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已经意识到要让学生由于被动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在课堂中设疑,能达到让学生主动研究问题、自主性学习的效果.但是,在高中课堂中,部分教师不注重设疑的技巧,使课堂的提问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依然无法提高.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
1.没有目的的提问
有些教师想通过提问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于是不管什么问题全部用提问的方法进行教学,问题问得太宽泛,没有针对性,学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面思考,于是干脆不想认真回答问题.
2.没有必要的提问
有时教师在课堂上,对没有必要的问题进行提问,比如,“这个题是不是二次函数?”、“大家认为这样解题对不对?”对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没有思考动力,久而久之对教师的提问不会感兴趣.
3.过难的问题提问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该把握一个度,即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加上教师一点引导、提示就能回答的问题,学生才会对回答问题有成就感,但是如果对学生提出过难的问题,学生怎么思考也没有思路,学生会感觉到很挫败,反而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思,干脆不想了.这样就失去教师提问的意义.
4.不合时机的提问
教师有时在提出一个问题以前,不做好情境的铺垫,学生的注意力很分散,对教师的问题不太感兴趣,这时老师即使提出一个问题,也只有少部分学生会思索,绝大部分学生对问题依然不放在心里.
5.不切实际的提问
有时教师举出一些教学的例子,学生并不了解,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过这方面的知识,教师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也无法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因此对回答问题的兴趣很低.
6.针对性窄的提问
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就是非常简单,大部分的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要么是提出的问题过于复杂,只有基本功特别扎实的学生才能回答,教师提问的针对性太窄,那么只有少部分学生对问题愿意研究.
7.没有探索的提问
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要多翻翻书本,或者翻翻辅助性的资料就能得到现成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不愿意去探索问题,只愿意翻资料回答教师的问题.
二、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1.要从悬疑开始提问
提出一个悬疑,可以让学生对答案非常有兴趣,因此会集中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高斯的故事,高斯在小学时,教师出了一道题:1+2+3+4+5+…+100,得到的答案是多少?其它学生还在埋头笔算时,高斯已经得到正确的答案:5050,那么教师问:“高斯是怎么做到的呢?”学生会对高斯做题快的过程感到强列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设置的悬疑引出要讲的内容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2.要从重点开始提问
3.从易错处开始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些问题是学生因为思维定势,通常在同一个地方犯错,如果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不了解其中的原理,依然还会在同类型的题中继续犯错,那么不如直接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犯错,再引导学生去寻找为什么犯下这样的错,学生就会对整个思维重新了解,以后对同类型的题不再犯错.
比如,求得函数f (x)=ax2+2ax+1图象在x轴上方实数a的取值范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容易得到答案为:a>0且(2a)2-4a<0,最后得到答案0 4.留给学生自己探索的提问
有时一些复杂的问题,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解题,这显然是不够了,一方面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每个问题都进行精解,特别是较复杂的题,如果将过程详细的引导出来会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如果仅仅听教师讲课,也会失去探索的机会.因此可以对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题,值得探索的提设下疑问后,留给学生自己去解答,教师负责总结思路.
比如,不等式x2-3x+2x2-2x-3的答案,它可以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的方法解答,于是,教师给出答案: (x2-3x+2)(x2-2x-3)<0即(x-1)(x-2)(x-3)(x+1)<0.
不等式的解集是:{x|-1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问题
1.没有目的的提问
有些教师想通过提问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于是不管什么问题全部用提问的方法进行教学,问题问得太宽泛,没有针对性,学生不知道该往哪个方面思考,于是干脆不想认真回答问题.
2.没有必要的提问
有时教师在课堂上,对没有必要的问题进行提问,比如,“这个题是不是二次函数?”、“大家认为这样解题对不对?”对这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没有思考动力,久而久之对教师的提问不会感兴趣.
3.过难的问题提问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该把握一个度,即学生对问题进行思索,加上教师一点引导、提示就能回答的问题,学生才会对回答问题有成就感,但是如果对学生提出过难的问题,学生怎么思考也没有思路,学生会感觉到很挫败,反而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思,干脆不想了.这样就失去教师提问的意义.
4.不合时机的提问
教师有时在提出一个问题以前,不做好情境的铺垫,学生的注意力很分散,对教师的问题不太感兴趣,这时老师即使提出一个问题,也只有少部分学生会思索,绝大部分学生对问题依然不放在心里.
5.不切实际的提问
有时教师举出一些教学的例子,学生并不了解,没有看过也没有听过这方面的知识,教师突然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也无法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因此对回答问题的兴趣很低.
6.针对性窄的提问
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就是非常简单,大部分的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要么是提出的问题过于复杂,只有基本功特别扎实的学生才能回答,教师提问的针对性太窄,那么只有少部分学生对问题愿意研究.
7.没有探索的提问
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要多翻翻书本,或者翻翻辅助性的资料就能得到现成答案,久而久之,学生不愿意去探索问题,只愿意翻资料回答教师的问题.
二、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1.要从悬疑开始提问
提出一个悬疑,可以让学生对答案非常有兴趣,因此会集中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高斯的故事,高斯在小学时,教师出了一道题:1+2+3+4+5+…+100,得到的答案是多少?其它学生还在埋头笔算时,高斯已经得到正确的答案:5050,那么教师问:“高斯是怎么做到的呢?”学生会对高斯做题快的过程感到强列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故事设置的悬疑引出要讲的内容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2.要从重点开始提问
3.从易错处开始提问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些问题是学生因为思维定势,通常在同一个地方犯错,如果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不了解其中的原理,依然还会在同类型的题中继续犯错,那么不如直接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犯错,再引导学生去寻找为什么犯下这样的错,学生就会对整个思维重新了解,以后对同类型的题不再犯错.
比如,求得函数f (x)=ax2+2ax+1图象在x轴上方实数a的取值范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容易得到答案为:a>0且(2a)2-4a<0,最后得到答案0 4.留给学生自己探索的提问
有时一些复杂的问题,单靠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解题,这显然是不够了,一方面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每个问题都进行精解,特别是较复杂的题,如果将过程详细的引导出来会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如果仅仅听教师讲课,也会失去探索的机会.因此可以对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题,值得探索的提设下疑问后,留给学生自己去解答,教师负责总结思路.
比如,不等式x2-3x+2x2-2x-3的答案,它可以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的方法解答,于是,教师给出答案: (x2-3x+2)(x2-2x-3)<0即(x-1)(x-2)(x-3)(x+1)<0.
不等式的解集是:{x|-1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