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味精,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它是现代家庭厨房中的必备品之一。这种也被称为味之素的东西,是重要的鲜味剂。它能够使食品呈现鲜味或者助长其他食物的鲜味,具有协同作用和增强作用。
味精学名叫谷氨酸钠,是谷氨酸的一种钠盐。人们常说的海鲜,比方说乌贼、贝、虾的鲜味是由所含的很多天然的氨基酸如苯丙氨酸、脯氨酸等引起的。而谷氨酸变成钠盐——谷氨酸钠,也能产生浓烈的鲜味。科学实验证明,味精进入人体肠胃后,很快就会分解出谷氨酸,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脑组织的结构,增强记忆力,安定情绪,保护肝脏。医学上的临床试验还证明,谷氨酸对治疗神经衰弱等疾病有着明显效果。
谷氨酸是用生物技术以玉米、大米、淀粉等为原料制取的。由于食用味精味鲜可口、安全可靠并且可以实现工业化大生产,价格又比较便宜,因此它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调味品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味精的产量已达30多万吨。
那么味精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这可是化学史上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1908年的一个晚上,日本东京大学化学家池田菊苗教授从实验室里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夫人急忙端上了饭菜。吃着吃着,池田菊苗突然停住了。他的目光落在黄瓜汤上。
“这汤是用什么做的?”池田品着口里的汤问道,“真是特别鲜美!”
“没用什么特别作料,只是用海带丝和黄瓜片做成的。”夫人笑着说。
作为一名化学家,池田菊苗用他灵敏的嗅觉和敏锐的味觉感觉到汤里一定有学问。他高兴地对夫人说:“黄瓜绝不会有什么新鲜的美味,我看奥秘可能出在海带丝上!”突然的发现,使池田菊苗对海带发生了兴趣。于是,他取来一些海带,急冲冲地又去了实验室。
池田菊苗将海带的提取液,分别滴加各种试剂,然后将鉴定出的成分做口感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之后,池田菊苗从海带里精炼出白色结晶物体,也就是“谷氨酸钠”。把少量的谷氨酸钠放在汤里,就能使汤的味道鲜美无比。池田菊苗把他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一个学术刊物上。不久之后,池田教授义申请了制造专利权。
这时一位名叫铃木三郎助的企业家正经营着制药厂,同时利用海带提取碘。通过朋友的介绍来拜访池田教授,他是想看看池田教授的研究能否给制药厂当参考。池田教授当即找铃木协助生产这种“谷氨酸钠”。结果市场反应极佳。于是他便将味精取名为“味素”,不过因为100公斤海带只能提取2克谷氨酸钠,铃木三郎助不得不考虑成本的问题。而池田则建议说:“事实上,小麦里的蛋白质也含有这种物质,可以试一试用小麦作原料提取,这样成本低些。”
于是他们两人开始了从小麦中提取谷氨酸钠的工艺研究。不久,这项技术获得成功。他们便开始大批量生产,投入市场。他们将产品称为“味之素”,并打出了响亮的广告:“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
铃木三郎助和池田菊苗的这种提取谷氨酸钠的方法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1923年,中国的化学先驱工程师吴蕴初先生,发明了一种提取谷氨酸钠的新方法——水解法。这种方法比原先的方法前进了一大步。也是在这一年,吴蕴初在上海创立了天厨味精厂,向市场推出了“佛手牌”味精。他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还占领了美国市场,他因此也被称为“味精大王”。
1960年,人们又在普通味精中加入5%的肌氨酸,使普通味精鲜味大增。这样的味精美其名曰“强力味之素”,一度占领了世界上的许多市场。
至于味精的安全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结论是:味精作为食品添加剂适量食用是极其安全的,没有任何副作用。不过,味精食用过多,则会使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升高,从而限制了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循环。这样会造成暂时性头痛、心跳、恶心等不适。所以成年人每天摄入最最好不要超过6克,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影响身体健康。
编辑/姚 晟
味精学名叫谷氨酸钠,是谷氨酸的一种钠盐。人们常说的海鲜,比方说乌贼、贝、虾的鲜味是由所含的很多天然的氨基酸如苯丙氨酸、脯氨酸等引起的。而谷氨酸变成钠盐——谷氨酸钠,也能产生浓烈的鲜味。科学实验证明,味精进入人体肠胃后,很快就会分解出谷氨酸,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脑组织的结构,增强记忆力,安定情绪,保护肝脏。医学上的临床试验还证明,谷氨酸对治疗神经衰弱等疾病有着明显效果。
谷氨酸是用生物技术以玉米、大米、淀粉等为原料制取的。由于食用味精味鲜可口、安全可靠并且可以实现工业化大生产,价格又比较便宜,因此它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调味品之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味精的产量已达30多万吨。
那么味精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这可是化学史上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1908年的一个晚上,日本东京大学化学家池田菊苗教授从实验室里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夫人急忙端上了饭菜。吃着吃着,池田菊苗突然停住了。他的目光落在黄瓜汤上。
“这汤是用什么做的?”池田品着口里的汤问道,“真是特别鲜美!”
“没用什么特别作料,只是用海带丝和黄瓜片做成的。”夫人笑着说。
作为一名化学家,池田菊苗用他灵敏的嗅觉和敏锐的味觉感觉到汤里一定有学问。他高兴地对夫人说:“黄瓜绝不会有什么新鲜的美味,我看奥秘可能出在海带丝上!”突然的发现,使池田菊苗对海带发生了兴趣。于是,他取来一些海带,急冲冲地又去了实验室。
池田菊苗将海带的提取液,分别滴加各种试剂,然后将鉴定出的成分做口感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之后,池田菊苗从海带里精炼出白色结晶物体,也就是“谷氨酸钠”。把少量的谷氨酸钠放在汤里,就能使汤的味道鲜美无比。池田菊苗把他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在一个学术刊物上。不久之后,池田教授义申请了制造专利权。
这时一位名叫铃木三郎助的企业家正经营着制药厂,同时利用海带提取碘。通过朋友的介绍来拜访池田教授,他是想看看池田教授的研究能否给制药厂当参考。池田教授当即找铃木协助生产这种“谷氨酸钠”。结果市场反应极佳。于是他便将味精取名为“味素”,不过因为100公斤海带只能提取2克谷氨酸钠,铃木三郎助不得不考虑成本的问题。而池田则建议说:“事实上,小麦里的蛋白质也含有这种物质,可以试一试用小麦作原料提取,这样成本低些。”
于是他们两人开始了从小麦中提取谷氨酸钠的工艺研究。不久,这项技术获得成功。他们便开始大批量生产,投入市场。他们将产品称为“味之素”,并打出了响亮的广告:“家有味之素,白水变鸡汁。”
铃木三郎助和池田菊苗的这种提取谷氨酸钠的方法比较复杂,成本也比较高。1923年,中国的化学先驱工程师吴蕴初先生,发明了一种提取谷氨酸钠的新方法——水解法。这种方法比原先的方法前进了一大步。也是在这一年,吴蕴初在上海创立了天厨味精厂,向市场推出了“佛手牌”味精。他的产品远销全国各地,还占领了美国市场,他因此也被称为“味精大王”。
1960年,人们又在普通味精中加入5%的肌氨酸,使普通味精鲜味大增。这样的味精美其名曰“强力味之素”,一度占领了世界上的许多市场。
至于味精的安全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结论是:味精作为食品添加剂适量食用是极其安全的,没有任何副作用。不过,味精食用过多,则会使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升高,从而限制了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循环。这样会造成暂时性头痛、心跳、恶心等不适。所以成年人每天摄入最最好不要超过6克,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影响身体健康。
编辑/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