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扫描诊断在胃癌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探讨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rl111shi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诊断、术前分期、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35例患者均进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MPR、SSD Raysum、CTVG、MIP)进行图像重建,并进行诊断分析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本组病例病灶检出率100%,TNM分期准确率为91%,术前评估准确性为95%,淋巴结检出率为96%,准确率为100%,与手术结果相同。结论:综合运用MSCT及其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在胃癌手术前后的诊断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胃癌; MSCT扫描;手术前后;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32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022-02
  胃癌是消化道疾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往其诊断主要依赖于胃肠钡餐和胃镜检查,两者各有优缺点,可相互补充。传统的普通CT的应用虽然拓展了对胃癌的诊断领域,但其准确性仍不高[1],随着这几年多层螺旋CT机(MSCT) 的出现应用,由于其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并有先进的二维多平面重建(MPR),3D重建:表面遮盖重建(SSD)、表面透视法重建(Raysum)CT仿真胃镜(CTVG)等重建技术,大大提高了对胃癌的诊断术前分期和评估。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并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11-2013.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病人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8.5岁。所有病例均经MSCT、胃镜活检或手术证实,30例患者手术治疗,另5例患者保守治疗。
  1.2 检查技术:检查机器为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 QX/I型四层螺旋CT机,GE Advantage Windows 4.2工作站及其随机工作软件包。检查前患者空腹12h以上,扫描前10~15min肌注山莨菪碱20mg。饮温开水或1.5~2%,泛影葡胺500~1000ml,或口服发泡剂2包。扫描参数:120KV,240MA,层厚5mm,床速7.5mm/s,重建层厚2.5mm,重建间隔1.5mm,扫描范围以膈顶为基线,沿Z轴方向包括胃的全长。常规行仰卧位扫描,依据病灶部位采用合适的体位,所有病例均作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用优维显,剂量为2.5mg/kg,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快速注射,注射速率3ml/s,动脉期注药后25~30s,静脉期注射药物后60~70S,平衡期3~4min,开始扫描。
  1.3 图像评价: 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利用工作站进行MPR、SSD、Raysum、CTVG重建,其中16例CT强化扫描的病人同时进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显示肿瘤及病变周围的血管,结合轴位图像和重建图像进行CT诊断和术前评估,同时,对可能影响图像质量的各种技术因素,包括胃的膨胀程度、体位、呼吸运动和重建率等进行分析评价。
  2 结果
  35例患者对MSCT检查扫描均能很好的耐受。其中本组病例中,低分化腺癌18例,中分化腺癌5例,高分化腺癌9例,粘液细胞癌3例。35例患者中30例MSCT诊断与胃镜检查一致,另外5例CT诊断为胃癌,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病,经手术证实为胃外生肿瘤3例,皮革胃2例。依部:位分,胃窦部31例,胃体部6例,胃底贲门部8例。本组病例MSCT均发现病变,其诊断符合率为100%。所有35例患者均行MPR、SSD、Raysum、CTVG、MIP检查,其中40例获得良好的MPR.SSD、CTVG、图像;除2例滞留液多,病变外生外,其他病例CTVG均显示腔内肿块;除3例胃壁弥漫性增厚,胃腔较小,滞留液多外,其他病例Raysum显示粘膜皱襞受压、纠集、隆起等改变,可同时显示胃壁内在和外在的病灶状态。14例进行MIP重建的胃癌患者,可清晰显示胃周大血管及其主要分支,有8例可同时显示肿瘤的动脉血管。
  3 讨论
  胃癌是最常见的癌肿之一,在我国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在某些高发地区甚至居全身癌肿的第一位。发病年龄以40岁~60岁多见,但<40岁者仍占15%~20%,男女之比约为3.19:l。胃癌的发病与生活水平、生活习性与生活方式关系极大。近年来在国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霉变、腌渍食物的减少,冷冻食品的普及,蛋白及脂肪类食物的增加),胃癌的发生率显著地下降。
  但目前仍认为胃癌的发病与许多疾病有关,如胃息肉,特别是直径>2.Ocm者,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症、恶性贫血等,统称为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近年来更发现胃幽门螺旋杆菌(HP)也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认为HP感染后产生的氨,可中和胃酸,引起低胃酸,使分解硝酸盐的细菌在胃内滋生,产生亚硝酸盐类物质导致胃癌的发生。
  胃壁多层结构的显示利于准确判断胃癌的分期,本组病例研究提示多层结构显示良好的病例,分期判断准确性明显提高,文献报道进展期胃癌螺旋CT分期的准确性三期为82%[2]。同时决定胃癌分期准确性的还有能否正确判断邻近器官组织受侵,肿瘤侵犯周围脏器是不宜手术的标志之一。三期增强时,肿瘤在平衡期完全强化,若此时病灶外缘未出现强化,无论外周脂肪层是否消失都不能认为有壁外的侵犯[2]。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对于淋巴结阈值的选择过高或者过低,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对病灶的评估结果,阈值以下的淋巴结可能出现转移,而阈值以上的淋巴结也可能只是炎症反应增生而无转移。以淋巴结直径10mm以上作为诊断转移的标准,螺旋CT的敏感性为56%[3],有资料统计未转移的淋巴结80%小于5mm[4]。
  CT对胃癌的最大应用价值应是术前判断能否经手术切除的问题。考虑到CT检查的长处与不足,结合当今外科手术技术和方法,我们认为CT所示的胃壁侵犯深度、局部淋巴结的转移及周围器官的非癌性浸润等均无碍于病变的彻底切除。而CT发现弥漫散在的或见有深部淋巴结(后腹膜内大血管周围)转移,邻近器官癌性浸润,以及脏器有转移时,应是CT判为不可切除者。提供临床参考,可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手术,提高手术切除率。在CT预测手术切除可能性时,造成低估的可能原因为:不能发现和确认未见增大而已有癌浸润的淋巴结;将已受邻近器官的癌性侵犯误判为非癌性粘连;腹膜、网膜上弥漫散在的转移和肝内的小转移灶。而被CT高估的可能原因有:明显增大的淋巴结却并无癌的浸润,及将邻近器官的非癌性粘连误认为癌的侵入。
  CT对胃癌术后随访复查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胃肠钡餐造影及内镜检查仅可发现残胃或吻合口的复发癌,而CT则可发现胃肠道外(吻合口周围,淋巴结,其他脏器)的转移病变,三者都应列为胃癌术后的常规检查方法。胃癌术后局部复发的CT表现有:沿残胃浆膜面淋巴转移造成的胃床密度增高;腹膜播种转移造成的局部网格状阴影以及腹腔及胰周淋巴群转移形成的肿块。
  总之,MSCT作为CT技术的最新进展,为胃癌的检查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检查方法。综合运用MSCT及其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胃癌地检出、定位、分期、评估预后等方面有其独特地优越性,是一种崭新的极具发展潜力的胃癌检查方法,它必将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常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锡明.CT在胃癌诊断中地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0,10(1):48-49.
  [2] TakaoM,Fukuda T,Iwanaga S,et al. Gastric Cancer:evaluation of triphasic spirai CT and radiologic-pathologic correlation[J]. computa Assist Tomogr,1998,22(2):288-294.
  [3] Duxm,Ritchter GMHansmann J,et al. Hecical rydro-CT for Cliagnonris and staging of gastric carcinoma[J].JcomputAssist Tomogr,1999,23(6):913-922.
  [4] Ogata I,Komohara Y,YamashitaY,et al. CT evaluation of gastric lesions with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and interactive vitual endoscopy:comprison with conventional barium study and endosscopy[J]. AJR, 1999,172:1263-1270.
其他文献
早期胃癌七成以上无明显症状,很多患者确诊时已到晚期.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有胃病症状的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要注意排查。
<正>~~
期刊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对小肝癌(SHCC)的检出及诊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明确诊断为SHCC患者的图像,采用高质量扫描模式,增强3期扫描分别25s动脉期扫描、45s门
每个人都担心自己变老,生病,头脑变迟钝。但英国《每日邮报》近日的报道指出,虽然人到中年,身体有些部位开始变得脆弱,但大脑却是越老越聪明。
心理契约理论在社会经济组织中的应用对高校学生管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为此,通过对比、分析、诠释等方法,在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中引入心理契约理论,提出在建立共同期望的基础
下咽癌被认为是预后最差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本文综述近年研究最多的影响下咽癌预后的5个相关因素(治疗方式、颈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病理分级及喉功能的保留与否)的进展
目的改善和提高子宫颈癌患者施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 15例子宫颈癌施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同时行乙状结肠阴道延长术、并保留一侧卵巢,观察对患者术后生活
摘要: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n=36),异甘草酸镁治疗组(T+RI组,n=36只)。T+RI组在门静脉阻断5min前应用异甘草酸镁(0. 2 mg /kg)预处理。2 组分别于术后第6、12、24 h各处死12只大鼠,经下腔静脉采血5 mL备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检查血清T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适形放疗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符合诊断标准的63例原发性肝癌伴门脉高压及脾亢患者,随机分为适形放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组采用三维
尽管肝切除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围手术期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是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carcillOtila,HCC)患者术后生存率并不理想。术后肿瘤复发是HCC切除术后死亡率高的主要