯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勤动手、多观察、善于思考、学会质疑等学习品质。如: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动手实验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学习氧气的作用时,让学生点燃一根火柴后吹灭,用带火星的火柴靠近氧气的集气瓶口时,熄灭的火柴杆又重新燃烧了起来,让学生观察后总结氧气的助燃作用。再如:在学习《物质在水里的分散》时,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在三个玻璃杯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食盐、蔗糖,然后加入水,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再启发学生解释和总结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溶于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进而再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在水中加入泥土、粉笔头、食用油等时,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再提出问题:洗衣粉能去除衣服上的污渍、洗发剂可以洗去头上的油脂,这是什么原因?这样步步质疑,学生会有兴趣去思考、探究、讨论、实验、分析等活动,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方式。
  三、组织学生多动手,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死记课本上的知识点,忽略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死记硬背,短时间内可能更快捷、更有效,省时省力,课堂又好驾驭,学生危襟正坐,井然有序。其实,时间一久、随着知识的增多,死记的东西逐渐被忘却的现象不足为奇。如果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并亲自观察,会记忆良久。如:镁带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如果学生不亲自做、观察,直接看课本记忆,恐怕对于颜色“白”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忘记。如果亲自点燃了一条镁带,近距离观察镁带的燃烧过程和结果,想忘记都难。
  四、延伸课本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学习是为了应用,在教学中,应将课本知识拓展延伸到实际生活,由课堂到课外,到生活实际中拓展知识、延伸知识结构,同时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实现“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
  加强环保意识是初中化学课的一大主题。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知识的延伸,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环保意识。如:汽车尾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有害。因此建议人们出门少开私家车,以减少这种气体的排放,使空气少些污染;在学习《水和溶液》时,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缺乏、分布不均匀及严重污染等情况,提高他们节约用水的意识、也让学生明白保护水资源、不污染水资源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以便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除此之外,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外方面袋乱飞、生活垃圾随地丢弃等现象,讨论这种种现象该如何根治,从而做个环保小卫士。再结合当前热门话题:低碳生活。组织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与低碳生活有哪些格格不入的地方,列举出自己和家人、朋友、同学等低碳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这样,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学会一些有关化学的知识,也应该结合实验现象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学会质疑,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由现象分析本质,多做实验,通过实验、通过探究与活动学习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相关的化学变化,在玩、动手做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化学知识,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简言之,让化学课“生活化”是化学课的永恒不变的主题。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扮演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并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始终。如果我们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缺少了物理实验,就会显得很空洞,没有实用性。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重要教学方法,它能弥补传统物理教学的不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初中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索的兴趣,使其把掌握基本的物理常识和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所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摘要: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性、高效性的特点,运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改善物理课堂枯燥、单调的本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本文主要探讨了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目前,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育中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积极转變教学理念,运用新兴的教学手段积极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教学带来积极的作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思想品德教学在这一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现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感教学;初中思想品德;应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具体表现为:或高兴、欢乐,或忧愁、悲伤,或赞叹、喜爱,或惊恐、厌恶。初
摘要:本文从分析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和重要性入手,重点探讨了英语教师如何从思想上和实践上把现代电媒教学整合到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去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可以有效地促进英语教育教学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整合;电媒应用  一、多媒体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功能和作用  知识信息的激增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英语教学手段及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创建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要进行一定的创新,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就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创新教学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创新教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时期,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物理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给初
在微信上看到一个动态表情,大概是“六一”儿童节表演时装秀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在走秀的过程中裤子掉了,他很尴尬,迅速将裤子提起。这样一个镜头被做成了动态图,迅速扩散,成为成人娱乐的工具。大多数人看到后会哈哈一笑,可是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也许大人只是觉得孩子小,很好玩,他们出丑很可爱,没有恶意。然而在我看来,这样无心的玩笑会给那个男孩造成很大的伤害。自己在演出的时候出丑就已经很糟糕了,没想到这样的
期刊
摘要: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普遍较低,很大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对策,分析了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上展开有效教学,为教师分析了各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我国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九年级历史;教学方法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接受处于一
摘要:师范学院学生绝大多数基础总体较差,学习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太相同,因此在计算机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状况以及师范生特点,充分认识师范生对学习的惧怕心理,以及学生中存在的基础差、底子薄、差距大等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关键词:师范学院;计算机;教学;方法  一、专业教师队伍的提升  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繁多,计算机应用软件发展极快。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教师是教学上的全才,除要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案例选择  《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应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来分析市场经
“后绘本式”是以绘本阅读为前缀,借助绘本中的多元美术元素引发幼儿后续的创作。在当前幼儿美术创作活动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眼高手低,与创作脱节;思维定式,想象力不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